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正>奶牛瘫痪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形成原因多种多样,病因复杂,从而给临床防治带来难度。一、发病原因大多数奶牛在产后3天内发病,5~10岁、产犊3~6胎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  相似文献   

2.
产后瘫痪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代谢紊乱疾病,产生的原因是钙磷含量不足,生产过程中肌肉神经损伤等。此病多发生在膘情较好,且产奶量高的青壮奶牛,对奶牛养殖带来巨大危害和损失,同时,此病很难治愈,如果治疗不及时,只能对病牛进行淘汰。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瘫痪症又称乳热症。其特点:奶牛在分娩后突然卧地不起,四肢瘫痪,丧失知觉。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以3~6胎发病率较高,多发于分娩后的3~5天,故称为产后瘫痪。  相似文献   

4.
母猪产后瘫痪一般是在母猪分娩后突发的急性病症,患病猪表现为昏迷、无知觉、四肢瘫痪,血液学检查一般伴随有低血钙症的一种营养代谢病。本文着重分析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意在帮助养殖户规避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据了解,有些农民饲养的母猪产崽后几天便发病,其症状表现为:精神沉 郁,食欲减退,乳量减少,昏睡不醒,站立困难,后肢无力,疼痛跛行,并出现瘫痪.如不及时救治.不但危及母猪生命,更会使仔猪因吃不足乳而饿死.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病的中西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经过前辈们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对本病有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乳房送风法、补磷补钙法等。但是在产后发生瘫痪的同时往往继发其他疾病,而其中最常见的是风湿症。如果继发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治疗产后瘫痪的效果也就难得巩固.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笔者采取中西药结合的办法治疗此类疾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母猪瘫痪病是指产前产后四肢丧失运动或功能减弱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所以又称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卧地不起),也有叫产后麻痹的.近年来,由于市场仔猪价格偏高,养母猪户增多,小母猪多在4~6月龄交配.个别的在3月龄体重只25公斤就过早配种,造成难产、缺乳、吃崽、瘫痪的弊病普遍发生.经107例统计,导致母仔双亡和瘫后治疗时间长、药费多、饲管麻烦而被迫淘汰的占77%.此病多发生在初产猪,第二胎发病较少,三胎以上的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8.
产后母猪由于长期营养水平低,管理不善,被圈养而缺乏运动、光照、饲料单一以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缺乏,继发于其他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瘫痪病。笔者在接诊的病例中各种原因引起母猪气血虚弱等而致瘫痪病的较多,此病严重的病程长,较难治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于高产奶牛.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此病的直接原因与体内缺钙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文章从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生产瘫痪。又称为产后瘫痪,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神经机能障碍疾病。特征是咽、舌、肠道麻痹,知觉消失及四肢瘫痪。发病年龄和特征常发于3至6岁(2至5胎)高产奶山羊,多发病于产后1至3天,以泌乳早期为多,本病的防控是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2.
正牛在养殖的过程中很容易感染各类疾病,疾病的种类有很多,对牛的健康生长有着严重的影响。尤其母牛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种类的疾病,养殖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疾病出现的不同病症,在母牛产后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确定母牛的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处理,做好护理工作。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牛生产之前做好防御工作,降低牛产后发生疾病的概率。一、胎衣不下1、病因胎衣不下是指母畜分娩后胎衣在  相似文献   

13.
奶牛生产瘫痪称乳热症(奶牛低钙血症),是奶牛分娩前后数小时内发生的一种急性严重代谢性疾病。本文阐述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提出奶牛生产瘫痪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牛的产后阶段作为牛饲养阶段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剧烈下降,使得自身的新陈代谢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养殖者不对其进行产后护理或是采用的产后护理方法不正确,很可能导致母牛出现产科疾病,如产后瘫痪、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等。本文就对牛产后常见病的病因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希望对养殖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牛产后感染是养牛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产科疾病,常见的表现有产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产后败血症和产后脓毒血症;初产母牛发病较多,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致病性微生物乘机通过开放的产道感染,也可以通过自身菌血症引发;发病特征以局部炎症为主,严重者可继发全身感染;预防本病需要加强管理和做好消毒工作,局部和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能有效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16.
一、症状:因缺钙产后发生的瘫痪病,患牛卧地,四肢屈于胸腹之下,头颈弯向胸腹壁一侧。经多次扶起仍不能站立,体表及四肢发凉,脉搏微弱,胃肠蠕动减弱。  相似文献   

17.
18.
19.
牛包虫病是养牛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蠕虫类寄生虫病,人畜共患;包虫属于绦虫的一种,种类较多,以细粒棘球绦虫在临床中最为常见,通常呈地方流行;虫体感染后可通过机械作用、毒素和局部挤压作用对感染的组织造成损伤,破坏力较强;临床本病主要包括脑包虫病、肝包虫病、肺包虫病等,犬狼等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中间宿主;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犬只的管理,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丙硫咪唑、吡喹酮等对本病的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牛疥螨病又称疥藓,俗称癞病,属接触传染性皮肤寄生虫病,对牛的危害极大。牛感染该病后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会导致死亡,严重阻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进行阐述,并提出合理诊断、鉴别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期为本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