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新疆棉区22个站1961-2009年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棉区≥10℃终日和初霜期的变化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终日和初霜期均以吐鲁番棉区最晚,南疆棉区次之,并由盆地东部向西部推迟,北疆棉区和哈密棉区最早。49年来,≥10℃终日在伊犁河谷和石河子地区变化趋势明显,呈显著性向后推迟,北疆其余棉区、东疆棉区、南疆棉区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初霜期北疆棉区大部变化趋势明显,呈显著性的推迟趋势,东疆棉区、南疆棉区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10℃终日变化吐鲁番棉区最为稳定,南疆棉区次之,北疆棉区波动幅度最大。初霜期变化东疆棉区幅度小于北疆棉区和南疆棉区。北疆棉区、东疆棉区、南疆棉区初霜变幅均大于≥10℃终日,尤以塔里木盆地东部棉区最为明显。全疆大部棉区90年代及2001-2009年≥10℃终日除少部分站点早于常年外,全疆大部棉区均晚于常年,尤其是北疆棉区、吐鲁番棉区、塔里木盆地西部棉区偏晚较多。初霜期全疆大部分棉区延迟趋势明显,且大部棉区2001-2009年平均初霜在各年代中是最晚的。这些对于棉花后期生长都是有利的,主要有利条件为热量多,棉花后期生长遭遇霜冻的风险减小,霜前花产量高,品质好。而且≥10℃终日和初霜日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棉花的种植界限,近年来新疆棉区向北向西扩展。因此生产上,各棉区可以根据该地的≥10℃积温和初霜变化状况选择合适的棉花品种,便于做到棉花生产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石河子气象局4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1年来石河子垦区棉花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生育内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及最高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32℃/10年、0.47℃/10年和0.51℃/10年;≥10℃的活动积温以122℃/10年气候倾向率增多;降水以8.7 mm/10年气候倾向率增多;日照时数以28 h/10年倾向率增加;初霜期呈偏晚趋势,终霜期呈偏早趋势,无霜期呈延长趋势,其变化速率分别为3.4 d/10年、1.0 d/10年和4.4 d/10年。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临沂小麦越冬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临沂小麦越冬期的变化影响,合理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当地小麦生产能力,利用临沂气象台1981—2010年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临沂小麦越冬期期间各气象因素和越冬期变化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影响小麦越冬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临沂市小麦越冬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981—2010年临沂冬小麦越冬期日平均气温平均升高0.3℃/10 a,升温趋势较为明显;降水量的平均变化倾向率为-2.8 mm/10 a,有减少趋势;越冬期日照时数的平均变化倾向率为-32.9 h/10 a,有明显减少趋势。临沂小麦越冬开始期平均推迟1.5 d/10 a,返青期平均提前1.6 d/10 a,导致整个越冬期平均缩短3.3 d/10 a;期间日照时数的变化是影响越冬期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4.
1961—2010年山西终霜冻的周期分析及其突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芬  张建新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9):183-189
为了深入研究山西霜冻的发生演变规律,提高防霜减灾能力和农作物产量,利用山西62个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最低地温资料,采用Morlet小波以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山西终霜冻日1961—201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平均终霜冻日呈现提早结束的趋势并有显著波动变化,除1980—1989年及2005—2010年外,均表现为显著提早的趋势;2001—2010年是山西平均终霜冻日波动最为剧烈的时期。小波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山西轻微终霜冻、中度终霜冻、重度终霜冻的主要周期分别为15年、12年和7年;次周期分别为1年、1年和5年;目前,山西正处在轻微终霜冻的提前期以及中度和重度终霜冻的推后期。M-K突变检验表明,2001—2010年山西平均终霜冻日在1990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且大部分站点的终霜冻日在1975—1996年之间都发生了突变,突变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南部偏早北部偏晚,中部偏早、东部和西部偏晚的分布特征;突变在1980—1989年的分布区域最为广泛,中西部、西北部、东北部和中东部地区是突变最晚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采用柳沟垦区1998—2016年初霜期、终霜期及无霜期的时间序列,统计分析了它们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初霜期平均值为10月10日,平均绝对变率为8.2 d,线性倾向呈现下降趋势;终霜期平均值为4月11日,平均绝对变率为7.6 d,线性倾向呈现下降趋势;无霜期平均值为181 d,平均绝对变率为10.2 d,线性倾向呈现微弱上升趋势。初霜期提前、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的变化趋势,与气候变暖的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农六师垦区主要植棉区气象资料,对棉花阶段发育和全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评述,得出2011年垦区棉花气象特点:全生育期热量充足、降水略偏多、开春早、无霜期长,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为丰年气候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二二二团2018—2020年温度、降水、积温等气象资料,对棉花全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二二二团气象条件适宜棉花生长,棉花生长期内热量充足,开春早,无霜期长,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通过分析影响棉花全生育期生长的气象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为棉农做好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提供了基础服务,降低气象因素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确保棉花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霜期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霜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为沈阳市霜期农业顺利发展,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沈阳1951-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霜期光热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因气候变暖沈阳市霜期缩短趋势明显,气象要素变化稳定性较差。与1951-2010年相比,近30年的霜期气温升高0.9℃,高温年增加5.7%;日照时间减少66 h,寡照年增加16.7%;降水量增加8.3 mm,多雨雪年增加5%;阴天日数增加6天,几率提高8.3%;大风日数减少,大、暴雪次数变化平缓。连续阴天寡照、气温升高变化不稳是沈阳市冬季气候特点,对冬季设施农业发展影响较大。只有完善设施农业设备现代化、智能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光热资源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补充和完善贵州冻雨在初(终)日以及相关高度场等方面的特征,利用1964年10月—2014年4月贵州省冻雨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冻雨初日、终日和冻雨期的气候特征,及其高相关季节异常年北半球500 hPa的高度距平场特征。结果表明:冻雨初日渐晚、终日渐早、冻雨期渐短;初日多出现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终日多出现在3月;冻雨初日异常年夏季北半球高度距平场主要表现为中高纬度槽脊强度的异常,反映为北美大槽强度相反的变化特征;冻雨终日冬季高度距平场反映为高纬度极涡中心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冻雨期异常年则表现为不同的遥相关型,偏少年反映为PJ波列,偏多年表现为ANA、NEP和AWE并存,在实际业务中可以结合该信号特征对其进行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利用寿光市1961—2015年的气候资料,通过对初、终霜日期、无霜期观测资料,利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寿光市初、终霜日期、无霜期变化特征,科学评估初、终霜日变化对冬小麦和棉花产量的影响,为寿光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初霜日总体呈推迟趋势,终霜日呈提早趋势,无霜期延长。(2)初霜日呈推迟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3 d/10 a,1991年初霜日发生突变;(3)终霜日呈提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5 d/10 a。(4)无霜期日数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58 d/10 a,1994年无霜期日数发生突变。(5)初霜日和无霜期与小麦和棉花产量呈正相关,终霜日与小麦和棉花产量呈负相关,初霜日推迟比终霜日提前对小麦和棉花的产量贡献大。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背景下科尔沁沙地50年霜冻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自然灾害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防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沙地的治理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气候依据。利用最典型地区的地面最低温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地面初、终霜冻出现日期和无霜冻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初霜冻出现日期变化趋势只略显推后,推后速率1.1天/10年;终霜冻出现日期提前趋势明显,提前速率3.4天/10年;无霜冻期呈延长趋势,延长速率4.5天/10年。初霜冻仍是当地仅次于干旱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新疆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开展棉花产量动态预报对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8—2020年新疆石河子地区4个地面气象基准站逐日气象资料和棉花产量资料,基于积分回归法在棉花全生育期内以旬为时间尺度,分析了影响棉花生产的温光水主要气象要素和关键期,分别建立了石河子地区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棉花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气温对新疆石河子棉花产量的影响最大,苗期、开花期和吐絮始期为棉花生长的温度关键期,苗期和吐絮始期为正效应显著,开花期为负效应显著;开花期是棉花生长的光照关键期,对棉花产量呈正效应;石河子地区属于灌溉农业区,自然降水量虽呈正效应,但降水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较小。利用积分回归法建立的动态预报模型对2018—2020年石河子地区棉花产量试报,7月中旬、8月中旬及9月中旬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5.1%、91.4%和94.3%。基于积分回归法建立的棉花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越接近成熟期准确率越高。利用积分回归原理对棉花产量进行动态预测是可行的,可以应用于棉花产量预测业务,为地方产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伍律  邢庆云 《作物学报》1964,3(1):110-112
<正> 我国东北的产棉区域,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初霜期早,无霜期短,棉花产量一般低而霜后花多,这就成为该地区棉花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用了微量元素浸种的方法,进行了促进棉花早熟及提高产量的试验。现将三年的研究结果,简介如后:试验分三部分进行,所用棉花品种均为关农一号。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河北省棉花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河北省棉花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利用气象数据和棉花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81—2010年河北省棉花各生育阶段气候变化特征、物候期变化趋势、各生育阶段长短变化趋势以及各生育阶段长短与该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棉花各生育阶段平均温度和≥0℃积温整体呈升高趋势;2)棉花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呈提前趋势,而收获期呈延后趋势。开花之前各生育阶段缩短,开花之后各生育阶段延长,整个生长期延长;3)吐絮之前各个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0℃积温与该生育阶段长短呈负相关,吐絮到收获及全生育期的天数与该时期平均温度、≥0℃积温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棉花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阜阳市霜冻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御和减轻霜冻灾害对阜阳市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开展农业气候区划提供可靠依据,利用阜阳市1953—2014年62年整编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阜阳市霜冻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初霜冻主要集中在10 月下旬—11 月中旬,占总次数的90%,终霜冻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 月上旬,占总次数的77%。(2)平均初霜冻日为11 月2 日、终霜冻日为3 月26 日,无霜冻期为222天。(3)终霜冻出现异常较初霜冻频率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初霜冻未出现异常偏早和偏晚,21世纪以来终霜冻异常增多。(4)初霜冻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未发生气候突变。终霜冻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气候突变呈提前趋势。无霜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气候突变呈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利用黄土高原丘陵区12 个红枣种植县所在气象站1971—2010 年降水日资料,分析了近40 年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花期阴雨、幼果期干旱、成熟期阴雨等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枣花期阴雨、幼果期干旱均呈增加趋势,成熟期阴雨呈减少趋势;各灾害年代际变化较为平稳;主要气象灾害多发区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花期阴雨以枣区中东部和西南部发生率高于其他地区,幼果期干旱以黄河西岸发生频率较高,成熟期阴雨灾害南部重于北部。  相似文献   

17.
气温对安徽省刺槐物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评估气温变化对安徽省木本植物的可能影响,根据安徽省宣城、合肥、滁州、凤阳、宿州5个台站1992—2008年的物候和气象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安徽省近17年来刺槐的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7年来,安徽省的刺槐的春季物候期明显提前,秋季物候期明显推迟,从而导致整个生长季延长。温度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显著:前一年秋季(9—11月)在春季物候期受温度影响的关键时段气温升高,可导致春季物候期提前0.4~3.1 d/℃,平均提前1.5 d/℃;而在4—7月秋季物候受温度影响的关键时段平均气温升高,可导致秋季物候期推迟4.4~4.6 d/℃,平均推迟4.5 d/℃。  相似文献   

18.
1956—2010年辽阳市霜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给辽阳市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辽阳市1956—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研究霜冻发生特征,并分析霜冻对辽阳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辽阳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3日,平均终霜冻日为4月16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79天。(2)初霜冻日随年代表现为阶梯式推后,终霜冻日整体表现为提前,只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推后。(3)辽阳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1.7 d/10 a、-1.2 d/10 a、3.0 d/10 a,初、终霜冻日及无霜冻期的变化趋势在0.05及其以上水平显著。(4)辽阳市正常年份的霜冻对农作物基本无影响,但在个别年份,水稻成熟前或玉米苗期仍有可能遭遇初霜冻或终霜冻,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子对辽西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在各生育期内影响辽西地区玉米产量的气象因子,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应用辽宁省西部地区1981—2010年30年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主要发育期资料和相应台站气象因子观测资料,结合玉米单产历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各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与玉米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1)辽西6个地区30年气象产量的变化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且影响6个测站玉米生长发育的气象因子波动表现的极具区域性;(2)气象因子对辽西地区玉米产量变化构成影响的主要发育阶段为拔节-抽雄期,该阶段内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日照时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辽西6个地区拔节-抽雄期最高气温大于30~ 31℃及降水量小于10 mm出现日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1981—2014年西藏0℃界限温度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分析西藏0℃界限温度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合理开发农业气候资源。利用西藏38个站点198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和距平等统计方法,对西藏≥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4年西藏平均每10年≥0℃初日提早3.1天、终日推迟1.9天、持续日数延长5.0天和积温增加83.2℃·d,这种变化在低海拔地区表现的更明显。大部分站点≥0℃界限温度都表现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和积温增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0℃初日和积温的突变点出现在21世纪初,终日突变时间早,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而持续日数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