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述了稻曲病会引起水稻空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等危害症状,从颜色、形态上指出了稻曲病发生的特征,总结了该病的发生条件和发展规律,结合实践提出了从品种选择、施肥管理、水层控制等方面对稻曲病进行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2005年稻曲病在东港市发生面积大,受害品种多,危害程度重等特点。同时从菌源充足,品种抗性差,气候适宜,施肥不当等方面分析了稻曲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且危害人畜健康安全。目前对稻曲病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抗性评价标准、抗性基因挖掘、病原菌侵染方式、致病机理以及防控预测等方面还存在局限性。本文综述了稻曲病简史与发生概况、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特征、稻曲病抗性遗传规律与基因鉴定、抗性遗传机制、抗性鉴定技术以及病害发生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当前稻曲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基因挖掘、侵染机制、稻曲病菌与水稻互作以及病情监测预报和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了相关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东港市水稻稻曲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2005年稻曲病在东港市发生面积大,受害品种多,危害程度重等特点。同时从菌源充足,品种抗性差,气候适宜,施肥不当等方面分析了稻曲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曲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稻曲病已逐渐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其发病原因和抗病机理对指导稻曲病防治具有现实意义。主要阐述了近些年国内外水稻稻曲病病原菌致病机理、侵染过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选育抗病水稻品种等防治稻曲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稻曲病过去在我区只是零星发生,从1980年以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已遍及全稻区。稻曲病的危害不仅使水稻减产,菌粉还污染了稻谷,籽粒呈黑色,降低商品价值,从1983年开始至985年我们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和药剂防治工作进行研究。经过三年的研究,筛选出防治稻曲病的高效农  相似文献   

7.
水稻发生稻曲病不仅造成产量损失,而且对人畜健康产生威胁。根据多年来对江苏稻区稻曲病的调查研究,阐述稻曲病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适合江苏稻区稻曲病的农业和药剂防控措施,重点介绍穗期防控稻曲病的时间和药剂品种,并对稻曲病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及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一般产量损失约5%,重病田损失更大。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防治稻曲病重点是针对感病品种,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开展预防。“爱苗”可以有效防治水稻中后期的稻曲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等病害,且增产效果最佳,对水稻安全。是值得推广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9.
通过10年的观察、调研,并结合田间试验,明确了浙南山区青田县水稻稻曲病发生、为害规律,防控技术和方法。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甬优1540等品种在田间能较好抗(耐)稻曲病,适宜在浙南山区种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与孕穗-破口期至灌浆初期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26℃~28℃)高湿(80%以上)条件特别有利于该病害发生;施肥特别是氮肥对稻曲病有加重或减轻作用;穗大粒多着粒密度大的品种(组合)易感稻曲病。防治稻曲病以打2次药预防效果最好,防治药剂最好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20,(1):41-44
连续4a对湖南省水稻主栽品种稻曲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以感病品种湘晚籼13号为材料,研究钾肥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曲病发生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省稻曲病发生总体偏重,主栽品种基本不抗病;在总氮量保持相对一致的情况下,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稻曲病发病率、病粒率和病穗率下降,与对照相比,产量总体保持增加趋势;钾肥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随着化学肥料施肥水平增加,稻曲病发病率呈现加重趋势,但是产量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田间合理使用钾肥,协同调控稻曲病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保山植烟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通过对植烟区2014~2016年主要病虫害的动态监测,预测病虫害的发病高峰期。结果表明:植烟区主要病害为青枯病、黑胫病、病毒病,主要虫害为斜纹夜蛾、金龟子、烟蚜,其发生高峰期分别为青枯病(7月下旬至8月中旬)、黑胫病(8月上旬)、病毒病(7月中下旬)、斜纹夜蛾(在8月中旬)、金龟子(6月中下旬)、烟蚜(4月中旬和6月上旬)。建议结合植烟区病虫害发生规律,有针对性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油菜田不同年型杂草种群发生规律及判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2-2002年稻茬免耕油菜田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自然发生量观测资料分析,将禾本科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年;中等发生年和偏少发生年3种年型,阔叶类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和偏少发生年2种年型,不同年型杂草种群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存在差异。采用0-1型投票法对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发生年型作判别分析,预报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1.8%和100%。  相似文献   

13.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介绍了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病原菌病害综合防治,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证明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和传播途径,同时建立了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施氮方式对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稻瘟病的研究,探讨了施用氮肥对稻瘟病发病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瘟病的发生氮肥起着决定性作用,N肥高、中、低及0氮肥条件下,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规律呈现出相同的趋势,随着N肥量的增多发病率增强,病情严重;不同的施肥方式叶瘟和穗颈瘟也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7:3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最高,发病最严重,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8:2、6:4表现病情相对较低。随着密度的降低,各品种发病情况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冷害发生规律研究及水稻种植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81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对江西省"倒春寒"及"寒露风"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确定江西省适宜的水稻种植制度。分析结果显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江西省"倒春寒"灾害气候发生风险总体呈降低趋势;在年平均气温和秋季平均气温升高的背景下,"寒露风"灾害气候发生的风险并没有降低,且有提前出现的趋势。因此,在水稻种植制度上,除了选用耐寒性好的品种外,还应合理扩大"中熟-中熟"的搭配种植模式,同时应尽量避免双季杂交晚稻的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物肥对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兴凯湖、850和云山3个农场的不同生物肥对水稻稻瘟病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肥种类和同种生物肥的不同含量对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在稻瘟病发生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施用圣丹生物肥、翔宇生物肥、绿农生物肥和地福来有减轻稻瘟病发生程度的趋势。在稻瘟病发生程度较重的情况下,施用圣丹、生物钾、巨微生物钾和世绿生物肥有加重稻瘟病发生程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龙莱1号病害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品种三个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利龙莱1号的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丁俊杰 《大豆科学》2012,31(2):327-329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8月份平均降水量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和8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是通过与8月份平均降水量相互作用对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它因子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都很低,对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不大。因此,在7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少,8月份平均降雨量大,并且8月份平均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核病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9.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洋 《杂粮作物》2009,29(4):283-284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对玉米纹枯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发病的规律及流行条件,提出了对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马淑梅 《大豆科学》2011,30(3):450-454
通过对2006~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的监测,明确了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号生理小种在各大豆产区出现频率最高,为50.5%,平均为40.1%;其次是7号,出现频率为35.9%,平均为26.2%.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6、10和11号生理小种,平均出现频率分别为18.8%、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