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大喇叭口期是推行"一喷多效"技术的关键期,也是需肥临界期,是确保玉米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该阶段主要病害为褐斑病、大斑病、顶腐病、鞘腐病等,主要虫害为玉米螟、玉米蚜、桃蛀螟、棉铃虫等,应本着增产保健兼顾的原则,突出"科学植保、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以环境友好型防控措施为主,突出科学选用药和指标化防治,杀虫、治病...  相似文献   

2.
玉米作为定边县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0万亩。2008年实施玉米高产创建项目,2009年十万亩创建片平均亩产838.7kg,万亩创建片平均亩产1023.2kg,分别创造了全国春玉米大面积高产纪录和刷新了万亩玉米亩产高产纪录。其高产技术创建措施可总结为:"一增、二调、三改、四结合"。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为促进玉米产量持续稳定的增长。隆阳区结合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玉米产业、国家现代农业玉米产业体系建设玉米示范县、部级粮食高产创建整乡推进玉米高创、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主要科技增粮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玉米高产样板等项目的实施,通过玉米技术集成与创新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本研究归纳总结了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应用,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提高玉米总产量对于中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2004年起,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开始开展超高产研究。先后创造了一系列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15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1 064.78 kg,万亩平均产量858.0 kg,并研究总结了一套"超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体系",提炼形成了"小面积攻关、核心区示范、大面积推广、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工作思路。笔者回顾总结了鹤壁市玉米高产创建的经验做法,为我国其他地区玉米的高产高效种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凌源市玉米高产创建采取的技术措施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凌源市在开展玉米高产创建中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5533"集成高产栽培措施及应用耐密植玉米大垄深耕秸秆还田新技术,并分析了取得的成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生产在山西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多年来山西省玉米单产一直徘徊在5 250 kg/hm2的较低水平,尤其大面积旱地。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产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增密为核心的各种技术集成配套"的观点,通过全省多年多点的试验研究,创新集成了不同生态类型区的高产模式,初步建立起了玉米抗旱高产技术体系,并在各玉米产区布点示范,取得了较大面积旱地玉米公顷产量超15 000 kg的高产记录,该技术成果对实现山西省玉米丰产增粮计划、促进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垄密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是生产过程中选用收敛型优质、高产、抗逆良种,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良种良法结合,实现扩源、强流、增库,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其技术体系内涵集中体现在应用紧凑型、半紧凑型、中矮秆品种、改变种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和科学施肥管理上,进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该技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百粒重,生物量提高,经济系数增加,是实现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撰文《玉米论略》,专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指出我国玉米生产面临"一大突出问题、两大发展潜力、三大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并要求采取五项关键对策措施,加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增加玉米产量。近日,记者走访了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省农业科教环保工作围绕"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这一主线,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着力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特别是2015年,我省农业科教环保工作成效显著,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创新性进展。2015年,我省分别组织水稻、玉米、油菜体系和水稻、蔬菜、土著鱼协作组的高产技术联合攻关,促成玉米体系与奶牛体系深度合作青贮玉米研究,加强马铃薯体系与蚕桑体系、甘蔗体系的合作套种研  相似文献   

10.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是针对黑龙江省旱作农业的特点,经多年实践建立的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是应用优质、高产、抗逆、耐密良种,采用大垄宽窄行、间作等通透密植栽培模式,良种、良法相结合,有效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进而实现扩源、强流、增库的目的。该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抢积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京郊玉米创高产主要限制因子,制订出以增密为核心的"一增二改三提高"技术方案,集成建立了适宜北京地区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新技术体系,在示范区强化推广应用。2008~2011年累计建立高产示范区46 447hm2,其中春玉米面积18 287 hm2,平均单产12 993 kg/hm2;夏玉米面积28 160 hm2,平均单产8 929.5 kg/hm2,分别高出春、夏玉米高产创建计划指标8.3%和14.5%,取得示范区单产跨越性提升,带动全市玉米单产与总产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围绕小麦、玉米、蔬菜、食用菌等18个特色产业,我省组建了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这些创新团队通过构建"1+N"科技创新联合体,完善了从种子种苗到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产业技术体系。在创新团队的有力支撑下,今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主推技术应用率均稳定在98%以上。为解决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突出问题,今年,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重点研发推广20个绿色高产高效、健康养殖、循  相似文献   

13.
山西南部夏播玉米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在山西省"十一五"重大专项"山西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在分析国内外玉米育种方向、生产技术状况和近年来各地玉米高产、超高产示范典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增加密度为核心的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策略,并研究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玉米节水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针对山西省不同玉米生态区的生产实际,开展多点试验示范,总结和提出科学实用有效的玉米节水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旨在指导和规范玉米种植技术,促进山西省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耐密优质、高产、抗逆良种,应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良种、良法结合,实现扩源强流、增库,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其技术体系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应用优质高产玉米良种,改变种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和科学施肥,在生育期喷施玉米化控剂,控制营养生长,进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耐密优质、高产、抗逆良种,应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良种、良法结合,实现扩源强流、增库,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其技术体系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应用优质高产玉米良种,改变种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和科学施肥,在生育期喷施玉米化控剂,控制营养生长,进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耐密优质、高产、抗逆良种,应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良种、良法结合,实现扩源强流、增库,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其技术体系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应用优质高产玉米良种,改变种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和科学施肥,在生育期喷施玉米化控剂,控制营养生长,进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是红河州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随着玉米种植逐渐趋向集中化,对玉米种植效率有一定要求,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种植需求,因此,需要提升玉米机械化水平。本文提出利用合理密植、水肥调节、"机艺"融合、病虫防控等技术合成,通过高产攻关、示范,探索玉米机械化生产高产新技术,提升红河州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耐密优质、高产、抗逆良种,应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良种、良法结合,实现扩源强流、增库,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其技术体系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应用优质高产玉米良种,改变种植方式,增加  相似文献   

19.
夏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是2012年农业部全国100项农业主推技术中,针对黄淮海地区玉米作物的两大技术之一。技术概述夏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内容为选用中、晚熟高产紧凑型玉米新品种(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扎实推进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从创新服务方式、整合项目资源、开展"六大模式创建行动"、实行技术组装等方面,探索构建玉米社会化服务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