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研究内容1.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开展猪瘟和伪狂犬病等猪重要疫病的流行病学、监测病毒的遗传进化、毒力变异和抗原性变化,提出疫苗更新策略;追踪新发和突发猪病疫情,揭示其病因,并研发防控策略。2.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研制预防猪瘟、伪狂犬病、非洲猪瘟等烈性猪传染病的新型标记疫苗及其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及高通量检测技术。3.病毒入侵和复制调控机制及其致病和免疫分子机制研究猪瘟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复制、拮抗天然免疫、宿主抗病毒应答及其调控机制;揭示其致病性和毒力相关基因及免疫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来对猪瘟及猪伪狂犬病病原特性、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病毒持续感染机理和疫苗研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我国已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疫苗和鉴别诊断试剂盒等一系列产品,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开展了净化与综合防制技术研究,积累了有关控制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技术和经验,获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来对猪瘟及猪伪狂犬病病原特性、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病毒持续感染机理和疫苗研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我国已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疫苗和鉴别诊断试剂盒等一系列产品,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开展了净化与综合防制技术研究,积累了有关控制猪瘟和猪  相似文献   

4.
王琴 《动物保健》2008,(9):17-18
通过多年来对猪瘟及猪伪狂犬病病原特性、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病毒持续感染机理和疫苗研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我国已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疫苗和鉴别诊断试剂盒等一系列产品,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开展了净化与综合防制技术研究,积累了有关控制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技术和经验,获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实施,建立从点到面的控制模式。必须应用现有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5.
一、控制猪群常发疫病的综合措施1.进入夏季之前,对猪群一定要按合理的免疫程序搞好免疫预防。种猪群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乙型脑炎和口蹄疫等疫苗的接种;仔猪要做好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口蹄疫和链球菌病的免疫接种,保持猪群中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抗体检测建立合理的猪瘟、伪狂犬病免疫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飞速发展 ,防病治病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 ,仍有不少猪场存在免疫程序不合理现象。金华种猪场以抗体测定试验为依据 ,对原来的猪瘟、伪狂犬病的免疫程序作相应的调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血清样为金华种猪场猪群中抽取的血样 ;猪瘟正向血凝诊断液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 ) ;猪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 (华中农业大学牧医学院生产 ) ;猪瘟疫苗 (江西民星集团公司江西生物药厂的猪瘟兔化弱毒苗 ) ;伪狂犬病基因缺损疫苗 (荷兰英特威公司生产 )1 2 试验方法自 1998年 6月开始 ,每隔…  相似文献   

7.
2014年9月2日,广西鹿寨县四排乡戴某猪场相继发生了以刚购进的仔猪出现不食、便秘、有眼眵、濒临死亡时呈犬坐姿势,并做圆圈转动;中猪全身发红,皮下出血,脚蹄部及耳尖出血呈紫红色,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可诊断该场为猪瘟、猪肺疫、猪圆环病毒病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通过临床用药及用猪瘟疫苗和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作紧急免疫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该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规模化猪场猪瘟病毒及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严峻状况,选取山东省某规模化猪场核心种猪群开展猪瘟及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结合血清学、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系统研究了该场两种疫病的流行病学、带毒状况及疫苗免疫状态的基础上,对种猪群进行为期约一年的猪瘟及伪狂犬病净化工作,在良好的卫生防疫措施的基础上,精选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淘汰带毒猪及抗体阴性猪。结果显示:经过两次净化,种猪群的猪瘟病毒带毒率下降到3.03%,伪狂犬病病毒带毒率下降到3.23%,生产成绩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净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一起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疑似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通过细菌分离和培养,猪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和ELISA gE试验,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盒猪瘟病原的ELISA试验,对6头病猪的血清和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全血琼脂培养基上无细菌生长,猪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者为5头,猪伪狂犬的ELISA gE鉴别试验阳性者为5头,猪瘟抗体水平超过1∶512的为4头,猪瘟病原的ELISA试验阳性者为4头,其中感染猪伪狂犬病与猪瘟的为3头。综合上述结果,初步诊断该病例为猪伪狂犬病和猪瘟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对昆明市禄劝县某规模化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对该猪场18份妊娠母猪、24份哺乳母猪和38份2.5~3月龄保育猪,共80份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3种猪群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4%、95.8%和89.5%;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率为100%、100%和7.9%。表明该猪场猪瘟免疫合格;猪伪狂犬病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免疫合格,但保育猪免疫失败。建议分析保育猪免疫失败原因,完善免疫程序,及时补充接种伪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生产实际和防疫要求的免疫程序,选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阴性、猪伪狂犬病抗体阴性、猪瘟抗原阴性的20头仔猪,随机分成4组,分别设计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程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只有试验Ⅰ组的免疫程序可行,即21日龄进行猪瘟疫苗首免,60日龄加强免疫1次;母猪分娩前第10天进行猪伪狂犬疫苗首免;35日龄加强免疫1次;35日龄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首免,60日龄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12.
一个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对猪场的作用是无庸赘述的,长期以来,国内鲜有中小规模猪场根据猪群的抗体水平量身定制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而是将大型规模化猪场的免疫程序奉为“圭臬”。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诊断中心根据对多家猪场近3年来的跟踪监测,摸索出一套如何确定仔猪猪瘟、猪伪狂犬病疫苗首免日龄及免疫效果评价的方法。以美国IDEXX公司生产的试剂盒为例,在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值降至抗体阳性的临界值附近时,进行猪瘟疫苗的第1次免疫,并在第1次免疫后28d进行第2次免疫;在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值降至0.4~0.5时,进行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第1次免疫,并在第1次免疫后28d进行第2次免疫。在上述疫苗二免后4~8周进行对应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较为适宜。相关信息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猪场猪瘟与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的制定与评价提供了科学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及猪瘟的抗体水平及疫苗免疫效果等情况,本试验应用ELISA试剂盒,对江西省部分地区的11个规模化猪场56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伪狂犬病及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受检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抗体水平均较好,有6个猪场合格率100%,另外有5个猪场检出野毒抗体阳性;而猪瘟抗体水平不理想,仅有2个猪场抗体合格率达到70%.结果表明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中伪狂犬免疫效果较好,但是猪瘟免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控策略。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与非洲猪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鉴于猪伪狂犬病病症的复杂性和高传染性,在诊断上还要将其与非洲猪瘟进行区别,做到精准诊断,精准用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综合评价疫苗混合免疫效果,采用猪口蹄疫OA二价灭活疫苗(Re-O/MAY98/JSCZ/2013株+Re-A/WH/09株)稀释伪狂犬病和猪瘟活疫苗,通过比较疫苗黏度、抗原含量,免疫前后口蹄疫、伪狂犬病和猪瘟抗体水平等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3种疫苗混合后对剂型、黏度、抗原含量无显著影响,混合免疫组与分别免疫对照组相比口蹄疫、伪狂犬病、猪瘟抗体均无差异,综合效果评价推荐采用混合免疫。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流行状况和疫苗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在国内许多Bartha-K61疫苗免疫的猪场暴发,传播迅速,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相关研究表明,引起该病大规模暴发的病原为发生变异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多数猪场的PRV野毒株感染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对新型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分子特征及其疫苗的研制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和疫苗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便为研制新型疫苗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小娇  张顺  吴丹萍 《养猪》2009,(1):46-46
2007年底,江西省某大型猪场出现少量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2008年1月,该场105头新生仔猪突然发病,表现为高烧、呕吐、腹泻和迅速死亡,有些仔猪还伴有转圈等神经症状。该场猪瘟疫苗、蓝耳病疫苗和伪狂犬病疫苗均采取普免方式,每年2次;商品猪在25日龄和60日龄注射伪狂犬病疫苗。经临床诊断、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伪狂犬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农村生猪散养户和小型养猪场时有发生育肥猪伪狂犬病,为此,有关部门曾多次强调在进行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病疫苗接种后,还应及时接种伪狂犬病疫苗。但多数养猪场(户)只是当其附近或场内局部猪只发生伪狂犬病时,才会对猪群进行紧急接种伪狂犬病疫苗。对于患病除了对症治疗,控制继发感染外,  相似文献   

19.
为避免按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后给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生长发育等带来负面影响,如仔猪应激,妊娠母猪流产及胚胎死亡等,金华种猪场以抗体测定为依据对猪瘟、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效果作了相应的试验后得出: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周接种猪瘟疫苗,150日龄和200日龄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母猪在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产前3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仔猪分别在21日龄和50~6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  相似文献   

20.
<正>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蓝耳病这四种病毒类疾病,具有症状多样(涉及消化等五大系统)、病损面广(几乎危害主要脏器)、全程危害(公母猪、乳猪、保育猪、中大猪)、防控困难(目前猪瘟、伪狂犬病的基础免疫仍有极大漏洞;圆环病毒病作为幕后背景性疾病,加上疫苗偏贵,养殖户重视程度很不够;猪场蓝耳病的普遍带毒及疫苗的不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