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棉花生产的农业气候资源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主要棉区的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各主要棉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疆各主要棉区的光资源优于内陆棉区,光温潜力高,增产指数均在100% ̄150%,但光热资源年际间变化大,个别年份尚显不足,加之其它因素的影响,造成产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治源 《作物学报》1965,4(1):71-82
新疆栽培棉花的历史很早,远在唐代,吐鲁番地区就有种植。南史上载有“高昌国有草,果实如茧,中间有丝,名曰白疊,取以为棉,共质软白”,古代的高昌即在现今的吐鲁番地区。据解放前华商纱厂联合会调查,新疆吐鲁番、莎车、鄯善、疏勒、和田等县均产棉,全省约有棉田百万亩,年产棉约30万担。但是在过去反动政府统治下,植棉技术非常落后,产量低微。解放以后,植棉业发展很快,播种面积逐年增加,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沙雅县棉田土壤质量状况,并探讨棉田土壤盐渍化与其土壤质量的相互关系,促进棉田可持续生产。以沙雅县4乡镇主要植棉区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盐分总量和容重等6项理化指标,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再基于M-SQR确定棉田土壤质量分级。结果表明:沙雅棉田养分指标含量适中,土壤容重偏大;有30%的样地呈不同程度土壤盐渍化,土壤盐分与土壤多数养分指标呈负相关;根据评分结果,棉田综合肥力指数可划分出5级水平;相比IFI评级,SQR中Ⅲ级以上的样点量减少了31.37%,而低级土壤质量样点增加了16个;盐碱斑地块、沙斑地块和芦苇斑地块的土壤质量均为Ⅴ级;中部棉区相比南部和北部棉区的土壤质量状况较好。评价结果表明M-SQR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土壤盐渍化抑制土壤养分的积累,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限制因素。各样点评价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区域性差异。本研究可为区域内棉田土壤盐渍化的改良工作提供良好的治理思路,并且能够服务于棉田土壤质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农业气候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河北省气候资源的分析,在前人提出的光热生产潜力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降雨和径流情况,进行水分订正.并对河北各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绘出了河北省气候生产力地理分布图,为河北省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利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农业气候资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江苏稻区为例,利用全省60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气象观测资料,应用估算模型和统计方法,评估了一季稻全生育期内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一季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2年,太阳总辐射在逐年代递减,苏北、苏中、苏南的下降速率分别为65 MJ/(m2·10 a)、43 MJ/(m2·10 a)、52 MJ/(m2·10 a),光资源的下降不利于一季稻的光合作用;2000年前后为苏中和苏南≥10℃年活动积温的突变点,21世纪后热量资源增加显著;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逐年代提前、终日在逐年代推迟,使得一季稻旺盛分蘖期提前、安全齐穗期推迟;水分资源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总体充足。因此,近52年,江苏农业气候资源总体呈现光能资源减少、热量资源增加、水分资源充足,气候变化的影响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6.
于飞  谷晓平  熊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205-209
为定量评估夏季干旱期间光照、热量和水分农业气候资源对粮食作物的客观影响,采取粮食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生产潜力评估方法,对比分析夏季干旱期间粮食生产潜力相对于气候平均状态的偏差,客观定量地分析夏季干旱期间贵州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和劣势。研究表明:夏季干旱背景下,贵州水稻、玉米光温生产潜力相对于正常气候年份普遍偏高10%左右,光照和热量资源优势明显;而水稻、玉米光温水生产潜力却普遍偏低30%~40%,水分资源劣势限制了作物生长。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满足干旱期间农作物的水分需求,良好的光照和热量条件可更加有利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霜期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霜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为沈阳市霜期农业顺利发展,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沈阳1951-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霜期光热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因气候变暖沈阳市霜期缩短趋势明显,气象要素变化稳定性较差。与1951-2010年相比,近30年的霜期气温升高0.9℃,高温年增加5.7%;日照时间减少66 h,寡照年增加16.7%;降水量增加8.3 mm,多雨雪年增加5%;阴天日数增加6天,几率提高8.3%;大风日数减少,大、暴雪次数变化平缓。连续阴天寡照、气温升高变化不稳是沈阳市冬季气候特点,对冬季设施农业发展影响较大。只有完善设施农业设备现代化、智能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光热资源效率。  相似文献   

8.
潍坊市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然资源,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利用1961—2010年潍坊市9个县市区气象资料,应用线性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潍坊市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潍坊市除了≥20℃积温以外,其他各界限温度积温都表现出极显著增多趋势,增幅在55.6~77.3℃?d/10 a之间;各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减少趋势并不显著;≥0℃、≥10℃间隔日数及无霜期表现出显著增多趋势,增幅分别为4.8 d/10 a、2.6 d/10 a和2.3 d/10 a。≥0℃、≥10℃积温在1994年发生突变,≥5℃、≥15℃、≥20℃积温在1998发生突变;各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降水序列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点;≥0℃、≥10℃初终日间隔日数及无霜期突变点发生在1991年、1996年、2004年。除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降水及≥20℃积温外,其他积温普遍存在6年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无霜期存在6~8年的时间尺度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呈现多样性、差异性和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为了实现区域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利用山西省109个县市的多年气候资料,根据区域的农作物研究所需的各类农业气候条件,在干燥度指数自然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农业气候综合开发和区划的指标,将山西省划分为7个农业气候区,并对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分区评述。提出了山西省农业以气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复种指数较低,气候资源时间上利用不充分;(2)植被覆盖率过低,光热资源在空间上利用不充分;(3)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肥力下降;(4)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提了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实现立体化农业布局和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是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开展气候资源规划工作,不断提高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能力,有助于本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好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南缘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给柴达木盆地南缘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1961~2015年气温、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南缘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年、季平均气温升高明显,冬季升温趋势最显著,年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49℃/10a,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62℃/10a。≥0℃、≥10℃年积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77.0℃/10a、102.5℃/10a,除都兰站外其余各地积温增加较明显;21世纪以来较60年代年相比平均气温升高2.1℃,≥0℃的年积温增加336.8℃,≥10℃的年积温增加416.3℃。(2)光照资源呈略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小,减少倾向率为35.2h/10a,夏季减少较为明显,减少倾向率为16.7h/10a,21世纪以来与60年代相比日照时数减少155.9h。(3)降水资源呈略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增加倾向率为6.0mm/10a,其中夏季增幅最明显,增加倾向率为4.0mm/10a,年降水量增幅地区间差异较大,都兰增加最多,平均每10年增加15.8mm,格尔木最小,平均每10年增加1.7mm。(4)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设施、特色农业,增加产量有利;同时也易造成农业水分供需矛盾加剧、农作物病虫害增多、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加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木本植物物候特性在研究植物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且末地区杏树、银白杨、白柳、桑树和葡萄5种木本植物物候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分析、显著性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分析植物物候变化特性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物候期的变化特征为:杏树、银白杨、白柳、桑树和葡萄的展叶始期、始花期提前,叶色全变期推后,末花期、落叶末期各不相同。杏树、桑树和葡萄的生长季延长,银白杨、白柳略微缩短。(2)杏树、桑树和葡萄的物候特征变化较为显著,银白杨、白柳不显著。(3)植物物候变化的总趋势为: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后,生长季延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013年且末县在沙漠深处腹地梭梭根部接种的170多公顷鲜肉苁蓉喜获丰收,产值达70余万元。且末县三面环沙,年降水仅17.8毫米,年浮尘天气达90多天,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最近的流动沙漠与县城仅一河之隔,距县城中心不足2公里。为了防沙治沙,2003年且末县启动了全疆最大的生态治沙工程,并在河东治沙站试种肉苁蓉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广西农业气候资源的长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了解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广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政府部门指导农业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合理进行农业气候区划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利用广西7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广西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广西≥0℃活动积温和≥10℃活动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加突变点均为1997年,20世纪60-80年代是热量资源较贫乏时期,90年代热量有所增加,21世纪初为热量资源最丰富时期;各地热量资源也均呈增加趋势;广西年日照时数表现为“阶梯式”减少,1975年是其减少突变点,20世纪60年代为光照资源最丰富时期,90年代为最贫乏时期;广西降水资源变化趋势不显著,年际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用相关系数进行农业气候分析已成为国内外农业气候分析的一个主要方法。通过多年农作物的单产(通常取去掉人为因素的气候产量)与同期不同生育时段的气象要素所求取的相关系数,找出影响本地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段内与气候条件的相关关系;定性地指出不同作物形成产量的气象障碍因子(或促进因子);定量地揭示其影响程度;建立农业气候产量预报方程;提出合理的农业气候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地处北纬24°30′~29°13′,是云贵高原中西起103°31′E,东延至109°30′E的高原东侧的梯级大斜坡,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地势东低西高,南北低,中部高,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省的西部大部分为海拔2,200米以上起伏较大的山原,由此向北、东、南倾斜,河流也分别向三方流去。中部为起伏较小的黔中丘陵高原,海拔为800~1,300米左右,是贵州高原的主体,成为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支持下,以中国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的DEM(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建立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大地形因子数据库及坡度、坡向、遮蔽度等小地形因子数据库。利用东北地区各县市1961—2000年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数据,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构建东北地区逐月主要农业气候要素与宏观地理因子的数学模型。最终完成东北地区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的综合数学模型,并利用GIS平台建立空间分辨率为1km×1km的主要农业气候要素的网格化数字专题图。农业气候空间分布模型与栅格化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与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山地区近48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以全球变暖为主线的气候变化已被世界公认。气候变化会影响到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格局,作物品种布局、粮食产量等。为此,利用唐山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日平均气温和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唐山地区主要农业气候资源时间、空间变化趋势及其差异,为政府部门指导农业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和名优农产品开发、引进、农业气候资源利用论证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唐山地区热量均呈增加趋势,西南部热量增加趋势明显,东北部热量增加较缓;≥0 ℃活动积温、≥10 ℃活动积温的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年降水量表现为减少趋势,且年际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9.
湖南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南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利用湖南省97个台站1960-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在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的基础上,分析湖南省农业气候资源时间、空间变化趋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湖南气温与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相对应的热量资源也呈现为显著增多的变化趋势,以活动积温对气候变暖响应最敏感;湖南降水量无显著趋势变化,但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冬季湘北地区呈显著增多趋势,春季湘西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夏季湘中地区呈显著增多趋势,秋季湘西南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现以夏季显著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趋势,减少幅度最大的地区位于湘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导致湖南省农业气候资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需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全省平均以及各气候带光能、热量、水分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使用云南115站及6个气候带代表站1961—2018年的气候要素计算各地农业气候资源统计量。结果表明,光能资源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出现显著突变,各气候带太阳辐射变化可能会引起云南太阳辐射高低值中心发生变化,2009年以来辐射明显增加可能会导致太阳辐射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热量资源一致显著增加,喜凉及喜温作物的活动积温、积温持续时间及无霜期长度均显著增加,并且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后的趋势,对作物生长有利;水分资源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尤其21世纪以来下降趋势明显,亚热带地区暖干化现象突出,干旱风险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