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正> 酱油渣和豆腐渣中的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粗蛋白,其次是能量。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做了酱油渣和豆腐渣的成分及利用率的测定工作,在《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中例举了不少,但此表中尚无天津的酱油渣和豆腐渣的内容。为了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我市酱油渣和豆腐渣的可利用性,于  相似文献   

3.
对灵芝、平菇发酵酱油渣的发酵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发酵物可显著增加小鼠左后足跖部厚度和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说明灵芝、平菇酱油渣发酵物具有一定的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酱油渣是黄豆经米曲霉菌发酵后,浸提出其中的可溶性氨基酸、低肽和呈味物质后的渣粕.其中含有较多的消化吸收率较高的粗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酱油渣折干物质的营养成分如下:水分12%,粗蛋白质21.4%,粗脂肪18.1%,粗纤维23.9%,无氮浸出物9.1,矿物质15.5%.但也含有多量的食盐,如果单独使用过多,会阻碍动物发育.如果不加以发酵处理而直接喂猪,则用量有一定限制,如体重40千克以下的猪,在日粮中比例以10%为限;50千克以上及成猪,以30%为限.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0%的酱油渣,就不必另加食盐.饲喂了未经处理的酱油渣的猪,脂肪柔软,呈黄褐色.故酱油渣发酵后才用于喂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正>酱油渣是黄豆经米曲霉菌发酵后,浸提出其中的可溶性氨基酸、低肽和呈味物质后的渣粕。其中含有较多的消化吸收率较高的粗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酱油渣折干物质的营养成分如下:  相似文献   

6.
《农村新技术》2010,(1):42-43
酱油渣是黄豆经米曲霉菌发酵后,浸提出其中的可溶性氨基酸、低肽和呈昧物质后的渣粕。其中含有较多的消化吸收率较高的粗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酱油渣折干物质的营养成分如下:水分12%,粗蛋白质21.4%,粗脂防18.1%,粗纤维23.9%,无氮浸出物9.1%,矿物质15.5%。但也含有多量的食盐,如果单独使用过多,  相似文献   

7.
酱油渣中含有粗蛋白29.85%、粗脂肪9.07%、粗纤维14.65%,在降解磷尾矿培养基中加入酱油渣,可为解磷微生物提供比较丰富的有机氮源.从酱油渣的用量、料水比、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4个因素优化降解条件,得出最佳的降解条件为酱油渣用量3 g,料水比1:2.5,发酵时间120h,发酵温度30℃,速效磷含量可达2 572 mg/kg.  相似文献   

8.
以酱渣为原料,接种黑曲霉、鲁氏酵母、耐盐性菌,混合培菌发酵一段时间以后,以酱醅混合发酵,提高了酱油的质量,并使原料利用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9.
最近,四川翠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探索成功一种利用 生产花生乳的下脚料———花生乳渣制发酵酱油的新方法。 每吨酱油的总成本从原来的626.86 元下降到现在的 406.98 元。生产周期也从原来的晒露160 天减少到现在的 酶解浇淋法21 天。花生乳渣含油脂率和蛋白质高,利  相似文献   

10.
酱渣食用菌发酵生产功能性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酿造酱渣的食用菌发酵生产富含真菌多糖的生物饲料。结果表明,平菇P105能在酱渣中快速生长;液体种子培养基添加20%酱渣可促进菌丝球的形成;固体发酵培养基酱渣含量70%时,平菇P105有较快的生长;发酵产物的水分含量为50.5%,多糖为17.3%,粗蛋白为19.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改良酱油生产的传统工艺,生产出添加北虫草的营养丰富的特色酱油。[方法]在酱油生产工艺不同时期内添加北虫草培养基,经过淋油后继续发酵10 d,对所制得的酱油半成品进行还原性糖、总酸、氨基酸态氮以及虫草多糖的测定。[结果]北虫草培养基添加量为10 g,米曲霉按0.3%接种到发酵基料中,盐分浓度为16%时,发酵生产北虫草特色酱油比较适宜。北虫草培养基与发酵基料共同发酵时的工艺4比前3个酱油发酵工艺营养物质含量多,此时所测得的总酸含量2.23 g/ml、氨基酸态氮含量0.89%、还原糖含量3.11%、虫草多糖含量为260 mg/ml。[结论]研究提出了北虫草特色酱油的总的发酵工艺,为实际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朱萍  严萍  周河治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71-15973
[目的]研究根霉Yc1以豆渣为原料经液态发酵产生纤溶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设计方法对根霉Yc1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根霉Yc1发酵产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麸皮5.00%,豆渣粉3.00%,ZnCl2 0.03%,MgSO。0.15%,Na:HPO4 0.05%;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2℃,初始pH值7.0,250ml三角瓶装液量60ml,摇瓶转速180r/min。在优化条件下培养60h,纤溶酶的发酵效价可达176.2U/ml,比优化前提高92.3U/ml。[结论]以豆渣为主要原料所产的纤溶酶可能成为一种安全、低毒的溶栓剂,其生产成本低,可为大豆综合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式对酱油糟油脂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酱油糟为原料,分别采用液压 压榨法、螺旋压榨法、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法以及溶剂浸提萃取法提取其中的油脂,分析酱油糟油脂的色泽气味、 水分及其挥发物含量、萃取率、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两种压榨方式获得的酱油糟 油脂颜色都呈黑褐色,感官较差;对比其他 3 种提油方式,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法的得率和萃取率最高,分别为 31.2(±0.6)% 和 97.0(±1.7)%,其获得的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为最低,分别为 96.4(±0.1) mg/g、 0.13(±0.01) mmol/kg、209.4(±0.3) mg/g。根据 GC-MS 检测,4 种提油方式获得酱油糟油脂的主要脂肪酸 组成相同,均为棕榈酸、棕榈酸乙酯、硬脂酸、油酸、油酸、油酸乙酯、亚油酸、亚油酸乙酯、亚麻酸,其中 亚油酸含量最高,4 种提取方式分别为 52.03%、42.81%、46.94% 及 52.82%;相比大豆油,主要脂肪酸组成多 了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结论】相比液压压榨法、螺旋压榨法和溶剂浸提萃取法,低温连续 相变萃取法为一种高效的酱油糟提油方式。除了压榨法导致酱油糟油脂颜色较深外,不同提取方式获得的酱油 糟油脂没有明显的差别,获得的酱油糟油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酸败,均已酸败变质,不宜作为食用,可经过加 工处理用于饲用或生物柴油等。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了一种先低盐发酵,后补加精盐进行高盐发酵的酱油酿造工艺,使得发酵周期缩短,产能提升,并且利用该方法酿造的酱油酯香味突出,口感鲜美,且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参加酱油中的氯化钠测定能力验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比较《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39-2003)中直接沉淀法和《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B/T 12457-2008)中电位滴定法的优缺点,选择直接沉淀法进行检测.[结果]样品中氯化钠含量为184.0 g/L,实验室间Z比分数为0.66,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结论]在此次酱油中的氯化钠能力验证中,通过对方法的比较进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方法操作,控制取样等关键点,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大豆进行预处理,提高酱油中氨基酸含量,从而提升酱油氨基酸得率。[方法]以完整颗粒的大豆做为对照样,确定大豆的最佳破碎程度,再在不同时机对大豆进行破碎,确定大豆的最佳破碎时机。[结果]试验得出,对照样的大豆做出的大曲酶活达1 762 U/g,对应天然油氨基酸为9.0 g/L,出油量为2 400 g/kg,随着大豆的破碎程度越严重,出油量越少。而将大豆打碎程度为1颗大豆破碎成1~2瓣,虽出油量减少,但天然油氨基酸提升至10.1 g/L,提升幅度为12.0%,氨基酸得率有一定的提升;再将大豆在不同时机破碎成1~2瓣,在冷却后将大豆打碎,其天然油氨基酸最高,且出油量也不受影响,酱油氨基酸得率最高,较对照组提升13.3%。[结论]大豆制作酱油时的最佳预处理方式为:破碎程度为将1颗大豆破碎成1~2瓣;破碎时机为在冷却后进行破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以黑豆代替部分黄豆为原料生产酿造酱油的工艺,利用黑豆的营养性和功能性来提高酱油的营养价值,为开发酿造酱油的新品种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对制曲物料配比、发酵过程中的温度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当原料中黑豆、黄豆、麸皮的配比为75∶55∶10时,在黑豆酱油理化指标中,无盐固形物为20.130 g/ml,氨基态氮为0.815 g/ml,总氮为1.719 g/ml,出品率为5.3%;低盐固态发酵过程中,当温度为43℃时,黑豆酱油中总氮为1.794 g/ml,氨基态氮为0.826 g/ml,糖分为3.760g/ml,波美度为22.7,pH值为4.6。[结论]低盐固态发酵生产黑豆酱油时,最佳的制曲物料的配比为黑豆∶黄豆∶麸皮=75∶55∶10,最佳发酵温度为43℃。  相似文献   

18.
吕伟  李会荣  张岸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5-13076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酱醪制作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整合纳豆激酶发酵工艺与酱油发酵生产工艺,使单次原料发酵产出2套产物,利用两者发酵原料的相同性,通过调整发酵条件实现2种发酵工艺的整合。[结果]该工艺成功制得含有纳豆激酶的酱醪。[结论]该研究证明整合纳豆激酶发酵工艺与酱油发酵生产工艺,单次原料发酵可以产出含有纳豆激酶的酱醪。  相似文献   

19.
酱油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测定及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盐发酵制备酱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法测定异黄酮含量,并对酱油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沉淀除杂可以较好地提取分离酱油中的大豆异黄酮;由于发酵过程中原料的消耗和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酱油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较原料豆粕的异黄酮含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曲预处理技术对天然酱油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成熟大曲进行预处理,提升天然酱油的风味。[方法]以正常大曲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闷制时间后对应大曲的酶活及菌体自溶率;再向最佳闷制后的大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水进行发酵考察最适的盐水浓度。[结果]大曲闷制时间越长,其自溶率越高,但大曲酶活会先升高,后降低,最佳闷曲时间是使大曲温度接近40℃,即闷制5~6 h最佳,大曲酶活较对照组高5.5%。将闷制5~6 h的大曲加入不同浓度盐水发酵,盐水浓度越高,天然油氨基酸越低,当盐水的浓度为19.5 Be'时,对应天然油风味最好,且氨基酸提升6.1%。故大曲预处理最佳时间为5~6 h,最适盐水浓度为19.5 Be'。[结论]研究可为提升天然酱油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