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同时也带来粪污废弃物的规模化产生,养猪产业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显。基于此,就规模化养猪场的源头减量化(清粪方式)和粪污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模式展开研究,为规模化养猪场废弃物提供合理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猪规模养殖粪污排放产生的污染问题是当前环保整治的重点,这迫使养殖企业寻求经济环保的粪污处理方式。异位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低污染和生态环保等特点,克服了传统原位(舍内)发酵床技术存在的诸多弊端,已成为农业部推荐的粪污处理模式之一。本文分析介绍了异位发酵床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应用效果,讨论其存在问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环保是我国当下面临的热点问题,养殖粪污做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对环保也产生一定影响;发酵床养殖和粪污资源循环利用是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粪污处理方案,各地养殖场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粪污治理方案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现代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农牧结合、发展循环经济,武宣县大力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益生菌发酵技术把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效结合,种养循环、互利互补,将大面积的废弃农作物茎秆、叶片等和养猪产生的粪污发酵后利用,使农作物养分循环到田间,进行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推广生猪养殖粪污处理异位发酵床模式关键技术,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可以为养殖业与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养殖业也已经走向了规模化和集约化,生态养猪技术应运而生。生态养猪技术是指猪粪尿经有益微生物菌的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猪栏、零排放,源头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目的,达到有效提升猪肉的品质,生态养猪能够减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生态养猪能够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肉食品结构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畜禽养殖已经成为农业的经济主体,在畜禽养殖业给经济发展带来正面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禽养殖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废水、病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转基因生物污染,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相当严重。而如何把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与土壤改良相结合、达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有机肥是架起畜禽养殖与土壤质量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环保生产、资源利用、产业兴旺、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由于受到经济利益驱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都让位于经济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已经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基本国策中,足以证明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可以窥见环境保护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1.1群众的环保意识不足  相似文献   

8.
郑红  梁瑜 《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53-253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广西北流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成不一个以生猪、家禽为主导产业的养殖大市。畜禽养殖业在创造巨大效益的同时,养殖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给环境带来了压力,畜禽粪便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为解决清洁养殖的难题,北流市畜禽养殖场采用多种清洁养殖先进技术,加强粪污治理,实现粪污达标排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  相似文献   

9.
水利工程作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要工程,固然能够为人类社会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和破坏。因此在进行工程施工时,一定要加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合理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简单介绍了水利工程施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环保设备配置不达标、排污处理落实不到位、环保档案建设问题严重等环保问题,并针对性地就相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种养结合模式是我国畜禽养殖业的传统模式,也是目前我国畜禽养殖循环经济和污染防治基本模式.这一模式不但注入了循环经济和绿色农业的元素,重要的是能解决畜禽粪便的消纳问题,实现养殖、种植和环境保护的统一.种养结合模式将是今后畜禽养殖减排的重要推动力,是促进我国养殖污染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本文主要介绍种养结合模式运行机制、种类及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供养殖场根据自身规模,选择适宜模式,实现养殖粪污排放“零污染”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畜牧业发展不断地提升,养猪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粪污,若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给周边群众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大型规模养猪场均有较系统、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和综合利用方式,而中小型猪场由于受资金、技术、场地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对猪场粪污进行充分处理和合理利用,笔者对中小型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观察分析,认为把养猪、粪污处理利用相结合可以实现养殖和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循环农业是指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可待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养猪企业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和掌握养猪企业实施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养猪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环境行为模型构建了影响养猪企业实施环境行为的模型分析框架,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养殖规模、粪污对畜禽健康的影响、补贴满意度和政策规制变量对养猪企业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有显著的影响;2)组织特征、粪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绿色有机产品关注度和技术指导变量对养猪企业采用农牧生态模式有显著的影响;3)猪场经营年限、粪污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政策了解度和政府支持变量对养猪企业发展认证产品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该文探讨了德国的环境保护对我们的启示,特别是环境保护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先进理念,值得思考和借鉴。在新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下,尝试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农艺专业教学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未来从业一线技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这种意识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树立全民生态环保理念、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迅速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凸显。在全球范围紧抓环保的背景下,规模化养殖场不断转型升级,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也逐渐完善,异位发酵床粪污处理技术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投资少、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和堆肥转化后,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是我国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湖南省隆回县为例,论述了县域生态建设中所涉及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分析了隆回县在进行生态县建设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隆回县生态建设实践证明,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必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很好的解决目前面临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在西华县、西平县、固始县示范推广"猪-沼-菜"生态模式及对猪场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了猪场粪污污染环境问题,又实现了养猪、蔬菜种植效益增收。同时猪场利用沼气供暖、照明,蔬菜大棚利用沼气提供气肥,沼渣制成有机肥料用于蔬菜种植,蔬菜养猪,形成了现代农业有机统一循环,既减少了化学添加剂、化学肥料的投入用量,又保护和改善了养猪场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该文主要介绍"猪-沼-菜"生态发展模式推广情况和成效。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养猪场是至今为止被公认的畜牧场污染大户,主要污染物为粪污。为了尽可能减少粪污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文章借鉴规模化生态养猪技术,阐述科学有效的粪污处理方式,并对生态养猪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邢悦 《农民致富之友》2014,(11):160-160
<正>循环农业是指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可待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循环农业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随着能源短缺、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不足、环境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日益完善,农业领域作为我国生态系统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开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实现预期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就成为了现阶段环境保护过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由此,本文着眼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阐述、研究,从中探究能够解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对未来我国生态系统的建设做出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