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下,恒温动物通过保持产热、散热动态平衡而维持体温稳定。很多疾病,尤其是传染疾病和炎症性疾病过程中常引起发热。  相似文献   

2.
沈莉 《新农村》2013,(3):26-26
家畜发热是恒温动物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改变,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引起体温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猪的正常体温是恒定的,这是依靠产热和散热机制调节体温来实现的。冬季气候寒冷,猪机体就加强新陈代谢和肌肉运动,增加产热量,减少汗腺活动,阻止热量散发;夏季天气炎热,肌肉松弛,汗腺活动加强,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排汗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但猪的皮下脂肪较多,汗腺  相似文献   

4.
<正>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一、发病机理正常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盛夏时节,环境高热多湿,极易导致猪体内外热量交换失去平衡,散热机制发生障碍,使机体内蓄热过多,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5.
<正> 一、肉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肉鸡是恒温动物,在环境温度为4—27℃时,鸡体可通过自身产热或散热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对生产无明显影响。当外界环境超过27℃或低于4℃时,鸡就不能自行调节,而必须由人工调节来补充,否  相似文献   

6.
天寒时,人们常常喝上几杯酒,来暖和身子,认为饮酒可以御寒。一般来说,喝酒可使呼吸加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的速度随之加快、热量消耗增加,让人感到身上热乎乎的;同时,酒里含有酒精,饮酒后导致神经出现短时的兴奋,口腔和咽喉粘膜也出现轻轻颤动。这样,全身就有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实际上,这是调节体温的中枢发生紊乱的前兆。特别是酒喝多时,可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丧失增多,这时胃受酒精的麻醉,功能也明显下降,人体产热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7.
正猪产热最低点与蒸发散热急剧增加起始点之间,为猪的适宜温度。猪也因年龄、体重、生产阶段不同而有差别。适宜温度的上下限的温度分别称为最高和最低临界温度。超过此两温度,猪必须开始利用体温调节机能来维持正常体温。此时温度无论高低,都是一种应激,而各种生理机制必须做出各种反应,以保护代谢作用。猪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特别差。它们只有极少的汗腺可以在热天进行调节,也只有极少的毛发抵御冬季的寒冷。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06,(11):34-34
一般来说,喝酒可使呼吸加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的加快、热量消耗增加,让人感到身上热乎乎的。同时,酒里含有酒精,饮酒后导致神经出现短时的兴奋,口腔和咽喉黏膜也出现轻轻颤动。这样,全身就有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实际上,这是调节体温的中枢发生紊乱的前兆。特别是酒喝多时,可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丧失增多,这时胃受酒精的麻醉,功能也明显下降,人体产热功能减弱。御寒一是要进食有营养的食物,增加热量;二是加强保暖。若是单纯靠饮酒御寒,反倒不耐寒。  相似文献   

9.
正1概念和公式畜体代谢产热是通过组织传导和血液对流带到皮肤和呼吸道的,然后以对流、传导和辐射(三者统称为"非蒸发散热"或"可感散热")和蒸发散热4种方式散失于空气之中的,而散热的难易以及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平衡,主要取决于气温。当产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可用下式表示:M-E±F±Cv±Cd±R=0式中M为代谢产热量,E为自皮肤和呼吸道蒸发的散热  相似文献   

10.
1 猪的体热平衡调节及仔猪对寒暑的反应为了保持体温恒定,猪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必须平衡.随着外界环境和机体内环境的不断变化,机体不停地对散热进行调控.Curtis(1988)认为,猪机体的阻热能力(机体阻止热散失的能力)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达到上界温度(等热区之上限)之前,随环境温度的升高稍有上升;在达到上界温度时,阻热能力陡降.在产热区(临界温度之下的温度区)内热阻也并不恒定,为了避免组织受冻,血管不停地周期性地扩张,因此,随环境温度降低机体热阻下降.同时机体对产热也进行调控.Longran(1987)对猪的产热行为进行了研究,先将两组仔猪分别养于10℃和35℃的室内,待适应后,将这些仔猪暴露于10℃、20℃、30℃的试验温度下.结果,原来生活在10℃下的猪体温升高,而原来生活在35℃下的则体温不升高.其原因可能是暴露在寒冷条件下后,调节产热的植物神经系统使行为机制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暑是由于外界环境中的光、热、湿度等物理因素对猪体的侵害,引起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一种以体温过高为特征的急性病。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21,(7)
正夏日,人体需要排汗来保持身体恒温,但有些患者若服用了某些药物,会影响到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影响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从而导致中暑的发生。专家提醒,慢性病患者在服用以下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预防中暑。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温热环境主要影响鸭体的热调节机能,鸭为恒温动物,在不断变化的温热环境中,其体温可保持相对恒定是靠其具有发达的热调节机能,即鸭体进行产热和散热而实现的。鸭体内的代谢产热必须及时散发至体外,保持产热、散热相平衡以维持体热动态的平衡。如果鸭体所产生的热能不能全部散发则蓄积体  相似文献   

14.
1 高温对奶牛的影响 气温高出等热区时,奶牛的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量减少,大量血液涌向皮肤,皮温升高,与环境温度差异增大,使非蒸发散热(辐射、传导、对流)少受影响.奶牛汗腺又不够发达,蒸发散热量低,只有增加呼吸频率进行散热,所以奶牛怕热. 在等热区以上,气温每升高1℃,非蒸发散热在24小时内每平米体表面积散热约减少428千焦,但蒸发散热只能增加368千焦,有50千焦的热蓄积在体内,外界温度超过等热区时,体内热量积累,体温上升. 为使体温少受高温影响必须减少产热,奶牛变得肌肉松弛、懒动,各种腺体和有关器官机能减弱,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15.
孟昭宁 《新农村》2004,(8):27-27
在炎热的夏季,下述几种人比较容易中暑,因而尤需要预防。1.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中枢这个“高级指挥部”的功能尚差,而且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2.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机能减退,尤其是皮肤汗腺萎缩,不易出汗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易受到高温抑制,过量的热积聚在体内,使体温升高而易中暑。  相似文献   

16.
正热射病(中暑)为猪在炎热季节及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引发中枢神经器官受损,功能严重紊乱的现象。在炎热的夏季,日光照射过于强烈、且湿度较高,猪受日光照射时间长、或猪圈狭小且不通风,饲养密度过大;长途运输时运输车厢狭小,过分拥挤,通风不良,加之气温高、湿度大,引起猪心力衰竭等可以发生中  相似文献   

17.
中暑又称为日射病与热射病,是由于机体遭受外界光或热作用或机体散热不良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体温过高为特征的疾病。在炎热的季节里,猪由于头部受到阳光的直射,引起脑、脑膜和脑实质的急性病变,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严重障碍的现象,称为日射病。当猪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由于机体产热多而散热少,使热量在体内积聚,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最适合猪生长发育的温度为:初生仔猪27~29℃、断奶仔猪21~24℃、生长肥猪15~25℃、哺乳母猪16~18℃。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时,猪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强。但夏季温度较高,猪通过呼吸或减少摄入来调节体温,这样就会极大的降低生产性能,并且会降低机体免疫力,易患各种疾病。养殖户必须做好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改善饲养环境,合理调整饲粮配  相似文献   

19.
猪的生产水平和健康状况是受温度、空气、光照、粉尘、噪音、设备、卫生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环境温度直接影响着猪体的热调节,通过热调节影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温度过高,散热困难,引起猪的体温升高和采食量下降,从而导致生产力的下降。温度过低,猪体散热过快,为维持体热平衡,需要有大量的饲料用于产热消耗,也将导致生产力的下降。因此,为猪创造适宜于集约化生产的环境温度条件是发挥其最大生产潜力、保证现代养猪业成功的关键。而高温会对母猪繁殖性能、公猪精液品质等生产性能造成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暑又称为日射病与热射病,是由于机体遭受外界光或热作用或机体散热不良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体温过高为特征的疾病.在炎热的季节里,猪由于头部受到阳光的直射,引起脑、脑膜和脑实质的急性病变,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严重障碍的现象,称为日射病.当猪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由于机体产热多而散热少,使热量在体内积聚,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称为热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