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两病”即奶牛结核病与奶牛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两病”),分别是结核杆菌和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人类特别是儿童可因饮用带菌的牛奶而感染。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人和动物生殖系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奶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病严重危害着奶牛业的发展,其中奶牛是布氏杆菌病最易感动物,一旦在牛群中发生常引起奶牛场毁灭性打击。近年来随着奶牛业在全国各地的迅猛发展以及奶牛流通的增加,原在牧区流行的布氏杆菌病在内地也悄然上升。由于该病直接影响奶牛生产效益并危害人类健康,所以,有效地对该病进行防治和净化极为必要。现将奶牛场进行布氏杆菌病的防治与净化关键性措施概括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我国规定的2类动物疫病。奶牛是布氏菌杆病的易感动物布氏杆菌主要损害奶牛生殖系统,造成奶牛流产、不孕及乳房炎等症状,严重危害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本病一旦在牛群中发生,常引起奶牛场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洮南市大力发展以奶牛产业为龙头的牧业经济,  相似文献   

4.
奶牛布氏杆菌病简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一般呈慢性经过,临床诊断主要表现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奶牛布氏杆菌病以前在牧区多发,而随着奶牛跨省区调运频繁,从而导致了该病在全国流行范围更加广泛,并形成了某些农区的常发病。由于布氏杆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从而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应引起广大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1布病的危害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奶牛布氏杆菌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牛及其皮毛、乳汁、尿液和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奶牛布病的严重发生,对我区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乳畜与高危职业人群布氏杆菌病感染现状,探索人间和畜间布氏杆菌病综合防治措施,应用国家标准试管凝集法,对云南省某县126份奶牛、奶山羊饲养人员、村人医、兽医和屠户等高危职业人员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对85份混合牛奶、羊奶样品进行ELISA方法检测.结果表明:人血清布氏杆菌病血清学阳性率3.97%,混合奶样品布氏杆菌病血清学阳性率7.06%,通过布氏杆菌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提出布氏杆菌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分别是由布氏杆菌、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感染布氏杆菌后,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呈波型热、寒颤、盗汗、关节炎、神经痛、肝脾肿大以及睾丸炎、附睾炎;人感染结核病后,主要表现为肺结核、气喘、咳嗽、不能用力、消瘦,病情恶化会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布氏杆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它不仅使动物流产或不孕,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还会污染奶制品,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我区每年都要对辖区内存栏的4 000多头奶牛进行一次奶牛布病的检疫  相似文献   

9.
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直是令养牛业最头痛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而且是由于其引起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临床特征是引起母牛流产或早产,故又称传染性流产,并常引起子宫内膜炎导致受精障碍而不孕;公牛感染后发生睾丸、附睾、前列腺和贮精囊炎,造成无精子症或精子缺乏致使生殖力降低或不育。据调查,我国各省市奶牛布氏杆菌病相当普遍。因此,防治与控制奶牛布氏杆菌病是每一个养牛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应力求系统的了解其致病的因素及诊断技术,针对病因,掌握其防治的有效措施。下面分几个方面来阐述奶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特征是母牛流产或早产,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重点论述了该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B类重要传染病,主要侵害动物生殖系统,家畜中牛、羊、猪最为常见,可由牛、羊、猪传染于人和其他家畜,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灶。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牛布氏杆菌病(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传染病,是国际贸易检疫中必检的传染病.近几年来,随着养牛(尤其是奶牛)业的发展,牛及其制品调运越来越频繁,致使牛布氏杆菌病疫情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加强牛布氏杆菌病监测,扑杀阳性牛是控制牛布氏杆菌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奶牛业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奶牛交易流通的增加,及奶产品在人们饮食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奶牛的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发病率已在悄然上升,“两病”都属人畜共患病,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易使人感染布氏杆菌病和牛型结核病。奶牛“两病”的存在,必然对人类身体健康、奶牛业的发展以及奶制品的出口.造成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奶牛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分牛型、羊型和猪型,各种布氏杆菌对家畜及人都有致病性,其中,以羊型布氏杆菌对人的致病性最强,危害性最大。布氏杆菌对热,消毒剂,紫外线和各种射线都很敏感,对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患病母畜流产、胎衣滞留、子宫炎、阴道炎和乳腺炎等;患病公畜表现为睾丸发炎、肿大、上缩,精索粗硬,附睾炎、阴囊肿大。而目前防控布氏杆菌病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疫苗进行防控,近些年来布氏杆菌病疫苗发展迅速,主要介绍了4类重要的布氏杆菌病疫苗,期望对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呈慢性经过。牛、羊和猪是主要传染源,母畜感染后可引起流产,人因接触病畜或食用受染牛奶或奶制品而感染。潜伏期1~3星期,临床特点是缓慢发病,长期发热、多汗、虚弱、全身痛和关节痛,急性期症状多在3~6月内消退。慢性布氏杆菌病尤为牛型病例,常误诊为神经衰弱。血和骨髓培养分离到布氏杆菌可确诊,血清凝集试验若效价在1:100以上亦有辅助诊断意义,布氏杆菌素皮内试验常用于回顾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部分奶牛场奶牛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奶牛布氏杆菌病通常由流产型布氏杆菌感染引起,有些地区亦存在少量羊布氏杆菌或猪布氏杆菌感染的病例[1].2005年朱占波从黑龙江省4个奶牛场的流产胎儿体内分离到6株流产型布氏杆菌,对4个奶牛场的104头流产母牛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85头布氏杆菌血清抗体显阳性,疑似11头[3].  相似文献   

18.
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是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分别由结核分枝杆菌和布氏杆菌属的细菌引起。2009年2月,我县某奶牛养殖户欲将自家饲养的2头奶牛出售,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检疫人员按照国标GB16549—1996《畜禽产地检疫规范》和乳用动物检疫的有关规定,对该养殖户饲养的奶牛实施了现场检疫,经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调查)、临床健康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判定其中1头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双阳性。  相似文献   

19.
奶牛布鲁氏菌病主要由牛种布氏杆菌(B.abortus,又称流产布氏杆菌)感染,引起流产、死胎、胎盘滞留、睾丸炎、腱鞘炎、关节炎等主要症状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和必须通报疫病,也是国际贸易中必检传染病,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几年,奶牛布氏杆菌病在奶牛场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给奶牛养殖户带来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整个奶业的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使我国奶牛种源、奶制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20.
叶平  陈放 《四川畜牧兽医》2007,34(10):49-49
1病因1.1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和子宫积脓症的细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杆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嗜血杆菌,此外,牛布氏杆菌、胎儿弧菌、牛腹泻病毒、霉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