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感染引起的法氏囊炎症性疾病,感染鸡免疫受抑制容易继发感染,导致免疫失败;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呈尖峰死亡;病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剖检以法氏囊病变为主;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和种蛋垂直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疫苗免疫能有效预防本病,加强消毒有助于延缓和阻止疾病蔓延,高免卵黄抗体对本病有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时可配合保肝通肾的药,以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2.
正鸡黑头病又名盲肠肝炎或组织滴虫病,是鸡的一种急性原虫性寄生虫病,本病对鸡的危害极大。黑头病的病原是鞭毛变形科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虫体近似圆形或变形虫样,具有一根鞭毛。这种原虫存在于鸡盲肠和肝脏内,可随肠内容物排出体外。养鸡卫生条件差和不进行预防驱虫的地方易发生此病。现将昌乐县鸡感染本病的防治概况介绍于下。1发病情况2017年,李家村一养殖户饲养蛋鸡500只,秋初首先发  相似文献   

3.
家兔螨虫病是常见寄生虫病之一,感染后可引起皮肤局部瘙痒、皮炎和继发感染等病症,对家兔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皮毛类家兔,皮肤损坏会影响其经济价值,造成的损失较大;本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方式传播,生产上需要通过加强卫生管理来预防本病的流行;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虫体观察可对本病进行确诊;阿维菌素类药物是防治本病的首选药物,建议在发病严重的秋冬季节通过定期使用来杜绝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蝰 《中国畜禽种业》2012,8(10):130-130
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所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严重下痢,神经紊乱,病鸡呈败血症变化,粘膜和浆膜出血,传播快,死亡率高,往往给鸡群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本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即杜绝传染源,开展经常性消毒,加强检疫,定期对健康鸡免疫接种,建立免疫监测等。  相似文献   

5.
<正>1禽组织滴虫病禽组织滴虫病又称传染性盲肠肝炎,也称黑头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盲肠和肝脏起的原虫病,鸡、火鸡、鹌鹑等禽类均可感染。临床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主要特征。1.1病原及主要症状本病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虫体大小不一,近圆形和变形虫形,伪足钝圆。无包囊阶段。盲肠腔中的虫体常见一根鞭毛,虫体内有一小楯和一短的轴柱;在肝组织中的虫体无鞭毛。火鸡组织滴虫以二分裂法繁殖,随病禽粪便排出  相似文献   

6.
鸡白色念珠菌病是家禽临床常见的真菌性传染病,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属于内源性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寄生在鸡的上消化道部位;发生本病的鸡大部分都有肌腺胃炎和嗉囊炎的表现,采食量降低,免疫力也明显下降,最终影响生产性能;消化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抗真菌的化药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对本病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浅谈夏季防治鸡白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库蠓等吸血性昆虫大量繁衍,助长了鸡白冠病的发病几率,强化各项驱除害虫的措施是防控该病的要点;从病原特点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消灭传染源(带病鸡)、切断传播途径(消灭库蠓等吸血性昆虫)能有效预防本病发生;本病最佳防治方案是准确诊断原发病,对症用药治疗,并结合辅治措施,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流行特点本病的暴发流行季节与各地气候有关,一般以夏秋季节多发。本病主要由库蠓(小黑蚊子)传播,有库蠓的地方往往就有本病的流行和发生。雏鸡和成鸡均能感染,但1月龄左右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可达20%~65%;成鸡仅个别死亡,并且白色鸡种比红色或褐色鸡种发病率高。二、临诊症状本病自然潜伏期6~10天。雏鸡和青年鸡症状明显,病鸡发高烧、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流涎、下痢、排绿色  相似文献   

9.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成年鸡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沙门氏菌可以经种蛋垂直传播,是造成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病鸡和带菌鸡为主要传染源,带菌蛋在孵化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死胚,从而大大降低孵化率;同时,一部分被感染的鸡胚孵出后多会在一周内死亡;耐适鸡终身带菌,是环境污染的主要传染源.本病的传播途径为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感染母鸡所产的蛋有三分之一带菌,这主要是由于卵排出后被污染所致,尽管鸡白痢沙门氏菌在产蛋后可经蛋壳而穿透进入蛋内,但这种途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
鸡慢性呼吸道病由鸡毒支原体感染引起,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都能发生,主要通过水平方式传播,也能经种蛋垂直传播;感染鸡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发病慢,病程长,生产性能下降;注重鸡免疫力的提升,降低鸡舍有害气体含量可减少本病的发生,治疗本病首选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感染鸡肠道所致,以雏鸡和青年鸡多发,魏氏梭菌为条件致病菌,可长期存在于鸡肠道中,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乘机大量繁殖而发病;诊断本病时一定要注意准确分离目的菌,并通过必要的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法鉴定确诊感染菌类型;防治本病的方法有微生态法和药物防治法,防治过程中一定加强鸡群管理。  相似文献   

12.
高致病性禽流感可引起各种日龄、各种品种的鸡发病。易感鸡群与发病鸡群或其污染物品的接触可造成鸡群感染;也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为传播途径感染鸡群。鸡群饲养管理不善、营养状况不良、生物安全措施不严、免疫状况不佳、鸡只散养、发病鸡的淘汰和运输处理不当以及人员流动、活鸡交易行为、环境应激因素等都是本病传播的重要原因。防控禽流感,健全和强化生物安全措施是基础,实施综合性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播快速的急性接触性上部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气喘、咳出血样渗出物为特征。本病主要侵害鸡,育成鸡和成年蛋鸡多发。褐羽蛋鸡发病后较为严重。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本病康复鸡可带毒一年以上,因此病鸡和康复后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12天,病程一般10~14天,部分鸡群可  相似文献   

14.
本病是由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引起,主要表现鸡群产蛋率下降,蛋质量变差的症状,不会造成鸡死亡;本病主要通过垂直方式传播,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卵巢、输卵管、子宫等生殖部位;血清免疫学检测是实验室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净化种鸡、淘汰感染鸡只和开产前免疫是防控本病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燕 《农家致富》2014,(16):40-41
新城疫又名亚洲鸡瘟、伪鸡瘟,它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一、流行病学鸡、火鸡、珍珠鸡及野鸡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以鸡最易感,水禽对本病有抵抗力。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以及在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但对鸟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流行停止后的带毒鸡,常呈慢性经过,是造成本病继续流行的原因。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年龄的易感鸡群感染新城疫强毒后,可迅速传播呈毁灭性流行,  相似文献   

16.
何礼 《中国畜禽种业》2013,9(2):150-150
鸡羽虱病是由多种羽虱寄生于家禽体表而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蛋鸡和肉鸡都可感染本病,尤以蛋鸡感染严重。海城市一养殖户笼养蛋鸡2000只,入冬时发现有同笼鸡互相叨啄现象,影响采食,拨开羽毛能发现在皮肤表面爬行的虫体,因此,鸡羽虱病  相似文献   

17.
鸡绿脓杆菌病由绿脓杆菌感染引起,雏鸡和青年鸡多发,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交叉污染的共用器械、器具传播;临床常表现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其中局部症状以关节炎和眼结膜炎为主;预防本病需要从管理和消毒两方面主抓,庆大霉素、头孢喹肟、多黏菌素B和阿米卡星等药物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趾瘤病是鸡的脚底及周围组织由于局部细菌感染积聚脓汁而形成有完整腔壁的一种球形脓肿。本病在鸡群中一般为散发,但有时也能够传播蔓延。春、夏季雨水多,湿度大时更易发生和传播、危害。本病虽然一般不会导致死鸡,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鸡痘由痘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蚊虫也能起到媒介传播作用,各品种、性别和日龄的鸡都能感染,根据病鸡的症状表现及病变,本病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和败血型4种,感染鸡在病灶部位可出现痘疹或纤维素性假膜;预防本病需提升鸡场管理水平,对鸡群进行科学免疫;人工去除体表或黏膜表面的痘疹可缓解症状,群发性疾病需通过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病,呈全世界分布,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呼吸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病鸡临床主要表现鼻炎症状;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最佳方法,同时需要加强管理,不同批次鸡禁止混养,加强环境消毒,注重鸡舍通风;磺胺药对鸡副嗜血杆菌有高效的抑制作用,但临床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毒性及药物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