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016 年7 月,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饲养的一条雌性莽山烙铁头蛇(Protobothropsmangshanensis)产下26 枚蛇卵,随后将蛇卵移至室内,用干净沙土进行控温孵化,在室温25~28 ℃,湿度60% 环境下,莽山烙铁头蛇的蛇卵孵化期为29~34 d。成功孵出16 条幼蛇,成活6 条,孵化率61.5%,对幼蛇进行了开食和食物种类试验。因幼蛇不主动采食,采用PPC 管固定蛇身,采取人工灌喂乳鼠、牛肉等食物和恒温越冬措施,形成用PPC 管控制蛇身、防止被蛇咬伤的定身防伤害人工育幼方法。  相似文献   

2.
2012-2015年,先后采集6条莽山烙铁头蛇(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在韶关市进行人工饲养.重点从人工饲养环境、饲养技术、疾病防治、食物种类和越冬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莽山烙铁头蛇在人工仿生饲养条件下生长良好,能安全越冬;该蛇种对食物有选择性,只采食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f. domesticus)和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沼蛙(Hylarana guentheri)、白鼠(Mus musculus)、豚鼠(Cavia porcellus)和家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us)均不采食;食物10 d投放1次,每次投喂量控制在蛇体重的3%左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该蛇在11月份气温低于12 ℃时开始进入冬眠,次年3月气温达到20 ℃左右开始苏醒,冬眠期长达4个月.  相似文献   

3.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莽山烙铁头蛇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在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的沙坪片发现莽山烙铁头蛇活体实体1条。为了进一步了解莽山烙铁头蛇资源情况,2010—2012年,2个自然保护区与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对沙坪片区莽山烙铁头蛇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沙坪片有莽山烙铁头蛇分布,分布海拔800~1 200 m,种群数量估计有48~80条。  相似文献   

4.
陈远辉是湘南地区的一个传奇人物。 初次见面,他刚巡山回来,身披迷彩服、脚穿登山鞋,胸前挂着一台数码相机和一台DV。不是莽山林管局的同志介绍,我们很难把眼前这位个子不高、满头银色长发的普通老人和赫赫有名的“蛇博士”联系到一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捕食蛇类,致使蛇资源锐减。人工饲养蛇类可取代对自然野生蛇的捕捉,池养和笼养白眉蝮蛇,近水森林、废弃房舍或木桥处饲养棕黑锦蛇,产量和成活率都比较高,既呆满足市场需求,又可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摘 要: 2017年5月3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河村(30°4′38.86″N,110°36′45.94″E,海拔1089 m)的一个农户庭院中采集到1条蛇类幼体标本。正式报道了山烙铁头蛇在湖北省的分布信息,该种确定为湖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The sharp-snouted pit viper (Deinagkistrodon acutus) is at a high risk of extinction because of high demand for medicinal and food purposes. Therefor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captive rearing protocols to supplement natural production.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conditions during captive rearing on the juvenile growth. We raised two captive populations of snakelets, one at the local in Yongzhou, Hunan Province, a tropical city, and the other, allopatric population in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a tropical city. We compared growth (change in body weight)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by using a paired sample t-test. The growth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llopatric population than in the local population. After one year of artificially feeding, the maximum body weight was 350 g in Nanning. Contrary to earlier reports, D. acutus snakelets readily consumed the juveniles of many frog species, and were not limited to feeding on Fejervarya limnocharis. In addition, survival rates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88% in Yongzhou and 78% in Nanning). We did not observe any incidences of aggression, despite the relatively high rearing density.The snakelets’ rapid growth rate was likely due to the ready availability of high-energy food sourc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aptive rearing allopatrically in tropical areas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growth rates in D. acutus snakelets. Addition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approach.  相似文献   

8.
王锦蛇的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王锦蛇的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技术,包括蛇场建设、引种、饲料、成蛇饲养、过夏和越冬、幼蛇繁养以及疾病控制等。研究表明:王锦蛇饲养方便,生长快速,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温度、湿度、通气性以及相对独立的条件控制是王锦蛇规模化生态饲养以达到防病、顺利过夏和越冬、促进健康生长目的的基本条件;温度对王锦蛇的孵化期长短和性别比例有决定性影响;幼蛇的饲养与越冬技术是王锦蛇人工生态繁养成败的关键环节。王锦蛇饲料开发的成功为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展示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调查保山地区蛇资源分布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分析了制约保山地区蛇类数量增长的自然因子与人为因子,对如何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做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相辅相成,在科学保护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保山地区的野生蛇类资源,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繁殖期内的饲养管理 按生理特点抓好下面几项措施: 1、在蛇园内安排一定的隔离区,或养在蛇房、蛇池、蛇箱中,将雌雄蛇放在一起饲养,这样利于配种.每群中雌雄蛇的比例一般为5:1至8:1,这样的比例既可以保证雌蛇能配上种,而且不会浪费雄蛇.至于雌蛇的多少取决于雄蛇的身体状况及配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以豆渣、麦胚、酵母粉、蔗糖为主要原料,配制成桔小实蝇幼虫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水果)和现常用的人工配方饲料进行饲养试验,测定采用3种饲料饲养的桔小实蝇的卵孵化率、化蛹率及羽化率。结果表明,以豆渣为主要原料的人工饲料配制成本低廉,饲养效果接近天然饲料。  相似文献   

13.
以花鸟市场购买的普通黄粉甲幼虫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培养的川硬皮肿腿蜂为试材,就黄粉甲的饲养方式对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24、28℃3种温度条件下培养的黄粉甲的老、熟、幼虫体长、初化蛹时间及蛹个体大小均有差异,随着饲养温度的降低,黄粉甲老、熟、幼虫体形变长、蛹的个体变大、初化蛹时间延长;3种温度下所化黄粉甲蛹按蜂蛹比1∶1接入川硬皮肿腿蜂后,其寄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而子代出蜂量无显著差异,20℃条件下所化蛹的寄生率和出蜂量分别较其它处理组提高了12%~22%和3~5头;在相同温度下饲喂葡萄糖的黄粉甲组与没有饲喂葡萄糖组相比,其肿腿蜂寄生率和子代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选取黑林1号杨树内10种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半人工饲料对青杨天牛幼虫进行饲喂,调查幼虫死亡率,同时测定幼虫体内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α-乙酸萘酯酶)和2种保护酶(SOD,CAT)的活力指标。结果表明: 饲喂2.00,20.00 mg ·g-1的丁香酸,16.00 mg·g-1的苯酚,8.00 mg·g-1的肉桂酸,50.00 mg·g-1的对羟基苯甲酸和4.00mg·g-1的绿原酸对青杨天牛幼虫的死亡有显著影响。经次生代谢物质饲喂后,幼虫体内保护酶SOD活性显著升高,而不同次生代谢物质对虫体CAT活性无显著影响,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不显著,单宁饲喂后,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的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文中论述了木本饲料的概念及特点, 综述了木本饲料的饲用价值和饲用效果, 在对国内外木本饲料发展进行回顾和对我国发展木本饲料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木本饲用植物资源的状况, 提出了发展木本饲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至2011年9月,对宽甸地区东北部野生河麂栖息地环境、生态习性进行专访和实地考察,对人工饲养河麂的繁殖行为及食性等进行了大量较详细的观察、分析,为今后河麂的人工饲养、种群增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绿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是红树林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的重要害虫,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对该虫的取食行为和取食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绿黄枯叶蛾幼虫喜食无瓣海桑、尾巨桉,拒食秋茄、桐花树;幼虫5龄,1~3龄幼虫具有聚集性,4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1~2龄幼虫取食量少,3~5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8.12%,其中5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74.52%;幼虫期平均取食无辨海桑叶片178.94 cm2/头,确定防治指标为9.8头/千叶。  相似文献   

18.
高蛋白木本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高蛋白木本饲用植物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概略营养成分,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等纯养分,抗营养因子单宁、含羞草素等化学成分的营养价值及高蛋白木本饲用植物在饲喂反刍动物牛、羊和单胃动物鸡、鸭、兔、猪的生物学方面的饲用价值,并总结了其刈割技术及粉碎、青贮、叶蛋白等饲料加工利用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竹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不少天然艺术竹的品种,如斑竹、紫竹、方竹、罗汉竹、龟甲竹等等。但因产量稀少,大部分竹种秆形瘦小,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受到很大影响。针对上述问题,选用毛竹,进行人工造型、开发人造方竹。砍伐后再通过工艺加工成为现代室内建筑装修材料;也可培植于庭园成为艺术美化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