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太湖新银鱼同年生长计算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文滨 《水产学报》1990,14(2):137-143
  相似文献   

2.
安徽霍邱城东湖太湖新银鱼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期采捕银鱼标本,测量其长度和体重,研究城东湖银鱼生长特性.研究表明,东湖银鱼属于均匀生长类型,通过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描述其全长与体重的生长特征,计算出各项生长参数,求得东湖银鱼拐点月龄为4.55,拐点体重为0.35 g,体长生长没有拐点,综合考虑银鱼生长、繁殖特点及获得最大渔获量和商业价值等因素,最适捕捞期定在每年11月份.由于城东湖南北长,湖区内饵料生物分布不均,湖区银鱼在生长速度和个体大小上有较明显上、中、下游之分.  相似文献   

3.
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活在湖北淤泥湖中的近太湖新银鱼进行了生长研究。结果为:①全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W=2.312×10^-6L^3.00;②全长生长方程:Lt=72.3(1-e^-0.3(t^-0.1)),体重生长方程Wt=0.8738(1-e^-0.3(t^-0.1))^3。③L∞=72.3(mm),W∞=0.8738(g),k=0.3t=0.1,拐点年龄ti=3.7月龄,拐点体重Wi=0.25g。  相似文献   

4.
2000-2001年对新丰江水库太湖新银鱼进行逐月采样,用各月龄体长,体重均值研究了该鱼的生长特性。体长体重的关系为W=0.002L^3.2813;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其体长、体重与月龄的关系;Lt=8.80[1-e^-0.2172(t-0.1250)],Wt=2.45[1-3^-0.2172(t-0.1250)]^3。体重生长拐点为5.18月龄,拐点的体长为5.86cm,体重为0.65g,考虑拐点后体重月增长量仍保持稳定,故捕捞期应在拐点后至产卵前的秋冬季。  相似文献   

5.
徐家河水库陆封近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特性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卫民 《水产学报》1996,20(1):18-24
本文通过对徐家河水库陆封近太湖新银鱼周年生长的研究,揭示其生长的规律性,并根据其生长特笥和生活习性,结合水库的生态特点,确定徐家河水库近太湖新银鱼的合理捕捞时间,提出促进水库近太湖新银鱼生长,提高其生长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0—2001年对新丰江水库太湖新银鱼进行逐月采样,用各月龄体长、体重均值研究该鱼的生长特性。体长体重的关系为W=0.002L^3.2813;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其体长、体重与月龄的关系:Lt=8.80[1—e^-0.2172〔t-0.125)],wt=2.45[1-e^-0.2172〔t-0.1250)]^3。体重生长拐点为5.18月龄,拐点的体长为5.86cm,体重为0.65g。考虑拐点后体重月增长量仍保持稳定,故捕捞期应在拐点后至产卵前的秋冬季。  相似文献   

7.
1996 ̄1997年2年中在太湖6个水域采集到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reganius)和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并发现其中有2个样品的RAPD图谱与其它样品的图谱有很大差异,进一步DNA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样品不属于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其它种银鱼,表明太湖中可能存在5种银鱼。  相似文献   

8.
太湖大银鱼生长与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成德 《水产学报》1985,9(3):275-287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为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合理利用太湖银鱼资源和探讨湖泊鱼类构成“小型化”问题提供参考,在1981年2月至1982年2月研究了太湖大银鱼的周年生长与食性,主要结果如下:大银鱼全年在太湖生长发育,属一年生的定居性小型鱼类,其生长较为迅速,经7个月平均体长可达到110毫米;大银鱼为肉食性鱼类,幼鱼阶段摄食枝角类与桡足类,成体在太湖中主要以湖鲚和太湖短吻银鱼等为食.为提高太湖银鱼产量和合理利用资源,建议大银鱼的起捕规格由全长40毫米提高到60毫米(体长约为52.4毫米)。  相似文献   

9.
1996~1997年 2年中在太湖 6个水域采集到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mpnius)和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并发现其中有2个样品的 RAPD图谱与其它样品的图谱有很大差异,进一步的DNA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样品不属于大银鱼、太湖新银  相似文献   

10.
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营养成分分析熊传喜,杨干荣,王宝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目前,某些银鱼已成为我国优质的增殖对象。对银鱼的生物学特性、引种、种群生态以及增殖等方面的研究报告较多,但对银鱼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对...  相似文献   

11.
太湖中大银鱼_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夏德全 《水产学报》1999,23(3):254-260
利用RAPD技术对太湖中的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寡齿新银鱼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共在太湖中的6个采样片采到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样品,在两个采样片得到了寡齿新银鱼的样品。结果表明,太湖中不同水域的三种银鱼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三种银鱼中,大银鱼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显示最大,太湖新银鱼的次之,寡齿新银鱼的最小,说明大银鱼的遗传变异性最小,寡齿新银鱼的最大,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变异性界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淤泥湖产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春夏季繁殖时期生殖群体的体长、性比、生殖力、卵的特性、产卵场、产卵期等繁殖生物学。并记述了太湖新银鱼的繁殖生态条件等资料。  相似文献   

13.
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rt是太湖中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探索这一银鱼秋季能否产卵和孵出仔鱼,作者曾于1975年秋季在太湖进行人工授精和孵化实验研究。结果共孵出仔鱼543尾;此外,还固定了各胚胎时期的发育卵465粒。通过孵化材料,联系到亲鱼在生殖时期需要得到保护,因而建议每年10月8日至24日限制或禁止使用银鱼渔具捕捞,使之能够正常产卵,以达到天然鱼类的增殖和合理利用银鱼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紫彩血蛤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虎山 《海洋渔业》1998,20(4):163-166
本文以1994~1996年烟台牟平港西沙滩自然生长的紫彩血蛤为材料,研究了其生长特点。鲜贝重与壳长呈幂函数关系,W=3.955×10~(-5)L~(3.275);壳长与壳高呈直线关系,L=1.980+1.274H;3~6月贝壳生长最快,7~9月生长最慢;3、4两月肉质部增重最大;其生长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佛耳丽蚌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西  高健 《水产学报》1991,15(4):344-347
佛耳丽蚌(Lamprotula mansuyi)是大型的稀有淡水经济贝类。与其它丽蚌相比,佛耳丽蚌贝壳大而厚实,是生产大型珍珠核和制作贝雕工艺品的优良材料,而且利用该蚌能培育大型的天然珍珠。因此,该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关于佛耳丽蚌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为此,作者从广西左江搜集了大量的样本,对佛耳丽蚌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其生长规律,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菲律宾蛤仔的受精卵孵化、蛤苗培育至成贝生长等阶段的发育生长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文中系统地记述了菲律宾蛤仔的胚胎发育、浮游幼虫培育、幼苗至成贝诸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生长特点以及亲蛤的繁殖能力。经1978—81年三年暂养试验表明,9月底将亲蛤暂养于池塘内并适当地控制生态条件,能使亲蛤的性腺保持三个月不排放精卵,从而可延长繁殖期,做到有计划地分批催产和育苗。1至3龄亲蛤都能繁殖后代,但以3龄亲蛤为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脂肪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稚鱼生长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并找到了脂肪的最适添加量。试验是在专用鲟鱼苗种培育池内进行,利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生产的鲟鱼饲料原粉,加入猪油和豆油,比例为1:1,作为饲料中脂肪的添加。试验设0、2%、5%、8%四个梯度,试验共进行35d。实验结果表明,脂肪添加含量为5%时,其相对增重率为299.24%,饲料系数为1.28,达实验期内效果达到最佳.实验发现,俄罗斯鲟对添加猪油和豆油的饲料抢食凶猛,远远高于不添加脂肪的饲料,说明饲料添加的油脂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丁磊  吴康 《水产学杂志》2001,14(2):47-48
研究了清水下塘的鲢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15天的饲养期内,清水下塘的鲢苗相对生长率低于正常的鲢苗相对生长率。  相似文献   

19.
青蛤受精卵和幼虫密度对孵化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琳  陆平 《海洋渔业》1999,21(4):157-159
本文报道了青蛤受精卵密度对孵化的影响和青蛤幼虫培养密度对生长的影响。受精卵密度在26个/ml、30个/ml、38个/ml、44个/ml、53个/ml时,孵化率在87.8~89.9%之间;受精卵密度为53个/ml时,幼虫畸形率较高。实验发现,幼虫的培养密度应控制在6~11个/ml,幼虫变态后,减少培养密度,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浙江海域蓝圆鯵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圆鲹在东、黄、南海均有分布,是围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本文将分布于东海北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进行了年龄和生长的研究。基础材料取自1980年5月到1983年4月浙江海域围、拖网等渔获物中共2727尾渔获物样品,选择其中644尾的鳞片和耳石作了年龄鉴定和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蓝图鲹的鳞片和耳石显示的年轮特征均甚清晰,都是一年形成一次,出现年轮的时间大部在5—6月;蓝圆鲹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652×10~(-6)L~(2.947),其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的生长方程描述,求得长度生长方程的各个参数是:L_∞=361毫米,K=0.276,t_0=-1.846;求得重量生长方程的各个参数是:W_∞=570克,K=0.282,t=-1.80,其重量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t=2.098龄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