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畜禽霉玉米中毒是由于玉米在收获、加工、储存时,含水量过高,发热潮湿,感染霉菌及其毒素,发生霉败。畜禽采食了由霉玉米或霉玉米为主要成分配成的混合饲料后,易中毒发病。饲喂含有霉玉米的饲料时间越长、饲喂量越大、越是幼龄畜禽,病症越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防治本病,主要是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玉米霉变,禁止用发霉变质的玉米饲喂畜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青田县某猪场,因给生猪饲喂霉变玉米,导致生猪赤霉烯酮中毒,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及症状  相似文献   

3.
霉菌中毒是养猪临床常见的疾病,由饲料霉变所引起,病猪主要表现免疫抑制、采食量下降、肝肾损伤以及发情不规律等;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和赭曲毒素等;饲料霉变主要发生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料槽、料塔和料线的死角处也容易出现霉变料;防控本病需要做好细节管理,霉变的饲料务必经过脱毒处理后再饲喂。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受高温高湿季节的影响,养猪户疏于管理,饲料保管不当,极易引起饲料发生霉变。同时未经脱霉处理直接饲喂,导致猪霉饲料中毒,引起食欲不振、消瘦、精神沉郁、大便干燥甚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的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我镇一养猪场栏存生猪110头,主要以饲喂全程颗粒为主,平均体重45kg左右。近日来,部分猪出现咳嗽、轻微气喘、消瘦等症状,经全群投喂替米考星和氟苯尼考后病情得  相似文献   

5.
玉米,特别是粉碎的玉米粉,极易发生霉变、酸败,特别是湿度大的梅雨季节,不能贮存;若去霉处理不当饲喂生猪,极易导致生猪中毒,甚至死亡。猪食霉变玉米中毒的症状,一般在3~5天内仅见猪食欲不佳,采食量减少,随后生猪突然不食,精神沉郁,嗜睡,趴在地上不愿走动,眼结膜潮红,口色淡白,鼻镜干燥,粪便干硬,并带有粘液和少量血液,患猪体温正常或偏低,心脏节律不齐,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现代养殖业中不可缺少的能量饲料,黄色玉米富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是维生素的良好补充来源。同时玉米中含较高的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因此,玉米(特别是粉碎的玉米粉)极易发生酸败、霉变而不宜长期贮存,如用酸败、霉变的玉米饲喂动物,极容易发生中毒。笔者经过走访养殖户,发现生产中猪霉败玉米中毒的病例时常发生。2008年3月笔者亲自接诊一例猪场霉败玉米中毒病例,以下是关于该病例的详细病情介绍,以便与广大养殖户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7.
1病情介绍2011年7月朝阳县东大屯乡某养猪场的断奶仔猪400余头,体重20千克左右,发生了霉玉米中毒,畜主介绍发病前猪群生产状态正常,7月10日更换饲料后,便陆续出现病猪。发病初期个别仔猪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饲喂霉变3天后,仔猪群中出现26头猪腹泻而50头仔猪便秘,干粪球表面带有血液和粘液。发病初  相似文献   

8.
人们饲喂家兔时经常提供一些常见饲料 ,但却造成家兔不必要的中毒。因此 ,了解家兔常用饲料的中毒现象 ,对于科学喂养 ,减少损失十分必要的。1霉败饲料中毒由于饲喂腐败发霉饲料 ,会因一些霉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家兔的中毒。1 1症状中毒家兔表现流涎 ,不食 ,胃肠疼痛 ,腹泻及出现一些神经症状 ,妊娠母兔流产或死胎 ,急性死亡。1 2防治重视饲料的保管 ,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严禁饲喂霉败饲料。发现病兔立即停喂发霉饲料 ,饥饿1天 ,而后换喂优质饲料和清洁饮水 ,同时采用对症疗法。用0.1 %高锰酸钾溶液或2 %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灌肠 ,…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致癌作用,可导致畜禽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对人畜危害极大.由于黄曲霉菌最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4~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秋季因多雨最易感染黄曲霉菌的玉米、豆类、花生饼等畜禽主要饲料极易发生霉败.这些霉败饲料饲喂畜禽后,可导致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且奶牛食入黄曲霉毒素后,可由奶中分泌黄曲霉毒素,危害人体健康.现将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霉败饲料中毒 由于饲喂腐败发霉饲料,会因一些霉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家兔中毒。 1.症状 中毒家兔表现流涎,不食,胃肠疼痛,腹泻及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妊娠母兔流产或死胎,急性死亡。 2.防治 重视饲料的保管,防止饲料发霉变质,严禁饲  相似文献   

11.
家兔常用饲料中毒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家兔常用饲料的中毒,对于科学喂养,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十分有益,下面介绍家兔常用饲料的中毒的救治方法供参考。1霉败饲料中毒由于饲喂腐败发霉饲料,会因一些霉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家兔的中毒。症状:中毒家兔表现流涎,不食,胃肠疼痛,腹泻及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妊娠母兔流产或死胎,急性死亡、防治:重视饲料的保管,防止饲料发霉变质,严禁饲喂霉败饲料。发现病兔,立即停喂发霉饲料,饥饿1天,而后换喂优质饲料和清洁饮水,同时采用对症疗法。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灌肠,然后内服5%硫酸钠溶液50ml;静脉注…  相似文献   

12.
2021年1月26日,贵州省六盘水市辖区内某养殖户饲养生猪出现非正常死亡。为查明原因,通过现场访谈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明,饲喂过多霉变玉米引起的玉米赤霉烯酮蓄积性中毒可能是导致本次生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此类中毒事件再次发生,建议养殖户在储存饲料时增设防潮板,定期观察饲料状态,禁止饲喂霉变饲料。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致癌作用,可导致畜禽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对人畜危害极大。由于黄曲霉菌最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4~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秋季因多雨最易感染黄曲霉菌的玉米、豆类、花生饼等畜禽主要饲料极易发生霉败。这些霉败饲料饲喂畜禽后,可导致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且奶牛食入黄曲霉毒素后,可由奶中分泌黄曲霉毒素,危害人体健康。现将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建始县抓住机遇,大力推广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但由于相关养殖技术人员及业主对饲养管理技术掌握不足,只重视了重大疫情防控,轻普通病预防,特别是生猪霉变饲料中毒控制方面知识不足,由霉变饲料引起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就霉变饲料中毒的诊治及防控措施作了一些探索分析,以供同行参考。1饲料发生霉变的成因分析1.1季节气候等环境因素霉菌的生长繁殖与地区气候条件和季节有密切的关系。霉  相似文献   

15.
腹泻是家兔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兔粪便呈稀糊状或水样,排粪次数增多。本病幼兔发生较多。在寒冷及梅雨季节,饲养管理条件差时尤易发病。其病因多而复杂,概括如下: 1.笼舍寒冷潮湿,家兔腹部长期受凉。饲喂霉变、冰冻、变质和泥沙粪尿等污染的不洁饲料,以及饲喂霉败的苜蓿草粉、脱水蔬菜叶或霉败的青绿饲料均易引起腹泻,而气温高,湿度大又是饲料霉败变质的原因。霉菌毒素不仅是诱发腹泻的病因而且使家兔因毒性作用生长发育缓慢。  相似文献   

16.
去年秋天,我省陇东、陇南一些地区连续阴雨,使不少社队贮积的牲畜饲草和饲料发生霉坏现象,如果用这种霉变草料饲喂牲畜会发生中毒病或肠炎。如不及时防治,死亡率很高。本刊1975年第1期已作过报道。最近有的社队用霉变饲料喂猪,发生类似中毒症状,并陆续死亡,应引起注意。如果一旦发生此类疾病,最重要的是立即停止饲喂霉草霉料,结合适当治疗,以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气候变化,在高温高湿天气下,玉米等饲料由于贮存不当,容易发生霉变,一旦霉变饲料直接饲喂猪,特别是规模化猪场由于管理不到位,对购入的饲料未进行严格检验把关,饲喂后会造成猪霉饲料中毒,主要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死胎,后备母猪因发病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仔猪发病死亡,给养殖户和规模化养猪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养猪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饲料的需求量日渐增加,但由于我地饲料加工业起步较晚,难以保证供给养猪生产所需的配合(浓缩)饲料,导致某些养猪专业户不得不一次性大量购进饲料,囤积起来慢慢喂猪。结果由于保管贮藏不当,往往使饲料霉变。某些养猪户因缺乏科学知识或觉得将霉饲料弃之可惜,仍长期用霉变饲料喂猪,结果引起猪发生蓄积性的霉饲料中毒,严重者引起生猪中毒死亡。水城镇黄土坡居民吴××饲喂8头25公斤大小的仔猪,1989年10月10日发现所喂猪只食欲减少,精神不振,行动迟钝,一头猪出现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前来求医。  相似文献   

19.
猪霉饲料中毒是由于食入发霉变质的饲料而发生的一种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特征是出现神经症状。任何猪都能够发生,其中妊娠母猪和仔猪比较敏感。一般来说,霉变饲料通常混合污染多种霉菌,导致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会引起免疫系统和多种实质脏器发生慢性进行性损伤,使其功能呈现慢性衰竭,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免疫抑制,造成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机体消瘦、粪便干燥甚至发生死亡等,影响养猪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霉变饲料中毒是潮湿季节易发生的中毒性疾病之一,原因是羊采食了发霉变质的饲料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依饲料的霉变程度与采食的多少和采食时间的长短而有所不同。轻者出现胃肠炎、拉稀,怀孕母羊流产,重者出现神经症状甚至死亡。若不及时诊断治疗或与其他病混合感染将会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日,笔者遇到1例给羊饲喂霉变饲料中毒的病例,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15年8月初,昌平某地区一户养羊户养殖羊500余只,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