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其义 《种子》2007,26(11):100-104
3主要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工作“十五”以前,我省杂交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基本上遵循的是“省提、地(市)繁、县制”的原则,常规农作物良种的繁育实行的是以县为单位,自繁自用的办法。《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市场全面放开,原来的国有种子企业一家独揽,垄断经营的局  相似文献   

2.
吴德桐  庄庚庆 《种子》1998,(5):64-66
在影响玉米杂交种质量的诸因素中,亲本种子质量低是关键。针对“省提、地繁、县制”这一体制的弊端,山东提出并实施了“统繁、联供、县制”玉米亲本种子生产、供应新措施。本文对这一措施提出的背景、应用现状及成绩、不足进行了分析、思考,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通过提高质量、降低价格、理顺供应体制、引入新系,这一体制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相似文献   

3.
提高杂交玉米制种质量的组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杂交玉米制种质量的组织措施山东省德州市种子管理站(253016)张功礼近年来,杂交玉米种子质量滑坡,引起有关部门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为提高种子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在制种质量管理上强化了组织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坚持“统繁、联供、县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搞好杂交稻种子生产,以促进我省杂交稻有一个新的发展,省政府于1997年作出决定,从1998年起将我省原实行的“省提、地繁、县制”的杂交稻种子生产体制向“省提、省繁、基地制种”过渡。通过一年的努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效。1 种子生产数量足,能充分满足今年全省的用种需要。全省1998年集中在省贺家山原种场和怀化地区清州县原种场建立“三系”亲本提纯基地53公顷,生产不育系株行种子314千克,株系种子7800千克,原种7.9万千克;不育系繁殖由过去的16个单位减少到去年的7个单位,共建立省繁基地4…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种子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对种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种子部门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尽快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充满活力的新型种子市场体制。一、健全种子生产加工体系是稳定市场的基础 1.主要农作物良种实行规范化繁育。近年来,我区坚持玉米种子省提、地繁、县制县供,(?)麦种子县、乡、村三级繁殖供种,棉花种子以县为单位组织  相似文献   

6.
龙望云 《种子》2000,(1):52
为了进一步搞好杂交稻种子生产 ,以促进我省杂交稻有一个新的发展。省政府于 1997年作出决定 ,从1998年起将我省原实行的“省提、地繁、县制”的杂交稻种子生产体制向“省提、省繁、基地制种”过渡。通过去年的努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 :一是种子生产数量足 ,能充分满足今年全省的用种需要。全省去年集中在省贺家山原种场和怀化地区靖州县原种场建立“三系”亲本提纯基地 53.33公顷 ,生产不育系株行种子 314 kg,株系种子 780 0 kg,原种7.9万 kg;不育系繁殖由过去的 16个繁殖单位减少到去年的 7个单位 ,共建立“省繁”基地 4 4 6 .7公…  相似文献   

7.
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组织技术措施江苏省盐城市种子公司(224002)孙锦馀,杨勤要提高杂交稻种子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组织措施是关键,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是保证。一、在组织措施上要认真抓好三个方面1.坚持“省提、市繁”的亲本种子繁殖体系。多年来...  相似文献   

8.
种子是有生命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的第一要素。提高种子质量是种子部门发展生产、扩大供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一、坚持“省提、地繁、县制”的的良种繁育体系是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的基础。实际情况表明,种子质量出问题主要是纯度不高,最根本的原因是亲本种子不纯和多家生产经营。一方面,亲本种子生产数量失控或随意扩散,会直接造成乱繁滥制,多家经营  相似文献   

9.
以县(市)统一供种的实践与体会江苏省高邮市种子公司(225600)居增平1996年,我市组建了“江苏秦邮种子集团”,对内实行以市统一供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统一供种基本情况我市统一供种工作始于1986年,实行的是县乡统一供种。种子繁供主要采取三种...  相似文献   

10.
“两杂”繁殖制种体制如何建立?这是“两杂”种子工作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建立体制的核心又是“两杂”亲本种子如何繁殖?是省繁好?地繁好?还是县、社繁殖,从推广“两杂”种子以来,已经几起几落。开始比较集中,由省、地繁殖;1966年以后分散,由县、社繁殖;自成体系;1978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初,我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对几种主要作物分别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繁种体系。小麦:实行县、乡“两级繁种”体系,即县原种场建“两圃”生产简易原种,全县选择部分乡、村建一级繁种田,每个乡选择一二个村建二级繁种田,二级繁种田生产的种子供应大田。  相似文献   

12.
一、推行技术承包建立新的良种繁育体系为了使种子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商品生产,从1978年以来,我们遵照中央提出的“四化一供”种子工作方针,以县成立了种子公司。与此同时,从改革良种繁育体系入手,由地区建立起“两杂”种子亲本繁殖基地和常规新品种原种基地,由县建立起“两杂”制种基地和常规新品种扩繁基地,使种子生产纳入了区繁县制的轨道,逐步向“四化一供”方面过渡。经过几年实践,以县制种仍存在“小而全”,“隔离难”和不能发挥各自技术、自然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盱眙县从1984年底开始探索县乡联供路子,两年来,已初步形成县产联供体制,做到“三有”,实现“四增”。“三有”,就是管理有依据,供种有网络,联供有制度。种子管理要有法规性文件,除中央、省和市有关规定外,从1984年到现在,该  相似文献   

14.
《种子》1991,(1)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于1990年10月10日批转州种子管理站《关于加强“两杂”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报告》。规定“两杂”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的生产、收购、销售工作,统一归口由州、县(市)两级种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州、县(市)种子公司必须办理“三证一  相似文献   

15.
秋季利用塑料大棚代替冬季在海南岛对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的育性与纯度鉴定,不仅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较海南鉴定提早5个月得到结果。这既有利保证种子质量,实行有计划繁殖、制种和大田种植,又有利于完善和巩固省提、地繁、县制的种子生产体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杂交水稻持续稳定的发展。现将我们利用塑料大棚鉴定杂交稻“三系”亲本种子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的混杂退化,直接影响着小麦产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潍坊市种子部门做了一些探索,找到了一条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途径,即健全完善小麦繁供种体系,制定防杂保纯制度,加强领导解决优惠政策,走专业化生产、统一供种的路子。一、健全完善县乡联合繁供种体系。为搞好体系建设,市、县、乡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市以管理为主,主要负责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评选,提出推广意见,制定繁种计划和防杂保纯措施;县主要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凌源县种子管理站在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种子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针对本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坚持“双层经营”、实行“五统一分”的管理办法。一、统一合同管理。各乡镇签订的外销合同一律使用县种子公司统一合同纸。并加盖县种子公司合同章,交县种子公司统一审核存管。二、统一价格管理。各乡镇繁制的杂交种子,收购、外销和供应本乡的用种均由县种子公司根据物价政策统一作价。三、统一计划管理。无外销合同的乡镇一律不准  相似文献   

18.
我省推广玉米杂交种30多年来,为解决自交系的混杂、退化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从大量的套袋留种保存自交系,到七十年代的“一套、二繁、三制种”都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据我省对11个市、地、县的中单2号种子同名异源种进行的鉴定结果,其纯度、产量均相差很大,最高的纯度为  相似文献   

19.
于竞 《种子世界》2013,(11):4-5
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计划是国家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特别是保证粮食供应而采取的一项长期的战略计划。总体思路是选取有良好的储备条件,讲信誉、有实力、有自主经营的优良品种的大型种子企业,签订储备合同,保证一定数量的优良种子库存,以备荒年种子短缺或者遭受极端恶劣天气救灾使用。国家以补贴贷款利息、库存费用的形式给予储备企业经济上的补助。省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是指为应对农业遭遇特、重大自然灾害及市场供应出现短缺时进行的种子储备,主要用于调控种子市场、平抑种子价格、搞好农业灾后生产自救。1989年颁布的《种子管理条例》中,国家对建立种子储备制度就有明确规定,承储单位必须有储备品种的生产、经营权,具有良好的种子贮藏条件,未发生过种子质量重大事故,信誉良好。承储单位以农业部发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或“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分公司为主,无农业部发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省(区、市),以省级发证企业为主。  相似文献   

20.
种子管理必须跟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管好。近年来,盐城市农业种子管理部门主动请工商、物价、标准化等部门紧密配合,积极管好种子市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良种的生产和经营计划有所加强。他们充分发挥了国营种子公司的主渠道作用,并建立和完善了县、乡联合产供体系。目前,该市的“双杂”种子和棉种基本上实现了统一供种,常规作物种子也大部分由种子部门供应,市、县、乡种子部门年供种量接近5000万公斤,全市良种覆盖率已达95%以上。二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