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以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肠后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特征。1病原病原体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亦称魏氏梭菌。革兰氏阳性,有荚膜不运动的厌氧大杆菌,芽胞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但在人工培养基中则不容易形成。根据产生毒素分为A、B、C、D、E共五个血清型,C型毒株主要是α、β毒素,特别是β毒素,它可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形成芽孢后,对外界抵抗力强,80℃15~30min,100℃则几分钟才能杀死。2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3.
4.
猪梭菌性肠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C型魏氏梭菌,易感染3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染病猪普遍出现肠炎或腹膜炎症状,就其临床症状进行分类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死亡率高。该文在对该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诊断治疗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养殖者及从业人员在实践生产中良好应对这一疾病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6.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周龄以内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以血性下痢、病程短、死亡率高,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叫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排出红色粪便,肠坏死,病程短,致死率高,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很大。1仔猪梭菌性肠炎病原仔猪红痢的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又叫C型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是大型杆菌,能产生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及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是本菌特点之一。本菌为厌氧菌,在马丁氏 相似文献
8.
肉鸡梭菌性肠炎严重损害鸡群的肠道健康,给肉鸡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世界范围内。该病主要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对养殖户来说,该病的防治是个持续性的过程。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是使用专用的产品来维持肠道菌群健康。 相似文献
9.
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周龄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仔猪多发,且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以血性下痢、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主要特征。2005年8月上旬,本地区某养猪场仔猪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来不及治疗就已经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仔猪梭菌性肠炎。现将诊断与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叫仔猪红痢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等。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排出红色粪便,肠坏死,病程短,致死率高,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很大。一、临床症状最急性型:仔猪初生当天就发病,可出现出血性腹 相似文献
11.
猪增生性肠炎剖检特征是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组织学常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严重影响生长,延长上市时间,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一、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潜伏期为2~3周,临床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急性型。较为少见,多发于4~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15.
郎美平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8,(1):18
猪增生性肠炎是猪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综合疾病,目前本病广泛发生于全球,近几年来在我国的许多猪场中呈高发上升趋势,且继发于猪的无名高热病中后期. 相似文献
16.
猪增生性回肠炎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洞口县自2015年4月发生首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病例以来,此病已给生猪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诊治总结,得出猪增生性回肠炎防治要点,以供参考.
1.诊断标准猪体表苍白,无尸斑(紫块、肿块等),眼黏膜苍白,肛门外和会阴处黏有少量黑色柏油样稀粪.主要病灶在肠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充满红色... 相似文献
17.
猪增生性肠炎会造成猪顽固性腹泻,使其饲料利用率低,生长性能下降,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总结了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回肠及盲结处近端的结肠、盲肠高度增生为特征。笔者从病原、流行病学、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