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中亚热带过渡区较高海拔山地桉树无性系中试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仙昌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77-179
在南中亚热带过渡区较高海拔山地开展巨桉3-2、赤桉8号等较耐寒桉树无性系中试,并以广泛种植的尾巨桉为对照。通过对参试无性系的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特别是耐寒性)的调查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尾巨桉适应性强、速生但耐寒性较差,受冻后产量较低且开叉、干型不好,只适合在该区沿海低海拔山地栽培;巨桉3-2速生且适应性和耐寒性较强,1a生平均树高可达1.6m以上,随后速生性更为突出;2.5a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7.5m、7.6cm以上;5a生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可达12.5m、15.8cm和0.1192m3以上,可耐-3℃的低温,适宜作为该区较高海拔(500~600m)山地的主栽品系。赤桉8号速生性一般,耐寒性略比巨桉3-2差,可耐-3~-2.5℃的低温,但抗风性比巨桉3-2和尾巨桉强,适合在该区海拔400m以下且风害有可能频繁发生的山地有选择栽培。  相似文献   

2.
永安市耐寒桉树无性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福建永安市进行7个桉树无性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巨桉Eg3与巨桉Eg1栽种后6.5年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达到0.231 4、0.216 9 m3,极显著高于其他5个无性系,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耐寒性(可耐-4.5~-4.0℃的低温),适宜在中亚热带南缘海拔400 m以下的山地栽培。赤桉EC1、赤桉EC3抗寒性强(可耐-5℃的低温),但速生性很一般,只可在海拔较高的林地选择应用。尾园桉184-1的耐寒性和巨桉无性系相当(可耐-4.5~-4.0℃的低温),但速生性较巨桉略逊,尚不宜大面积推广,需进一步中试。尾赤桉201-2耐寒性较强(可耐-4.5~-4.0℃的低温),早期较速生,但3年后生长后劲不足且径高比例严重失调易受风害而倒折;柳窿桉适应性较强但耐寒性差,在该区极易受冻而产量低,这2个无性系不提倡在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闽南山地开展巨桉无性系中试,并以尾巨桉DH32-29为对照,通过对参试无性系的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形质性状和木材密度的调查测定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无性系在闽南山地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干型良好、材性优良。其中综合性状表现相对较好的无性系有巨桉A3、A6和A4,3.5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15.56~17.12m、14.52~16.71cm和0.1315~0.1905m3,年均树高、胸径分别达4.45~4.89m和4.15~4.77cm,其速生性超过或与DH32-29相当,且材性优良,作为大径材培育比DH32-29更有优势。可以认为这3个无性系为速生、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材质优的无性系,适合在闽南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林剑青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15-216,219
在福建省古田县山区开展尾赤桉201、巨桉Eg15、巨桉3-2等3种桉树无性系栽培试验,通过对参试无性系的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特别是耐寒性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尾赤桉201适应性、速生性和耐寒性最强,二年生树高、胸径分别达9.22 m、7.36 cm以上,可耐-4.0℃左右的低温,但其径高比例失调,形质性状不好,而且极可能出现被风吹倒、吹弯,可在闽北南部较高海拔(500~600 m)且历年无风害的山地适当种植;巨桉3-2速生且适应性和耐寒性较强,而且形质性状较优,抗风性也相对较好,二年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7.24 m、6.85 cm,可耐-3.0℃的低温,适宜作为该区海拔500 m以下山地的主栽品系;巨桉Eg15的速生性、耐寒性不强,只可耐-2.5~-2.0℃的低温,不提倡在该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福建中亚热带东部山地引种柳桉种源的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3个柳桉种源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经多性状综合评判,选择出速生性和适应性强、耐寒性较强或中等,适合福建省中亚热带东部山地发展的柳桉优良种源有14435、13340、14508、14429、15011和13263等6个,5年生年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可达2.4m和2.2cm以上,其中前3个种源可耐-4℃左右的低温,可在该区重点发展,后3个种源可耐-3.5℃左右的低温,较适合在该区沿海或低海拔山地引种栽培。而14526、14507、14524和14054等4个种源,适应性较强、耐寒性强但速生性中等,可在该区较高海拔山地有选择地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闽南山地开展A4、A5、ZL15等7个新无性系造林试验,通过近3 a来对参试无性系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观测,结果表明:A4、ZL15、DH32-29和A5速生性、适应性、抗逆性均较强,1 a生平均树高、胸径可达4.8-5.1m和4.4-5.7 cm,32个月生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可分别达12.0m、11.0 cm和0.06m^3以上,适合在闽南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南中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南安五台山国有林场,开展巨桉、韦赤桉、邓恩桉等耐寒桉树品系栽培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系的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韦赤桉无性系广3的适应性、抗逆性较强,速生,一年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4.88 m和4.8 cm,二年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11.70 m、10.50 cm和0.051 8 m3,适宜南安市山区县海拔500 m以下山地栽培;邓恩桉无性系ED7、ED16、ED1适应性、抗逆性也较强且较速生,一年生树高可达3.63~4.19 m,二年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可达9.23~9.57 m、8.13~8.83 cm和0.024 6~0.029 3 m3,可在南安市海拔500 m以上的山地进一步试种;巨桉无性系Eg15速生,适应性一般,不宜在南安市推广;邓恩桉实生苗长势一般,分化严重,不提倡在南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梁国清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12-213,248
在福建永春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区域开展巨桉、韦赤桉、邓恩桉等耐寒桉树品系造林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系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巨桉无性系Eg5和韦赤桉无性系(广3)不但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而且速生,造株成活率可达90%以上,第2a后存活率可在82%以上。1a生树高可达3.0~4.0m,2a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8.4~9.7m和8.2~9.0cm,3a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14.4~14.9m、13.4~14.7cm,年均生长量树高达5.0m,胸径达4.4~5.0cm,为该区适宜推广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廖维建  吕曼芳  李付伸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28-9429,9431
[目的]探究最佳桉树无性系,为桂中地区桉树造林品系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以东门林场5个DH系列尾巨桉为材料进行造林对比,研究选出桂中地区最佳栽培桉树无性系.[结果]造林初期DH32-26无性系树高、胸径生长最好,造林9个月分别达到3.2m、2.7 cm;主伐前树高以DH32-27无性系最好(18.8 m),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均以DH32-29最大,分别为13.4 cm、0.117 9 m3、171.0 m3/hm2;DH32-29无性系利润最高达55 492.6元/hm2.[结论]综合5个尾巨桉无性系经济效益大小排序依次为DH32-29、DH32-28、DH32-27、DH32-26、DH32-34.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出一批产量高、抗性强、适合闽南山地栽植的桉树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闽南山地22个桉树杂种子代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种子代家系间的树高均存在显著到极显著的差异,在8.5年生和10年生时,胸径表现出显著到极显著的差异,单株材积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10年生时,各个家系树高范围为15.61-23.79 m,胸径范围为13.13-20.99 cm,单株材积范围为0.1087-0.4021 m3。通过试验选出21号和5号2个杂交子代家系为优良家系,优良家系入选率为9.1%。通过对6个父本类型的子代生长表现进行比较,初步判断以尾叶桉为母本与以巨桉或巨尾桉为父本进行杂交,其子代在闽南地区表现突出。同时,通过试验选出了7株优于尾巨桉无性系-DH32-29的优良单株,其中21号家系中有4株,其单株材积范围为0.4761-1.6333 m3,比尾巨桉无性系-DH32-29高出22.42%-319.98%,家系内平均现实增益118.95%;5号家系中有3株,单株材积范围为0.4107-0.6864 m3,比尾巨桉无性系-DH32-29高出5.61%-76.50%,家系内平均现实增益75.49%。  相似文献   

11.
对武平县尾叶桉U6、巨尾桉DH3229 2个桉树品种前期(1、2和3年)生长及抗冻害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尾叶桉U6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巨尾桉DH3229;2年生巨尾桉DH3229抗冻害能力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3年生巨尾桉DH3229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综合2个桉树品种前期生长及抗冻害情况,武平县发展桉树速丰林宜选择巨尾桉DH3229。  相似文献   

12.
尾巨桉DH32-29无性系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良桉树无性系,本文通过对尾巨桉DH32-29无性系林多年的测定,利用Logistic模型对该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进行拟合,确定3个性状的Logistic模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速生期,为该无性系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等抚育措施及确定其合理的采伐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崇左市江州区以零星分布在林中的已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严重为害的巨园桉(Eucalyptus grandis×E.tereticornis)DH201-2植株作为虫源株,研究其产生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对由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DH32-29组成的幼林自然扩散为害情况。结果表明:以虫源株为中心约100 m2范围内尾巨桉DH32-29平均受害株率69.6%,平均有虫瘿株率51.9%,受害植株中平均枝条受害率20.4%,平均有虫瘿枝率1.9%。根据受害植株中有虫瘿枝率,巨园桉DH201-2虫源株所产生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对尾巨桉DH32-29扩散为害程度为轻度。  相似文献   

14.
桉树无性系速生丰产林生长及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系列固定标准地测定方法,对广西选育出来推广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2—28和DH32—29,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无性系GL-9和引种自广东省的尾叶桉E.urophylla无性系U6进行造林生长对比及经营效益测算。结果表明,无性系DH32—28,GL-9和DH32—29比U6在单位面积蓄积量、木材收入及经营利润上具明显优势。优先推广前3个无性系,将是桉树林发展的更好选择。表7参12  相似文献   

15.
不同桉树品种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76-177,197
针对福建省云霄县丘陵山地桉树品种单一的现状,2006年开展了尾赤桉-9224、雷林1号桉-SH1、尾巨桉-EC4、尾叶桉-新U6、赤桉2号、刚果12号桉-W 5、莫氏1号-M1、尾细桉-LH1、尾叶桉-旧U6等9个桉树品种栽培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和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桉树品种除了尾细桉-LH1成活率较低外,其它8个桉树品种成活率都在88%以上,尾巨桉-EC4和莫氏1号生长量显著大于其它7个桉树品种,年高生长量4m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在云霄县丘陵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invasa雌成虫对不同桉树品种(系)气味及颜色的行为趋性,并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该虫对各桉树品个(系)产卵选择情况。结果表明:①桉树枝瘿姬小蜂对13个桉树品种(系)挥发性气味的趋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对10个品种(系)有不同程度的正趋性,尤其是对尾赤桉Eucalyptusuro—phlla×E.camaldalensisDH201.2的趋性最强,而对韦赤桉E.wetareusis×Ecamaldulensis GL3和大花序桉Ecloeziana则表现出负趋性或不选择性;②不同色卡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引诱效果差异明显,其中纯白色(RAL9010)和信号黄(RAL1003)引诱效果较好,选择系数分别为0.29和0.28;⑧不同桉树品种(系)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刻痕数明显不同,每叶平均产卵刻痕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尾赤桉DH201—2,巨桉EgrandisQG3,尾巨按Europhyllax E.grandisDH32—29,尾叶桉Europhylla U6,巨尾桉EgrandisxE.urophyllaGL9,尾巨桉DH32_26,邓恩桉Edunnii,尾巨桉DH32.28,尾细桉E.urophyllaxE.tereticornisM1,柳桉E.saligna,巨桉JG1。其中尾赤按DH201—2上的产卵刻痕数明显大于其他品种(系),而韦赤桉GL3和大花序桉2个品种上没有发现产卵刻痕。  相似文献   

17.
周建华 《乡村科技》2023,(12):81-83
为筛选出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种植的东门尾巨桉无性系品种,于2021年选择立地条件相一致的林地进行东门尾巨桉DH32-26和DH32-29种苗种植试验,以DH32-27为对照,对种苗苗高、地径进行9次测定,并测定种苗生物量增量。试验结果表明:种苗生长前期,DH32-26苗高、地径生长速度较缓,苗高、地径、生物量增量不明显;种苗生长后期,DH32-26苗高、地径生长速度快,苗高、地径、生物量增量明显,与DH32-29、对照相比,DH32-26苗高、地径更高、更大,且生物量增量最大。因此,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东门尾巨桉DH32-26的生长量更优,更适宜在钦州市种植。  相似文献   

18.
崔涛  刘志勇 《北京农业》2011,(3):108-109
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营造尾巨桉(3229品系)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树种在该区域的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可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在万州区乃至三峡库区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 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 5、巨尾桉无性系EC 1 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 1>U 6>W 5>尾叶桉,6 a生EC 1,U 6,W 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 m3/hm2;EC 1,U 6,W 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 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生长效应及生长过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5、巨尾桉无性系EC1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1>U6>W5>尾叶桉,6a生EC1,U6,W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m3/hm2;EC1,U6,W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