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第四次修宪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宪法诉讼似乎离我们又近了一步。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就山东齐玉苓提起的“冒名上学”诉讼一案作出的司法解释,引发了法学界和司法界关于宪法司法化的热烈讨论,对宪法司法化的是是非非和种种质疑,其最终结果是唤起国人开始关注宪法,重新审视宪法,宪法诉讼随之也就日益提上建设日程。而今,人权入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宪法诉讼已切切实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理性的思索。正是基于此,本文将在阐述宪法诉讼的正当性的基础上,对宪法诉讼的受案范围和体制建构作一前瞻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徐慧  张建军 《甘肃农业》2005,(10):141-141
宪法的核心是保障人权,宪法的一些基本权利长久以来得不到有效保障,宪法司法化是权利实现的程序化机制。为了切实保障人权,我国应建立和完善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救济制度,把诉讼制度引入宪法的保障,建立宪法法院。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论是对加强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两者关系的深刻阐述。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执政党能否依法执政是决定政治文明最终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一方面应当确立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还必须从法律制度上对执政党作出严格、严肃、严密的制约。强化对执政党的制约应当是社会主义宪法的特色,宪法诉讼是强化对执政党制约、确保执政党依法执政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4.
曾祥明  石佳 《甘肃农业》2005,1(8):109-110
宪法监督是保障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宪法秩序的关键所在。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应以现行宪法体制为基础,通过修改《立法法》,分别构建立法违宪监督体制和行为违宪监督体制,然后建立二者的整合机制,其关键在于通过宪法的司法适用如宪法诉讼制度建立行为违宪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宪法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终原因。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产权、意识形态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性、动力性与思想性制度,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宪法制度结构,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在宪法上进一步定位国家性质、职能与任务;调整产权结构;加强新型意识形态建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尚旗 《甘肃农业》2005,(10):136-137
政党制度的宪法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因为政党制度被纳入宪法的框架体系,政党的独立性、自主性、制度的稳定性和程序性就得到了根本保证。我国现行宪法所规定的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将我国政党制度纳入宪法体系,确立政党制度的法律地位,理顺党法关系,对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尚旗 《甘肃农业》2005,(11):150-151
政党制度的宪法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因为政党制度被纳入宪法的框架体系,政党的独立性、自主性、制度的稳定性和程序性就得到了根本保证。我国现行宪法所规定的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将我国政党制度纳入宪法体系,确立政党制度的法律地位,理顺党法关系,对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黎 《北京农业》2007,(15):47-49
环境公益诉讼是适应现代环境保护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诉讼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的法治化水平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公益诉讼制度法律的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这一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使得我国宪法私有财产权保障规范体系得以完善,然而,完善的宪法规范并不必然导致宪政的实现。如何通过改善宪法实施所需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条件,建立宪法解释、违宪审查等制度,使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规范真正发挥作用,是我国宪政建设的当务之急。展望未来,我们的宪政之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恶意诉讼的兴起给我国司法秩序与诚信建设带来严重损害。恶意诉讼是指诉讼当事人故意构筑虚假事实或虚构证据,利用程序来支持自己不当诉求的行为。民事诉讼中存在着立案受理制度不完善、证据审查与撤诉处理不规范、恶意诉讼的行为及后果规定不健全、第三人滥用撤销之诉等问题。总结完善我国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的路径包括加强立案中的诉由、证据和法律关系的审查,完善撤诉审查制度,设立诉讼保证制度,建立恶意诉讼之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明确恶意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确立诉讼告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简析土地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设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全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9024-9025,9071
分析了土地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内涵与特征,阐释了设立土地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明确设立土地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49-17250
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规定的缺失,从创设环境权、放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扩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等方面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大转型中。中国农村民事纠纷与城市纠纷相比,具有主体的熟知性、类型的多样性、利益冲突的易激性等特点,这些特定的因素决定了乡土社会纠纷与现代诉讼制度之间冲突的必然性。对乡土社会的调查和深入的实证研究表明:诉讼在解决农村民事纠纷实际运作中确实也发生了某种偏离:一方面各种纠纷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愈演愈烈,而现代化法律话语的诉讼却无法为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途径,在乡土社会中诉讼及支撑诉讼的现代性法律知识和制度已被抵御、蜕变和整合。而ADR的灵活性、简易性、非对抗性、多样性等特性恰恰使其在解决农村民事纠纷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代表国家权力的诉讼应当仅仅是解决乡土社会民事纠纷以达到社会和谐的其中一个途径.在ADR视野下构建中国农村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具有极具合理性和可行性。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在处理农村民事纠纷上仍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存在近20年的经济审判庭因最高人民法院的机构改革而被裁撤了,由此引发了对经济法诉讼机制构建问题的思考。本文从剖析经济法诉讼的特点入手,运用比较法研究、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经济法诉讼机制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调处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它具体分为为邻里亲朋调处、宗族调处、乡治调处和诉讼调处等形式。调处制度存在的原因为无讼思想的影响、礼仪文化的熏陶、限讼与禁讼以及司法自身缺陷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是否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法学界、司法界一个激烈争论的问题。木文通过对沉默权制度的概念和本质以及确立的理由和必要性的论述,认为在刑事诉讼中确立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文中还构想了我国沉默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同时认为在建立沉默权制度时,必须全面把握其运行机理,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其作必要的限制,以将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宪政是法治的高级阶段, 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促成宪政实现的因素有很多, 不过从起源、基础及保证的角度观察, 税收制度、物权制度、政党制度是其中的必备要素。因此, 努力发展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是我们迈向既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宪法实践纷繁复杂,宪法判决形式应是一个严密完整的阶梯序列。就法律的违宪审查而言,其判决形式包括合宪判决与违宪判决两大谱系。其中,合宪判决包括纯正的合宪判决、解释性判决、警告性判决,违宪判决包括违宪宣告判决、违宪无效判决、替代性判决。上述判决形式各自对应不同的案件类型,其所彰显的审查理念,所隐含的审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索新疆蔬菜种子质量投诉的规律,分析了自1986年以来新疆蔬菜种子质量投诉的田间技术鉴定资料,从有关低温引起春化作用的案例中筛选出属于不完全春化的表现.[结果]总结出新疆常见的3种蔬菜作物不完全春化的表现:结球甘蓝包心异常,洋葱鳞茎分蘖和分叉,球茎甘蓝长瘤及菠萝状延长.[结论]这些不完全春化现象均发生在属于幼苗春化型的2年生蔬菜作物上.当这些作物的幼苗长到一定大小受到低温影响后,表现出尚未抽薹及开花之前的异常现象,这和种子的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