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大水大肥的生产方式导致的地下水缺乏、面源污染等问题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农业的关键技术。它是基于作物生长特性和环境状况等条件,借助新型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应,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产增收等效果。滴灌施肥技术方法是影响作物水肥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当前主要应用于经济作物,对于华北平原夏玉米滴灌技术刚刚起步,还缺乏相应的滴灌施肥技术参数。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山东滴灌夏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规定了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滴灌设备、水分管理、养分管理、设备维护等管理技术要点,适用于山东省夏玉米滴灌栽培,以期为推进区域农业持续发展,促进夏玉米高效滴灌施肥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肃滴灌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规定了春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中的材料及设备、整地、播种、水分管理、养分管理、水肥耦合、设备维护等环节的操作技术。适用于甘肃石羊河流域春小麦滴灌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宁夏滴灌小麦水肥一体生产技术,对其生产中的材料及设备、整地、播种、水分管理、养分管理、水肥耦合、设备维护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适用于宁夏黄河灌区春小麦滴灌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规程规范了宁夏滴灌春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包括材料及设备、整地、播种、水分管理、养分管理、水肥耦合、设备维护等内容,适用于宁夏黄河灌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5.
吉林滴灌春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滴灌春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规定了半干旱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中的材料及设备、选地整地、播种、铺带覆膜、水分管理、养分管理、水肥耦合、设备维护等内容,适用于西部半干旱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此管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甘肃滴灌春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规程规范了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中的材料及设备、整地、播种、水分管理、养分管理、水肥耦合、设备维护等关键技术环节,适用于甘肃石羊河流域制种春玉米膜下滴灌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山西中部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机械化套种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小麦玉米7:2的种植模式,选用丰产、杭倒、早熟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和丰产、早熟、耐密晋阳1号玉米新品种,适时配以适宜的套种密度、小麦桔秆粉碎覆盖减(免)玉米中耕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形成全新的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是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栽培上可实现节水30%~40%、节肥20%~30%以及增产15%~30%,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40%~60%和30%~50%;同时可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减少100cm以下土层NO3--N积累,降低氮肥淋失风险,以及缓解土壤中N2O气体向大气排放。本文概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小麦产量、品质、水肥利用率及水肥运移规律、N2O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水肥一体化技术从“高端农业”走向普遍、从设施农业走向大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麦夏玉米一体化栽培,是在一年两作种植区的夏秋作物管理上把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单元来考虑,依据作物与气候的时空统一律,栽培生理学特性互补律的理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形式的夏秋粮高产耕作栽培技术体系。通过调整播期,搭配品种以及施肥、灌溉、土壤耕作等一整套耕作栽培制度的改革,使两季作物形成一个有机的栽培整体,使  相似文献   

10.
小麦玉米两熟区夏玉米适宜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杰  高晶 《作物杂志》2011,27(5):112-113
对衡水市夏玉米适宜收获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后移,千粒重、产量逐渐增加,在9月20~25日增幅达到高峰,以后由于灌浆受温度影响,灌浆强度逐渐下降,10月5日后,灌浆强度明显降低,但仍呈缓慢增长趋势。因此,单从玉米角度考虑,应尽量延长玉米收获期,实现增产提质的目的。小麦玉米两熟区,10月5日玉米收获,10月10日播种小麦,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又可在小麦适播后期播种小麦,达到小麦玉米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鲁西地区麦后夏直播花生的可行性,利用聊城市1981—201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麦后夏直播花生、冬小麦生长发育资料,分析麦后夏直播花生生育期间积温变化对夏花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和有效花终止期的影响;冬小麦生育期间所需积温与相应时段积温吻合情况。结果表明:(1)聊城市1981—2014年麦后夏直播花生生长期间(6月15日—10月5日,下同)≥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1981—2014年的34年或者2011—2014年的近4年,麦后夏直播花生生长期间≥15℃积温分别为2678.7℃和2681.4℃,亦均高于正常成熟要求的积温低限2600℃;1981—2014年花生饱果成熟后期(9月20日至9月30日)≥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特别是2001—2014年间比1981—2014年间≥15℃积温的平均值高3.3℃,11天的日平均气温高出0.3℃;利用10℃有效积温计算麦后夏直播花生可形成饱果的有效花终止期为7月30日,为适时化控,减少无效花、果数量,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饱果率提供了依据。(2)利用冬小麦冬前壮苗标准,推算出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5日前后;聊城市1981—2014年期间10月5日至6月13日≥0℃平均积温为2335.71℃,完全能满足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2100~2400℃积温要求。综上,聊城市的积温条件完全能够满足花生-小麦一年两作对温度的要求,发展麦后夏直播花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省邹城市玉米常年实行一年两作模式,小麦收获后玉米贴茬直播,近年来通过集成高产优质品种、增加种植密度、增施化肥、一防双减、全程机械化技术,产量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病虫害、田间倒伏等呈现加重趋势。倒伏后玉米田间通风透光力降低,水肥吸收失调,光合产物运输不畅,机械化收获难度加大,成为玉米高质高效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从2016年开始,邹城市通过实施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分析高产条件下倒  相似文献   

13.
豫西旱作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水分亏缺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豫西地区1971—2002年间30年的降雨资料数据分析以及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的需水、耗水规律的长期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豫西地区自然降水与作物需水严重错位与缺位,≥80%保证年降水450~520mm,干旱发生频率在40%以上。分析了冬小麦与夏玉米的需水和耗水状况,明确了该区在一年两熟制下的水分亏缺规律,夏玉米降水满足率较小麦高19.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北方小麦玉米两作超吨粮综合配套技术佟屏亚,凌碧莹,关义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00081)高富兰,王津花,李俊兰,邸双兰(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土肥站100027)“八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实施农业部重点科学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5.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在黄淮海区域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近几年山东省集成筛选适宜品种、种子处理、小麦晚播玉米晚收、精量播种、宽幅播种、种肥同播、配方施肥、播后镇压、一喷三防等技术,品种、农艺和农机相结合,统筹安排关键栽培技术措施,有效调控作物生育进程,最大限度将小麦冗余的光、热资源分配给高光效作物玉米,最大限度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确保小麦晚播不减产,玉米晚收增产7%~10%,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工,减少投入,实现周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生产潜力与产量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区小麦-玉米两作系统生产潜力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采用EPIC模型估算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的生产潜力,并结合实际产量计算了产量差。结果显示:(1)华北平原196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潜在产量在19.7~22.2 t/hm2之间,区域均值为21.2 t/hm2;雨养产量在13.2~21.7t/hm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16.4 t/hm2;(2)1960—2007年间,潜在产量在全区显著上升,年均增幅多在20~40 kg/hm2之间,雨养潜力在南部呈增加趋势,但北部呈下降趋势;(3)华北平原200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的潜在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差在20.3%~72.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潜在产量的48.2%。从空间分布上看,南部地区产量差较大,中部地区产量差较低,北部地区产量差居中。因此,自1960年来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特别是水分状况较好的南部地区,应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挖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怀山药对土地要求非常严格,而且不能重茬种植,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品种选择、选地和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怀山药、小麦一年两熟栽培技术,在保证怀山药、小麦产量的同时,减少了粮药争地矛盾,保证了粮药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山东省半湿润易旱区夏玉米高产稳产适宜耕作措施,将冬小麦和夏玉米两季耕作技术作为一体,设置了10种耕作措施,比较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时空变化和产量的影响。耕作试验(一周年)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总体上表现为玉米拔节期土壤全氮含量较高而灌浆期较低,土壤速效钾为玉米灌浆期最高。不同耕层土壤氮、钾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各耕作处理土壤浅耕层0~20 cm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深耕层20~40 cm土壤,与深耕层土壤相比,土壤浅耕层全氮含量受耕作措施影响更明显。各耕作处理中,传统耕作和A3B3R(小麦季深松+玉米季深松+秸秆还田)较更有利于增加玉米浅耕层土壤全氮含量,而传统耕作深层土壤全氮含量最低;A4B2R(小麦季深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耕作处理较有利于增加浅耕层和深层(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对照处理籽粒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耕作处理,而其他耕作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和冬季气候变暖,采取小麦晚播和玉米晚收为核心的"双晚"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可最大限度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优化周年资源分配,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提高山东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周年高产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襄城县地处黄淮平原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大,近年开展的小麦、山鹰椒一年两熟高产栽培,小麦一般可达500 kg/667m2以上,山鹰椒的干椒可达450 kg/667m2,既可解决粮菜争地矛盾,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