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1—2013年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全面认识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时空特征,深化了解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地区气候显著变化背景,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量时间分布与量级变化的特征,弥补对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区域气候变化动态过程认识不足的现状,针对该区域降水量变化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利用1961—2013年青海湖南部地区5个气象站逐日及月降水量历史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法,分析了青海湖南部地区近53年季、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及不同降水等级降水日数,并用Mann-Kendall检验降水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南部地区年降水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增长率为4.42 mm/10 a,主要来自于春、夏、冬季降水量增加的贡献。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除秋季减小趋势外,春、夏、冬季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增加较为明显,降水量的四季变幅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半年雨量和雨强呈增大趋势,且小雨雨日减小,中雨雨日和雨量增加;而冬半年小雪雪日减小,小雪强度增大。不同量级降水中,中雨雨日与雨量增多、小雨雨日、雨量与雨强均有减少。降水突变检验表明,青海湖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出现2次突变,分别为1976年和2004年,1976年突变前后年平均降水相差158.4 mm,由多雨期转为少雨期;而2004年突变则表现为从少雨期到多雨期,突变前后年平均值相差95.5 mm。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研究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62个台站1961—2017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并将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及以上等4个级别,讨论各级别降水对夏季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年平均降水量(略减少)约336.2 mm,1980s降水量最多;年平均降水日数(显著减少)约为42.3天,1960s降水日数最多;年平均降水强度(显著增加)约为7.98 mm/d,1990s和1980s降水强度最大。各等级降水中仅小雨降水量(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夏季降水量中有超过1/3是由中雨提供给的,有超过1/2是由小雨和大雨共同提供的;降水事件以小雨为主,降水日数中有近3/4为小雨日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玉树地区近55年来降水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利用玉树地区近55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玉树地区降水量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年、季降水量的周期变化。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641 mm/10 a,55年来,共增加了25.5 mm。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春、秋、冬三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各月降水量减少最多的是7月,其次是8月;各月降水量增加最多的是5月,其次是6月。年、春、夏以及冬季降水量的主周期是26年左右,秋季降水量的主周期为12年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出近50年来普兰店市气温变化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普兰店市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并使用小波分析、线性趋势分析以及其他数据处理、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兰店年、四季的气温分别存在每10年0.24℃、0.22℃、0.13℃、0.24℃和0.41℃的升温趋势。普兰店市年平均气温存在2~6年的震荡性周期变化特征,春、秋2季存在5~8年的震荡周期,夏、冬2季气温的震荡周期分别为2~4年和3~7年,其中3年、4年周期分别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5.
1961—2004年广西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减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和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气候依据,需要对广西近年来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做进一步研究;本文以广西91个气象站1961~2004年降雨资料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系统分析了近44年来广西降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4年广西年平均降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显著。广西年降雨量有3个时间突变点,分别是1967、1984和1994年。全区大部分站点年降水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的极端强降水事件呈上升趋势变化。在空间变化方面,年降雨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的有6个站点.年降雨日数全区大部分站点呈显著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1981—2010年拉萨市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拉萨市年际或更长时间的降水预测提供参考,并了解其降水气候变化的背景情况。利用拉萨市1981—2010年4个台站逐年降水资料,通过距平、滑动平均、趋势系数、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了拉萨市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拉萨市降水量呈现前枯后丰的形态,年降水量总体上为上升趋势;从各站分析,春季、夏季以及全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冬季除墨竹工卡以外,其余各站表现为下降趋势;拉萨市降水突变于1986年,在21世纪初增多趋势显著;年降水周期存在2个特征时间尺度,即2~4年、3~5年,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以准3年的年际振荡周期最为明显。从灾情看,无明显的特旱、特涝、重旱和重涝年,正常年份占51%,轻涝年出现的几率较轻旱年稍偏高。  相似文献   

7.
1961—2011年临沂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为了掌握临沂市的气温变化特征,给今后开展各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便更好地为临沂地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分析和区划以及农业气象预报、情报服务,利用1961—2011年临沂市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CA)、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法,简称M-K法),研究分析了51年临沂市的气温变化特征(包括年及各季度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与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最高与最低气温)。结果表明:近51年临沂地区气温的增温趋势十分明显,且增幅高出全国水平,年平均气温以0.25℃/10 a的趋势变暖,温度季变化各有不同,冬季增暖趋势最为明显,达0.49℃/10 a,春季次之为0.30℃/10 a,秋季为0.24℃/10 a,夏季增温则最不明显,仅为0.03℃/10 a;最高最低气温方面,年极端最低气温增幅最为显著,达到0.95℃/10 a,其次是日平均最低气温增幅为0.40℃/10 a,日平均最高气温为0.14℃/10 a,而极端最高气温则呈现弱的降温趋势,对年度平均气温增幅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气温和日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变暖突变,且90年代之后增暖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定西市日照的变化特征,利用1961—2020年定西市安定区日照、降水、相对湿度、云量和水汽压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定西市安定区1961—2020年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际、季、月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区域日照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61—2020年,定西市年日照时数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日照显著偏少(P<0.05),日照总体呈现波动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0.7 h/10 a (P>0.05),年日照时数最大值出现在1963年,为2790.2 h,最小值出现在1988年,为2159.7 h,极差810.5 h,年日照在1967年和1993年出现了突变;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日照增多,线性倾向率为5.1 h/10 a,夏季、秋季和冬季一致减少,其中夏季减少幅度最大(-8.9 h/10 a);月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存在差异,6月日照显著下降(P<0.05),其他月份增加或下降趋势不明显(P>0.05),降水、相对湿度、云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9.
1961—2013年吉林省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吉林省气候变化现状,根据1961—2013年20个气象站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量的年、月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吉林省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年吉林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在3.25~6.63℃之间,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286℃/10 a,并在1986年发生突变。季节气温变化中冬季增温最明显。吉林省气温受海拔影响较大,其中中西部平原地区和敦化、靖宇两地为平均气温增温最明显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在489.28~825.26 mm之间,整体呈微增长态势,倾向率为0.5 mm/10 a,突变年份为1987年。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较为平缓,主要表现出春冬增长、夏秋减少的趋势差异。年降水量减少较明显地区为吉林省的西北部和长白山地区,而松花江流域则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吉林省气候整体表现出有暖干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1961—2013年滁州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气候变化下滁州市近53年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运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探究1961—2013年滁州市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1)过去53年,滁州市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6℃/10 a;其中春季气温增势最明显,冬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气温略有增势。年降水量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5.60 mm/10 a;其中,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年平均气温在2001年发生增加突变,年降水量在1986年发生增加突变;年平均气温存在17年的主周期,年降水量存在17年左右的主周期和7~8年次周期。(3)气温和降水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在全球变暖下,滁州市气温和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气候资源变化对湖北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湖北省28个气象站点1961—2019年逐日地面气象资料及一季稻生育期资料,分析一季稻生育期内太阳总辐射、≥10℃有效积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逐级订正法计算一季稻光合、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定量描述辐射、温度和降水变化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9年一季稻生育期间绝大部地区太阳辐射显著下降,≥10℃有效积温为显著上升趋势;太阳辐射和有效积温在湖北省内呈北高南低分布。降水量年际变化为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全省仅西南地区为降水高值区。一季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值分别为20134.63 kg/hm2、19434.79 kg/hm2和13523.16 kg/hm2;绝大部分地区光合与光温生产潜力都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生产潜力为不显著下降趋势,三者的平均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9.26 kg/(hm2·a)、-35.68 kg/(hm2·a)和-15.76 kg/(hm2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疆地区藜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规范了藜麦在新疆北疆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栽培技术,包括种植条件、播种、施肥、灌水等方面,为新疆藜麦广大种植用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雾预测预报水平,利用济南市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拟合雾日数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分析,并使用设定的雾日数异常评价标准对雾日数异常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961—2014年济南雾日数年际变化和四季变化均呈变少的趋势,济南雾日数变化线性倾向率为-1.362 d/10 a;年平均雾日数为16天;年最少雾日数5天,分别出现在1969年、2008年和2010年;最多雾日数39天,出现在1964年;显著偏少年数为1年,偏少年数为5年,正常年数为41年,偏多年数为2年,显著偏多年数为2年,异常偏多年数为3年。秋季变化线性倾向率 为-0.444 d/10 a,在雾日数四季变化中最为明显;济南雾日数冬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0.211 d/10 a,在雾日数四季变化中最为缓慢。济南春季平均雾日数为1.5天,冬季平均雾日数为6.5天;在四季平均雾日数中,春季是最少的季节,冬季是最多的季节。济南春季雾日数正常年数为50年,是异常年份最少的季节;济南秋季雾日数正常年数为34年,是异常年份最多的季节。  相似文献   

14.
1956—2010年辽阳市霜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给辽阳市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辽阳市1956—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研究霜冻发生特征,并分析霜冻对辽阳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辽阳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3日,平均终霜冻日为4月16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79天。(2)初霜冻日随年代表现为阶梯式推后,终霜冻日整体表现为提前,只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推后。(3)辽阳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1.7 d/10 a、-1.2 d/10 a、3.0 d/10 a,初、终霜冻日及无霜冻期的变化趋势在0.05及其以上水平显著。(4)辽阳市正常年份的霜冻对农作物基本无影响,但在个别年份,水稻成熟前或玉米苗期仍有可能遭遇初霜冻或终霜冻,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5.
1981—2014年日照市雾霾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减轻因雾和霾造成的灾害损失,为准确预报雾和霾提供重要依据,利用日照市1981—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日照市雾和霾的气候变化特征和雾霾等级分布。结果表明:近34年来日照市雾和霾的日数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00年后雾日明显减少,霾日开始增多。日照市霾日的四季分布是冬春季多,秋夏季少,且主要以轻微霾为主;而雾日则呈春夏多、冬秋少的沿海特点,且以浓雾为主,春夏盛行的东南风非常有利于沿海地区雾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牧区气候变化,依据1976—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海晏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冬、夏半年极端降雨(雪)阈值并统计极端降水事件,运用线性趋势、R/S和小波分析法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未来演变趋势及周期。结果表明:青海湖东北部地区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冬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不显著增加,而夏半年不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其中夏半年的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影响较大;冬半年降水日数不显著减小,而降水量显著增加,表明冬半年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几率增大,夏半年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未来,冬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将发生转变,极端降水量与之前的变化趋势无关将继续呈现震荡性,其他各要素将持续前期的变化趋势;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分别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高寒牧区的极端降水研究对于预防短时强降水带来的雪灾、洪涝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利用孟定盆地光照资源,依据孟定气象站1961—2008年逐月日照时数观测数据,通过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谐波分析、R/S分析和均生函数预测模型等,分析了孟定盆地48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并预测了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为-94.64 h/10年,48年来减少了454.3 h,雨季对全年日照时数减少贡献最大,年和各季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均呈减少趋势;除冬季外,年和其余各季日照时数均于1990—1999年突破α=0.01的临界线-2.58,呈显著的突变减少趋势,冬季5年的变化周期十分显著;蒸发量的显著减少和相对湿度的增加可能是导致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2009—2023年日照时数与过去变化趋势一致,将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8.
鲜铁军  翟园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2):211-216
在全球气温变暖日趋加剧背景下,探索和研究过去数十年间南充市气温的变化特征,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利用南充市所辖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逐日观测资料,计算得出南充市近54年逐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同时,利用功率谱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对气温的周期变化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近54年来的南充市气温存在显著周期性变化;年平均气温和春、夏季平均气温出现突变,其中年平均气温和春季平均气温出现了由冷到暖的突变,突变点为2006年,秋、冬季平均气温未出现突变。2006年的南充市气温异常偏高,为历史第2高位,多项气象记录突破历史极值,这与研究得出的近54年南充市年平均气温突变点为2006年这一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19.
1961—2013年青海省雷暴变化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深入了解青海省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该区域灾害性天气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选用1961—2013 年青海省45 个台站4—9 月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趋势系数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得到青海省植被生长季4—9 月雷暴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再利用R/S 分析法计算Hurst 指数以预测未来雷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海省4—9 月累计雷暴日数平均为38 天,7 月雷暴日数最多,全省及大部台站的雷暴日数均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M-K检验表明,5 月和6 月雷暴日数存在突变,突变从1998年开始。青海省雷暴日数呈现出南高北低,并且由东南向西北减少;雷暴日数的3 个主要空间分布类型分别为东北区、南部区和中部区。Hurst 指数预示,4—9 月青海全省以及东北区和南部区的雷暴未来还将维持下降趋势,且持续性强度很高,而中部区将保持一种较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定量评估西藏高原青稞产区不同气候区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理,对于西藏高原青稞生长环境变化研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藏高原青稞产区不同气候区的7个典型气象站观测资料序列,采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西藏高原青稞产区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961—2018年青稞产区各站气温生产潜力(NPPt)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降水生产潜力(NPPr)呈显著增加趋势,蒸散生产潜力(NPPe)和标准气候生产潜力(NPPb)也均表现为波动的增加趋势。西藏高原主要青稞产区东部及沿雅江一带气候生产潜力限制因子为降水,高寒的北部地区气候生产潜力限制因子为气温或蒸散。NPPtNPPrNPPeNPPb均表现为年代际增加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发生突变,且在21世纪初显著增加。1961—2018年气候的“暖湿型”变化趋势有利于当地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青稞的生产不仅依赖于气候资源,还依赖于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