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睾丸炎等。近年来,随着牛羊产业的发展,牛羊调引移动频繁,该病发生传染概率大幅增加。检测结果表明,近几年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疫情发展迅猛,呈暴发状,人畜感染病例不断增加,引起各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生产经营者也十分关注。对此,全国各地普遍采取对羊和牛检测净化和高发区域进行强制  相似文献   

2.
蜱类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可以携带和传播多种重要病原。新疆南疆是我国虫媒疫病的重要自然疫源地。为明确新疆南疆目前牛羊寄生蜱类,2013年4~8月,通过对新疆南疆牛羊蜱分类调查研究,共采获蜱1 584只。隶属硬蜱科8个属和软蜱科2个属,以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和璃眼蜱属(Hyalomma)为羊蜱优势属类,分别占羊总蜱数的57.8%和19.80%;璃眼蜱属(Hyalomma)、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和血蜱属(Haemaphysalis)为牛蜱优势属类,分别占牛总蜱数的34.18%、30.36%和22.96%。该调查结果为了解该地区蜱及蜱传病的防制提供了依据,对南疆畜牧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微孢子虫病的田间发生调查及其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2003年对棉铃虫的微孢子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2000年田间棉铃虫为中重发生,微孢子虫病呈现发生流行的趋势,第4代幼虫感染率达到49.0%,2001年之后,微孢子虫的感染率逐渐减少。该微孢子虫只感染棉铃虫、甜菜夜蛾和菜青虫,不感染粘虫、玉米螟和家蚕。室内生测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107孢子/mL的浓度接种2龄棉铃虫幼虫,16 d死亡率达到100%,接种3龄棉铃虫,16 d死亡率为87.8%,可以达到控制当代种群和压低下代种群的目的;105~106孢子/mL的浓度接种2龄棉铃虫幼虫,当代羽化率为32.2%,13.3%,下一代幼虫死亡率为88.9%,100%,可以控制下一代种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起由养殖户报告的疑似牛布鲁氏菌病案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症状观察及血清学检测,浅析布鲁氏菌病现场处理办法、防控措施和建议,为基层养殖场工作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评估第十师一八一团牛羊口蹄疫免疫效果,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于2021年5月对采集自团场5个基层连队和5个养殖合作社的2 690份血清样本进行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一八一团牛羊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6.58%(2 329/2 690),符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相关规定;养殖合作社整体免疫合格率(88.48%)高于基层连队(84.35%);羊的免疫抗体合格率(87.06%)高于牛的免疫抗体合格率(83.90%)。总体来看,该团口蹄疫免疫效果较好,为确保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无疫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病主要危害山羊的生殖系统,以母羊流产和公羊睾丸发炎为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对蕉坝乡山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介绍和发病原因调查,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防控该病提供借鉴与指导。一、蕉坝乡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自2012年5月在蕉坝乡二级扩繁场检测出有山羊布鲁氏菌病呈阳性后,我们按照县农牧局要求每年对该病普查1次,累计检测山羊982只,普查覆盖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山羊布鲁氏菌病呈地方性流行的趋势不断上升,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为了有效控制山羊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促进肉羊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笔者现将山羊布鲁氏菌病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山羊布鲁氏菌病的确诊  相似文献   

8.
在博乐垦区开展牛、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总结出相应的防制措施,以控制人畜间布病在本地区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猪博卡病毒在不同年龄健康猪群中的感染情况,通过对GenBank登录的猪博卡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设计2对引物可分别扩增PBoV1/2的部分NS1基因和PBoV3/4/5的部分VP1基因。提取2016年8-12月收集自湖南5个集约化猪场2~20周龄猪共430份肛门拭子样品的DNA并进行PCR检测。PBoV阳性率为64.6%(278/430),PBoV1/2阳性率为27.2%(117/430),PBoV3/4/5阳性率为45.1%(194/430),混合感染率为7.7%(33/430),PBoV3/4/5阳性率显著高于PBoV1/2阳性率(P=0.034)。PBoV1/2在2~10周检出率高于其他周龄,但是与其他周龄猪体内检出率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BoV3/4/5主要感染8~16周猪,与4周以内猪差异显著,与其他猪群差异不显著。对各型的核苷酸与参考序列核苷酸相似性分析显示PBoV1/2之间的平均相似度为85.4%,PBoV3/4/5之间的平均相似度为67.2%。PBoV在健康猪群中流行广泛且存在共同感染现象,对猪的健康尤其是肠道微生物平衡可能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病毒性腹-黏膜病的发生情况,2009年5月对河南省的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郑州市五区域20个奶牛小区的355头奶牛,随机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抗体,结果显示20个奶牛小区有17个奶牛小区感染有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场感染率为85%,各小区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检测阳性率在0-88.24%,血清阳性率平均为53.8%,表明该病在河南省奶牛中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2009-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混合感染的情况。采用PCR和RT-PCR方法对采集自我国安徽、江苏、山东、浙江等7省的227份组织和血清样品进行PCV2和PRRSV检测。PCV2a感染率为15.9%,PCV2b感染率为44.5%,PRRSV感染率为45.8%,其中17份样品表现为PCV2a和PRRSV的混合感染,50份样品表现为PCV2b和PRRSV的混合感染,10份样品表现为PCV2a,PCV2b和PRRSV的混合感染,分别占样品总数的7.5%,22.0%和4.4%。猪群中PCV2和PRRSV的感染比较普遍,混合感染率也较高,加重了疫病防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2010-2011年河南省部分地区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河南省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情况。从河南省15个地市发病鸡场采集病鸡组织样品309份,采用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病毒,并利用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和RT-PCR试验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类病毒的总检出率为26.54%,其中NDV、IBV和AIV(H9)的检出率分别为11.00%、3.88%和11.65%。2010年10月NDV和IBV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30.00%、15.00%,2011年1月AIV(H9)检出率最高,为43.24%。2类病毒混合感染的检出率达3.24%。表明2010年7月-2011年4月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以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河南省部分地区普遍流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感染。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河南省3种主要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七十七团现阶段包虫病的流行和危害程度,该团开展了包虫病普查工作。调查结果表明,七十七团存在包虫病感染人群,但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05~2011年,笔者对石河子地区12个规模荷斯坦奶牛场及部分散养户饲养的12613头奶牛进行了调查,共确诊皱胃移位病牛629头,平均发病率4.99%。其中,581头表现为左方移位、占发病牛数的92.4%,47头表现为右方移位、占发病牛数的7.6%。通过调查,了解了皱胃移位在石河子地区的发病原因和发病状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调查时间和范围2005年9月至2011年5月期间,对在石河子地区的121团、133团、134团、141团、142团、143团、144团、石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中国奶牛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调查,实验室拟定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调查,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实验室收到送检和采集的全国范围内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血样样本进行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对养殖场大群和流产奶牛进行初步的筛查。结果表明:虎红检测奶牛血清样本共计5575份,阳性血清1036份,占检测样本总数的18.58%。其中,群检奶牛血清样本4980份,阳性样本792份,虎红阳性率为15.90%;流产奶牛血清样本595份,阳性样本244份,虎红阳性率为41.01%。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比较严重,而且范围很广,呈现上升趋势,布鲁氏菌病引起的奶牛流产,在各种流产因素中占据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16.
牲畜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属于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二类动物疫病。近几年来,牲畜布病和牛结核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危害比较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布病在临床上呈慢性经过,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关节炎及肝脾肿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后基本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病灶,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现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蝗虫微孢子虫病在优势蝗虫种类中的持续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施用蝗虫微孢子虫后1-10年的草场中5种主要蝗虫种群中微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病能在蝗群中长期传播,蝗虫种群的感病率和感染指数呈波动趋势,随着施用后年限的增加,波幅变动范围趋于稳定。感染率波幅范围为20%-80%,感染指数为10%-41%;鼓翅皱膝蝗、白边痂蝗和毛足棒角蝗种群对微孢子虫病的感染指数,不同年份波动较大,短期内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流行群体;而在小车蝗和宽须蚁蝗种群中引入微孢子虫4年后,感染指数下降,但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感染群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在褐牛不同饲养阶段中的感染情况,采集哺乳期犊牛、断奶期犊牛、育成牛、育肥牛、妊娠母牛和哺乳母牛的血液及血清样品621份,应用ELISA方法进行BVDV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不同饲养阶段褐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在30%~90%之间,抗原阳性率在0%~1%之间;断奶期犊牛抗体阳性率最低,感染风险最高;在育肥牛和哺乳母牛群中检测到2头持续感染牛。本次调查为新疆伊犁褐牛BVDV疫苗免疫和净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阿勒泰地区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原虫病,在人畜和野生动物中感染很普遍,但大多为隐性感染。猫及山猫属的其他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畜主,弓形虫的中间畜主很多,有哺乳动物、鱼类、爬虫类的包括人、猫、犬、猪、绵羊、牛、兔、狐狸、貂、豚鼠、鼬鼠、黑猩猩、短尾猿、鸽子、鸡、乌鸦等200余种。但感染后的发病率不是太高,经口感染是该病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人对弓形虫普遍易感,胎儿和幼儿的易感性高于成年人,可引起孕妇流产早产。据报道牛、羊感染弓形虫病后,常发生死胎、流产,胎盘和排泄物污染牧草是使各种草食动物感染的原因之一。为探明新疆阿勒泰地区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2005年3月我们对我区部分县的牛羊进行了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