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用GGE双标图分析种植密度对高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花生群体密度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系统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产量和性状差异,可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高油花生冀花4号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公顷7.5、10.5、15.0、19.5和24.0万穴,探索种植密度对高产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形成因素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并用GGE双标图法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对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表现不一,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和荚果产量表现最敏感,而主茎高、侧枝长、出米率、籽仁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表现相对较稳定。随花生密度增大,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百果重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荚果产量则逐渐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渐降低。冀花4号种植密度每公顷10.5~15.0万穴时可获最大经济效益。GGE双标图为研究不同密度下花生生长状况和产量反应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密度对红豆草农艺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合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红豆草种子产量,试验以奇台红豆草为材料,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通过对株高、分枝数、荚果数、千粒重、种子产量等指标的测量,探寻密度与红豆草生殖格局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30 cm×25 cm时,单株花序数、荚果数、千粒重和种子产量最高,依次是81.1个、839.2个、23.8 g、1995.8 kg/hm2。通过相关性分析,种子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1;种子产量与单株荚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98。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高油花生品种开农88、开农99夏播种植的最佳密度,设置6个不同的密度水平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密度的增加,花生的荚果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密度16.5万穴/hm2水平下,不但荚果产量最高,饱果率、百仁重、出米率、单株产量等性状也最优,能实现个体和群体的协调生长。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中,开农88农艺性状整体较为稳定,百仁重变异系数最大(9.94%);开农99的分枝数、荚果产量、百仁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1.36%、11.30%、10.95%。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中,开农88和开农99的单株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饱果率、单株产量等性状均是影响荚果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最大程度发挥开农88和开农99产量潜力,建议在河南及周边地区夏播种植密度为16.5万穴/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裂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安花3号荚果、籽仁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安花3号适宜播期为5月29日—6月7日,适宜播种密度为22.5万~24万穴/hm^2,试验显示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安花3号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可达到6615 kg/hm^2和5337 kg/hm^2。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播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之间的穗长、谷草重、生物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穴播与条播的株高、产量之间的差异显著,穗重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之间的株高、穗长、穗重、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济谷15号与济谷14号的生物产量之间差异显著,谷草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寒地区不同密度下玉米通透栽培与常规栽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不同种植密度下通透栽培模式和普通栽培模式对极早熟玉米生育期、农艺性状、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对比试验分析表明:密植通透栽培模式明显优于普通栽培模式,表现为保苗数增加,生育期提前,抗倒伏能力增强,出子率增加,百粒重较高,产量差异显著。密度为8.25万株/hm2时产量差异最大,相差1032.75kg/hm2。通过试验表明,在极早熟玉米栽培中,同一品种的栽培密度通透栽培应较普通栽培密度增加7500株/hm2。  相似文献   

7.
密度对夏直播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覆膜栽培研究了密度对夏直播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花生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试验田肥力条件下,密度为15万穴/hm2时,叶面积系数、叶片净光合速率、饱果率和果重最高,荚果产量和经济系数较其它密度处理显著提高。研究认为,在此试验条件下,覆膜夏直播花生的适宜密度为15万穴/hm2。  相似文献   

8.
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麦后夏直播花生的适宜栽培方式及其作用效果,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依据。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可矮化株高,主茎高度较地膜覆盖的减少15.7%,防止徒长和倒伏;促进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开花数、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单株结果数较其他处理增加0.8~2.0个,公斤果数减少23.8~66.5个;显著增加干物质向荚果中分配的比例,经济系数提高0.08~0.17,荚果产量提高5.5%~29.2%。地膜覆盖的植株生育状况和产量优于露地栽培的,秸秆还田的优于不还田的。研究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是取得夏直播花生高产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黄秋葵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润湿灌溉、仅有承隔盘、以色列新一代灌溉和传统方式以及不同浓度钾肥对秋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湿灌溉、仅有承隔盘条件下秋葵产量极显著高于以色列新一代灌溉和传统灌溉,以色列新一代灌溉下秋葵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灌溉,仅有承隔盘条件下秋葵产量最高;灌溉条件相同时,第三个钾肥浓度下的秋葵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单粒播种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泉花551’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筛选其最优种植密度,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在单粒播种条件下,花生株高、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态势;单株分枝数、结果枝数、荚果数、单株生产力和叶绿素含量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态势。在本试验设置的播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以处理R4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其较高的产量与其合理的干物质分配和较强的光合能力等有关。不同密度处理对花生籽仁品质影响较少。各处理以R4处理最适宜,既可促进单株健壮发育,充分发挥单株增产潜力,同时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发展,促进群体荚果产量的提高,实现花生的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1.
播期和密度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高油花生新品种冀花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播、麦套期播和麦后夏直播3种播种期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荚果产量随播种期的变化趋势是春播>麦套期播>夏直播,播种期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种时间推迟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间荚果产量有一定差异,在12万~21万穴/h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荚果产量增加,而密度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试验,冀花4号适宜春播和麦套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万~21万穴/hm2。  相似文献   

12.
为郯麦98超高产栽培提供合理的栽培密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大穂大粒型小麦新品种郯麦98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的栽培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在正常播期内,随着播量的增加,前期苗高、叶龄变化差异并不明显,但单株分蘖、次生根和鲜重变化比较显著,有效穗数明显增加,但达到一定的密度后再增加密度反而减少了有效穗数、抗倒性下降,穂粒数和千粒重也明显降低;郯麦98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因密度的增加而减产;郯麦98高产栽培最佳密度225~315万苗/hm2。  相似文献   

13.
曾川 《中国种业》2018,(10):70-71
通过在稻田免耕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种植方式和密度处理,探讨供试油菜品种万油27的主要产量性状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供试品种的单株荚果数、每果粒数和籽粒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万油27在免耕条件下适宜采用直播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20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4.
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对不同播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表现,为今后进行能源甘蔗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对来自国内外的5个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5种不同播种密度下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种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水平之间的平均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和总可发酵糖产量差异均不显著;B1、B8、GT26、GT97/69、GT22等品种(系)之间在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总可发酵糖产量和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GT97/69、B1对播种密度反应比较敏感,其最适宜的播种量分别是每公顷12万芽和13.5万芽,其他品种反应则不敏感。甘蔗的产量主要由品种(系)的种性决定,不同品种对不同的播种密度反应不同,甘蔗新品种在推广应用之前应在不同栽培管理水平和环境条件下进行播种密度试验,确定比较合理的单位面积播种量。  相似文献   

15.
曲杰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7):31-35
为探讨夏花生单粒播种条件下开花结实规律,探索夏花生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机理。以高油酸花生品种‘菏花1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密度单粒播种随机区组试验,田间开花、下针规律连续标记10株,每隔10天调查1次、采用排水法测行荚果体积的数据、采用烘干法测得荚果干物质重量数据。结果表明开花持续时间随密度增加而缩短,果针的形成受开花数的影响,结荚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先增后降。密度为21万株/hm2的秕果数最少,百仁重最高,产量最高。因此,夏花生单粒播种应适当增加密度,密度过高单株开花结实少,密度过低则影响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普通型和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效应进行了研究,从各品种物候特点、植物学特征和经济性状、产量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型与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差异不显著,且普通型品种的饱果数、荚果品质低于珍珠豆型品种,所以在我县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应以珍珠豆型品种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对菜用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选用‘浙鲜9号’菜用大豆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方案,肥料为主区,密度为副区,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和密度处理对‘浙鲜9号’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株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和产量在不同肥力水平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株有效荚数和产量在不同密度水平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通过影响单株有效荚数进而影响产量。产量虽然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但高肥和中高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低虽然能够提高单株生产力,但会降低群体产量。因此,从经济及生态效益综合考虑,‘浙鲜9号’菜用大豆的施肥量以N 160~180 kg/hm~2、P_2O_5和K_2O90~110 kg/hm~2,密度以18~22万株/hm~2为宜。试验结果可为‘浙鲜9号’菜用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氮密交互对红小豆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氮密交互对红小豆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设置4种不同种植密度和3种施氮模式,研究氮密互作对红小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条件下,单株叶片、茎秆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密度为14万株/hm~2时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单位面积的叶片、茎秆和荚果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当密度为21万株/hm~2时干物质积累最多,密度高于21万株/hm~2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相同密度条件下,播种前(基肥)和初花期(追肥)各施纯氮20kg/hm~2时干物质积累量、同化干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率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结果证明,红小豆产量随着花荚期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花荚期后干物质的增加对红小豆高产更重要。本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省红小豆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稀植对大豆生长、结荚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铁丰29大豆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生长、结荚特征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两种行距40,60cm,四种株距15,20,25,30 cm共8种栽培密度进行了大豆的田间栽培,调查了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相关指标。结果表明:60cm行距条件下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明显高于40cm行距的处理;行距和株距对主茎节数的影响无明显的规律性,对有效分枝数、百粒重也无明显影响;株行距为40cm×30cm时,单株荚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大豆品种铁丰29最适宜栽培密度株行距为40cm×30cm,合理的栽培密度是夺取大豆高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达到高产、高品质及抗性好的栽培目的,筛选出水稻宜香优2115的适宜栽培密度,研究了不同的栽培密度下,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株行距对宜香优2115的产量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本试验中,土壤肥力中等的情况下,栽培密度为13536穴/667m2时,产量达到最大;在一定的栽培密度范围内,有效穗数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多;每穗实粒数与栽培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