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发病情况 2014年3月16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辛店乡长派庄养牛户反映:自家养的3头牛,不论大小都有颌下、颈部大小不等的肿块,时间长了会自动破溃、流脓、结痂现象,随后笔者通过对3头病牛的观察、初诊,对脓包肿块的切开取样,经化验室检验,确诊为放线菌病.随后对该村7头病牛进行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后痊愈.下面浅谈一下牛的放线菌病的预防与治疗,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2.
当临床检查放线菌病病牛时发现,头和颈上部皮肤以及咽部皮下有放线菌肿。病变出现在咽旁、颜面和颌间如球形和多叶的直径1.5~11cm的肿块(放线菌);一例发现下颌右支变形(放线菌肿直径8cm)。对放线菌病病牛,我们采用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和杀真菌作用的碘酊...  相似文献   

3.
马忆新 《兽医导刊》2020,(8):147-147
目的:探究中、西兽医结合对牛瘤胃臌气的治疗价值。方法: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某养殖场52头牛瘤胃臌气病牛作为实验牛,进行实验分组治疗。对照组病牛26头,单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病牛26头,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病牛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牛总治疗疗效达到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牛治疗效果80.8%(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病牛复发率7.7%,对照组病牛复发率38.5%,两组数值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有防止复发之效,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从我县某牛场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发生的前胃弛缓病牛中抽取60头做研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头,对观察组病牛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对对照组病牛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病牛的治疗效果与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病牛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7%,对照组病牛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0.0%,比较两组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牛前胃弛缓的治疗来说,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病牛的痊愈时间较短,无任何不良的反应,值得广泛地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牛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典型症状病牛在上、下颌骨部出现界限明显,不能活动的硬肿。病牛的呼吸、吞咽及咀嚼均感困难,消瘦甚快。肿胀部皮肤化脓破溃后,流出脓液,形成瘘管,经久不愈。舌和咽喉被侵害时,组织变硬,舌活动困难,称“木舌症”,此病症状典型,容易诊断。防治应避免在低湿地区放牧,舍饲牛最好在饲喂前将谷糠、干草等浸软,避免刺伤牛口腔黏膜。皮肤黏膜有损伤时,应及时处理。①治疗硬结时可用外科手术切除,若有瘘管形成,要连同瘘管一同切除。创腔用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接诊了11例奶牛皱胃阻塞病牛。其中,皱胃完全阻塞5例,不完全阻塞6例;在完全阻塞中有4例病牛触诊右腹中下部皱胃轮廓明显、如大西瓜状,其余7例右腹触诊皱胃轮廓不明显。观察11例病牛的皱胃内容物,有2例为皱胃积沙,其余9例为皱胃积粪;而且其中有1例皱胃内有金属异物。11例皱胃阻塞病牛全部继发瓣胃阻塞,其中有6例伴有严重瘤胃积液,网胃内有会属异物病牛3例。  相似文献   

7.
牛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感染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病原有牛放线杆菌和林氏放线杆菌2种,多通过体表皮肤和黏膜的创伤而感染,病牛以局部组织出现肿大和化脓性病灶为特征,根据病牛的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可对本病确诊,采取措施减少体表创伤或发现创伤及时局部消毒能有效预防本病,碘制剂可用于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 牛放线菌病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等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头颈、颔下和舌的放线菌肿及头骨疏松性骨炎为特征的疾病。笔者对23例病牛(犊牛14例、青年牛4例、成年牛5例),采用局部注射碘酊的方法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2005年岁末,养殖户李某称,自家的三岁西门塔尔牛产下一头母犊后,即卧地不起,经人按产后瘫治疗输入大剂量钙剂未能见效,特来求诊。1 临床症状病牛卧地不起,观察呼吸次数明显见少,并有屏气现象,观察反刍,病牛低头伸颈,食逆呕至口腔,极勉强而非常不自然,畜主反映,自产犊后,病牛排粪便、尿液也非常小心,好象很痛苦,在病牛身边有刚排出不长时间的粪便,见状,粪干而量少,暗黑色,表面覆有少量黏液,畜主又反映,原来经人治疗时病牛体温曾高烧过,体温在40℃以上,病牛鼻镜干燥,水草几乎不能进。2 诊断2.1 据畜主反映,原来体温高烧过,特测体温,病牛体温为38℃.未见高烧。2.2 畜主曾按产后瘫治疗过,而临床症状也异于产后瘫痪,故也排除了产后瘫嫌疑。2.3 询问畜主,病牛发病前,及发病过程,畜主反映,临产前一个月,病牛吃食、反刍均正常,也就是病牛孕后期较懒,常取一个姿势站立,如不驱赶,病牛是不会轻易移动的,病牛在牵遛时总是踌躇,可不知为什么,病牛下坡时非常慢,而上坡较快,询问畜主,是否观察过病牛的起卧姿势,畜主称未曾注意。2.4 畜主反映了上一情况外,又反映说,距生产还有10余天时,病牛曾病过一次,病牛主要是饮食减少,有痛苦呻吟,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戒们在动物门诊部期间,共收治了11例奶牛皱胃阻塞病例,现将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在11例病牛中,皱胃完全阻塞的有5例,不完全阻塞的有6例。在完全阻塞的5例中,有4例病牛触诊右腹中下部,皱胃区域轮廓明显,如西瓜状,其余7例右腹部触诊皱胃轮廓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幼龄牛最为易感。在自然环境下,牛在换牙和采食时,经口腔进入坚硬带刺的饲草刺伤口腔黏膜或头部皮肤而感染。主要以下颌骨出现坚实的硬肿块和头、颈、额间软组织局部肿胀为特征,牛放线菌病程特别长,从出现菌块开始,可延长几个月或一年之久,林氏放线菌次之。因此对养牛业影响很大。本人从多年治疗实践中得出治疗本病的可靠方法,简述如下:早期治疗本病病原体侵入初期时,局部无肿块,病牛没有明显的病变状态,当局部出现肿块时,可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2.
正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中兽医称之为木舌黄肿症、木舌塞口症。笔者在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畜牧兽医站治疗9例,治愈7例,好转1例,无效1例。先就相关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供同行们商榷。1流行病学本病病原分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带菌牛和患病牛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放线菌主要寄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牛巴氏杆菌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兽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感染巴氏杆菌病牛28头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头,对照组病牛主要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结合中药进行治疗,对两组病牛治疗实际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病牛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病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 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牛巴氏杆菌病疗效更为确切且安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促进病牛较快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在动物门诊部期间,共收治了11例奶牛皱胃阻塞病例,现将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在11例病牛中,皱胃完全阻塞的有5例,不完全阻塞的有6例。在完全阻塞的5例中,有4例病牛触诊右腹中下部,皱胃区域轮廓明显,如西瓜状,其余7例右腹部触诊皱胃轮  相似文献   

15.
耕牛放线菌病是一种呈地方性的慢性传染病,我们从1969年1月~1973年12月在5年的统计中,发病率占耕牛总数的1.2%。在5年内共收治放线菌病牛121头,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奶牛放线菌病我场饲草主要以豆科作物为主,质地较硬,铡后两端尖锐,牛采食时易刺伤口腔粘膜,因而感染放线菌病。几年来,我们共进行20余头手术,成功率较高,现报道如下。所见到的病例多半侵害头、颈、颌下部软组织。病牛表现流涎、咀嚼困难。患部压之有痛感...  相似文献   

17.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中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幼龄牛最为易感。 在自然环境下,牛在换牙和采食时,经口腔进入坚硬带刺的饲草刺伤口腔粘膜或头部皮肤刺伤而感染,主要以下颌骨出现坚硬的硬肿块和头、颈、额间软组织局部肿胀为特征。牛放线菌病程特别长,从出现肿块开始,可延长几个月或一年之久,林氏放线菌次之。因此对养牛业影响很大,笔者从多年治疗实践中得出可靠的治疗方法,简述如下:1 早期治疗 本病病原体侵入初期时,局部无肿胀块,病牛没有明显的病变状态,当局部出现肿胀块时,可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8.
耕牛误食散落于田埂、草丛中的化肥袋纤维、塑料薄膜、尼龙丝绳等,以致发生瘤胃积食的瘤例较为多见,我们在近年来治疗该病多例,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症状:病牛食欲减退、以至废绝,不反刍,病初排少量粪便、后便秘,鼻镜干燥、体温正常或稍高、眼结膜充血潮红、背拱起、肘外展、磨牙,触诊瘤胃区呈面团状、个别病牛有瘤胃臌气现象、呼吸紧张、气喘,听诊心跳加快,瘤胃蠕动音消失,病牛迅速消瘦,问诊有吞食化纤制品史。  相似文献   

19.
封闭疗法治疗奶牛放线菌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牛、马、猪和人的一种多发性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此病特点为头、颈、颌下和舌体的放线菌肿。牛放线菌是牛的骨骼的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有长成菌丝的倾向。本病主要侵害牛科动物,以2-5岁最为易感。受感染的牛只常见下颌骨肿大,界限不明显。肿胀部病初疼痛,晚期无痛觉。病牛呼吸、吞咽和咀嚼均感困难,泌乳奶牛产奶量下降,消瘦甚快。  相似文献   

20.
看耳:病牛头低耳垂,耳不摇动,耳根不凉即热。看眼:病牛两眼下垂,目光无神,视觉迟钝,没有反应。看牛鼻镜:病牛鼻镜无汗,干燥起壳,严重时还有龟裂纹状。看舌:病牛舌不灵活,舌苔厚而粗糙无光,多为黄、白、褐色。看口腔:病牛口腔时冷时热,粘膜淡白,流涎或潮红干涩,有恶臭味。看被毛:病牛毛乱无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