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带潮霉素筛选标记基因的质粒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转化猕猴桃的叶片、叶柄和茎段,并获得转化再生植株.结果表明:筛选时潮霉素浓度以2 mg/L合适;叶片预培养以光照为适合,而叶柄和茎段差别不大;就转化率而言,茎段明显高于叶柄和叶片;经PCR检测初步证实转化植株为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马铃薯品种Desiree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转基因马铃薯,以Desiree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比较了不同转化条件(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及激素配比)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预培养2 d后以OD600=0.5的菌液侵染10 min,在加有1.0 mg?L-1反式玉米素(ZT-t)的MS20选择培养基上的遗传转化率最高,其愈伤诱导率可达80 %,芽分化率可达70 %。通过该转化体系将抗晚疫病基因R1导入马铃薯,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和抗病接种鉴定,外源基因已经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获得的转基因马铃薯具有很强的抗晚疫病能力,且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和块茎的重要农艺性状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对灵武长枣茎段离体培养、高效继代增殖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灵武长枣当年萌发幼嫩枣头为外植体,诱导腋芽萌发,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为5倍时,腋芽萌发率最高;将萌发的嫩梢进行继代增殖培养,继代增殖茎段不同的放置方式、茎段不同位置、培养基的相态对增殖倍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苹果试管种质端粒长度与繁殖能力、衰老的关系,探索端粒长度与苹果试管种质离体保存年限的关系,对保存多年的不同继代次数的3个苹果品种试管苗进行了表型、增殖能力以及端粒长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保存了8~33年的‘富士’、保存8~27年的‘金冠’和保存8~25年的‘嘎拉’苹果茎尖试管苗继代增殖能力大部分没有变化,表型未发生明显变化;3个品种不同继代次数30 d苗龄试管苗叶片端粒长度均差异不显著;继代73代苗龄分别为10、30、50和90 d的试管苗叶片端粒长度变化因品种而异,‘富士’‘嘎拉’差异不显著,‘金冠’50 d苗龄的最长,90 d苗龄的最短;继代71代苗龄30 d的‘金冠’试管苗茎段端粒长度显著高于叶片,茎段和愈伤组织、叶片和愈伤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嘎拉’表现为愈伤组织>叶片>茎段。苹果试管苗端粒长度变化与其增殖能力、表型及同一继代周期内衰老程度的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甜樱桃砧木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叶片再生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目的基因转化的成功率,为建立稳定、高效的樱桃不定芽离体再生体系,以30~40d苗龄的甜樱桃砧木ZY-1的组培继代苗为试材,取上部幼嫩叶片或不含腋芽的茎段,分别从培养基生长调节剂配比、接种材料类型、叶片接种部位、接种方式以及培养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不定芽再生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7.0mg/L的6-BA与0.5~1.0mg/L的IBA配比时不定芽再生率和出芽数均较高,TDZ和NAA不适于诱导ZY-1叶片再生不定芽;接种继代苗茎段比叶片再生率高;接种叶片以选择嫩叶横切2刀、远轴面向下接触培养基的方式为好;叶片不同部位处理以带叶柄的基部叶块最易再生;叶片接种后在25℃室温条件下,先暗培养3周再照光,利于不定芽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阿月浑子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变机制,以阿月浑子组培丛生芽为外植体,在其继代培养基(1/2DKW)中分别添加抗褐变剂PVP和Cys,分析组培苗叶片、茎段和愈伤组织的总酚含量以及PPO、POD、PAL、C4H酶活性的变化,研究其与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继代培养周期内,愈伤组织中PPO活性呈增加趋势,而叶片和茎中PPO活性呈"V"字形变化。POD活性随继代时间增长而逐渐升高,继代28 d后开始下降,愈伤组织中POD活性变化范围较叶片和茎段中要高一个数量级。PAL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C4H酶活性在继代前期上升,继代14 d或21 d后下降。结合相关性分析可知,阿月浑子各组织的总酚含量与褐变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POD酶在促褐变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在实验中发现,PVP与Cys虽然对POD、PPO、CH4酶活性也有一定影响,但其主要是通过抑制PAL的酶活性,显著减少了组培苗和愈伤组织的酚类物质含量,从而降低褐变率。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的茎段和微型薯为受体材料,对其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2.5mg.L-1+NAA0.5mg.L-1+GA35.0mg.L-1+2,4-D1.0mg.L-1,分化培养基为MS+6-BA3.5mg.L-1+NAA1.0mg.L-1+GA310.0mg.L-1,微型薯薯片再生培养基为MS+ZT2.0mg.L-1+IAA1.0mg.L-1;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阶段的选择压分别为Kan50和75mg.L-1,转化时不经过预培养,茎段农杆菌侵染10min,共培养3d;微型薯薄片侵染5min,共培养2d;共培养基中加入50μmol.L-1乙酰丁香酮,茎段抗性愈伤率和分化率分别提高14.29%和6.77%。通过该体系将反义AcInv基因导入马铃薯中,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外源基因已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8.
李离体茎尖的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简单玻璃化法为基本方法,研究了影响李离体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因子—继代培养时间、低温驯化时间、PVS3处理时间以及化冻后茎尖存活检测;建立了较为简单的李离体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即选择继代培养120 d的试管材料,经过5 ℃低温驯化21 d,0.7 mol·L-1蔗糖预培养1 d,PVS3处理100 min,浸入液氮。化冻后茎尖存活率可达60 %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经引种驯化后的"红灯"大樱桃(Cerasus avium‘Hongdeng’)耐寒植株的茎尖、腋芽和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对其组培快繁体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灯"大樱桃茎尖及茎段外植体在MS+6-BA 0.8mg/L+NAA 0.02mg/L+3%Sucrose+AC 0.5g/L+0.7%Agar(pH 5.8)培养基上,芽萌发、生长状况较好,萌发率高达90.0%;其组培苗在MS+6-BA 0.6mg/L+NAA 0.02mg/L+GA30.1mg/L+维生素C 40mg/L+3%Sucrose+0.7%Agar(pH 5.8)培养基上继代培养25d左右,继代增殖系数均可达到3.0左右;将其中长势良好的组培苗在1/2MS+NAA 0.8mg/L+1.5%Sucrose+0.7%Agar(pH 5.8)培养基上生根壮苗培养后,移栽成活率可达86.7%。  相似文献   

10.
吴建宇  蔡益航 《现代园艺》2013,(19):12-12,87
以蓝莓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筛选出最适宜蓝莓无性快繁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蓝莓最合适诱导培养基为改良WPM+ZT 2.0mg/L,诱导率达到了57.5%;最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改良WPM+ZT 1.0 mg/L+IBA 0.2 mg/L,继代增殖倍数达到3.65;经1/2WPM+IBA 0.2 mg/L培养基处理移栽的组培苗成活率最高,达到了82.5%。  相似文献   

11.
根癌农杆菌介导蓝猪耳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蓝猪耳转化效果各种因素的研究, 建立了蓝猪耳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农杆菌侵染叶片外植体效率最高; 外植体预培养不利于农杆菌的侵染; 乙酰丁香酮能大大提高根癌农杆菌转化蓝猪耳的效率。另外, 菌液浓度、侵染和共培养的时间及再生的途径等均对转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叶片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后, 经过抗性芽的诱导、根的再生, 70 d左右就可以获得抗性苗。抗性植株经GUS染色、PCR分析和Southern blot检测, 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蓝猪耳基因组中, 转化频率为7%~8%。  相似文献   

1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西瓜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和遗传转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最佳外植体的选择、最适培养基的制备,以及抗生素、农杆菌菌株类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和添加乙酰丁香酮等内容,讨论了西瓜遗传转化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一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筛选结球甘蓝高效遗传转化受体材料,以高代自交系YL-1、21-3、12J35、650为试材,比较不同材料具柄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频率差异。在4份供试材料中,YL-1为最优转化受体,再生频率显著高于其他3份材料;YL-1具柄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频率无显著差异,均可用于遗传转化。进一步对YL-1遗传转化过程中光照强度、Basta除草剂浓度、农杆菌侵染浓度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发现光照强度为4 000 lx时更有利于不定芽诱导;除草剂最适筛选浓度为8 mg·L~(-1);农杆菌侵染浓度OD600=0.3侵染8 min,YL-1抗性芽再生频率最高。基于建立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47株抗除草剂植株,PCR检测显示其中12株为阳性,初步表明bar基因已转化到甘蓝中,转化率达到2.18%。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2株PCR阳性材料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均检测到bar基因高效表达。甘蓝高代自交系YL-1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可为今后结球甘蓝基因功能鉴定及重要农艺性状的改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萝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萝卜(Raphanus sativus L.)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了萝卜遗传转化体系:即切取萝卜带柄子叶外植体,先进行2 d预培养,用OD600为0.3~0.5的EHA105农杆菌菌液侵染5~7 min后,再进行5 d共培养,然后将外植体转接到MS+6-BA 6 mg.L-1+NAA 0.05 mg.L-1+Cef 500 mg.L-1的培养基上进行7 d延迟筛选,再将外植体转接到MS+6-BA 6 mg.L-1+NAA 0.05 mg.L-1+Cef 500 mg.L-1+Hyg 5 mg.L-1的培养基上进行10 d的抗性筛选。结果共获得126个抗性芽,其中8个抗性芽经PCR检测扩增出目的基因的启动子BcA9,约850bp,阳性率为6.3%,初步验证目的基因已经转入萝卜再生芽中。  相似文献   

16.
高月  毕静华  刘永立 《果树学报》2007,24(4):553-556,F0003
为了提高阔叶猕猴桃的遗传转化效率,以阔叶猕猴桃叶柄为试材,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遗传转化技术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叶柄预培养3~4d、用农杆菌悬浮液(D600nm值0.5)感染10min、共培养48h、共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乙酰丁香酮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gus基因表达率。在供试的1200个叶柄中获得了49个抗性芽,转化频率为4.1%。对转基因抗性材料进行PCR检测和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了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阔叶猕猴桃的基因组中,并得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用抗生素对青花菜离体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农杆菌转化青花菜时所用抗生素的适宜浓度,在分化与生根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Km)、500 mg/L的羧苄青霉素(Cb)与头孢霉素(Cef),探讨了对青花菜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外植体对Km比较敏感,表现在分化阶段10 mg/L Km能抑制带柄子叶与下胚轴分化不定芽,在生根阶段15 mg/L Km能完全抑制根的生出.在脱菌抗生素的使用上,分化阶段宜用Cb,并逐步降低浓度,生根阶段宜用低浓度的Cef.  相似文献   

18.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西瓜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西瓜品种ZKM的再生体系和农杆菌介导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mosaic virus,ZY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导入西瓜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6%琼脂是适宜种子萌发的基本培养基,切取5d龄的西瓜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接种在MS+BA2.0mg/L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效率最高。选用75mg/L卡那霉素筛选西瓜抗性芽较为合适,外植体经预培养2~3d,菌液浓度以OD600nm值为0.4,共侵染10min有利于提高西瓜转化的效率。经PCR检测,ZYMVcp基因已经导入西瓜植株,转化频率为0.15%。  相似文献   

19.
 以 ‘Old Home’ 梨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将专一在韧皮部表达启动子AtSUC2 驱动下的GUS 基因转入 ‘Old Home’中。筛选出了‘Old Home’ 梨叶片高效遗传转化的最佳条件:农杆菌和外植体在液体培养基上共培比在固体培养基上共培转化率提高5倍。 PCR分析和Southern 杂交鉴定表明GUS 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组织化学检测和Western 杂交鉴定证明了GUS 基因在转基因植株韧皮部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