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荣富 《作物研究》1989,3(2):24-28
杂交稻每蔸双株、两段育秧、大蔸大行栽培,简称“双两大”栽培法,是在单株两段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技术。笔者将杂交稻“双两大”栽培法灵活运用于常规稻,改每蔸双株为四株,而成为常规稻“四两大”栽培法。现将常晚“四两大”栽培法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效果,2010年早稻在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河村进行了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对比试验,结果证明:在水稻栽培中采用水气平衡栽培法有效穗多,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高,比传统深水漫灌栽培法极显著增产,比常规水分管理栽培法显著增产,尤其以全生育期水不上面、不建立水层的水气平衡栽培法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赵九洲  赫荣华 《大豆科学》1994,13(4):294-301
本试验于1989-1991年在黑龙江省854农场进行,土壤类型为白浆土。本文探讨了低湿地白浆土上“三垄”栽培法和平作栽培法两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三垄”栽培法与平作相比,三年平均增产16.31%。产量差异达τ0.01显著水平。在“三垄”栽培条件下,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粒比和经济系数显著。与平作相比,“三垄”栽培法在大豆的生育前期使0-20cm土层的温度和土壤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中适宜的施氮水平和施肥技术,2011年早稻在广西北流市民乐镇民乐村进行了不同的施N水平(120,180,210和240 kg/hm2)和施肥技术(精确定量和常规施肥技术)对水稻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中,每公顷施纯氮240 kg,氮、磷、钾比例为1.0∶0.5∶1.0,并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陈淑芬 《大豆科学》1996,15(4):340-343
本研究证明三垅栽培法以其独特的耕作栽培系统,改变了大豆田耕层土壤生物学体质,使土壤生物活性、大豆根系活力、共生固氮水平等得到改善与提高,为大豆生育奠定了高产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RCWAE)是广西自主创新的一种水稻节能减排新方法。本文通过对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的阐述,分析其增产机理与技术效应,并指出该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业界同仁有所启迪,从而促进该项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 在赣北湖口试种示范概况。棉花多头叶枝栽培法是利用主茎下部潜伏腋芽发育成营养枝而结桃的一种新式栽培方式。湖口县农业局于2003年在武山、文桥、付垅等乡镇进行了15公顷的简优1号试种示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10月中旬,对其中的6块棉田(面积0.4公顷)进行了一厘地法测产,共测12点,平均每株桃数63.0个,密度每公顷17520株,平均铃重4.2克,每公顷总桃数110.4万个,子棉产量4635公斤。12月中旬,调查了植棉水平中上等的10家农户,多头叶枝棉种植面积2.2公顷,共收子棉9075公斤,每公顷子棉产量4125公斤。比同等地力和施肥水平而采用常规栽培法的棉田增产15%~20%。  相似文献   

8.
从水稻稀少平栽培法的高产效应看栽培技术与株型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整理了我们在开展“稀少平”栽培法的研究中有关株型方面的部分资料,阐明了优良的栽培技术对于水稻“理想株型”的建成有重要作用。指出水稻“稀少平”栽培法由于在育秧、密植、施肥和灌水四个主要栽培环节上对原来的技术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因此有效地改善了与水稻群体的光合效率有密切关系的几个形态特性——株型。本文从分析稀少平栽培法与株型的关系入手,论证了下列几方面的株型内容是可以通过改进栽培技术予以改善的:水稻的植株高度及其在各节间的分配,茎蘖间的角度及叶片与茎秆的夹角,产量形成期的绿叶厚度与寿命,消光系数——群体茎叶的立体分布。最后,分析了“株型栽培”的概念,认为随着高产稻作的发展,“株型栽培”必将与“株型育种”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淑菊  秦昕  石瑛 《中国马铃薯》2002,16(2):113-115
有性杂交在马铃薯育种中占有重要地位 ,亲本材料的开花多少、坐果与否 ,除了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外 ,还受杂交技术和方法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自然条件下马铃薯杂交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促进马铃薯开花和坐果的几种方法 ,并在理论上对应用气雾栽培法促进马铃薯开花和坐果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于2009年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栽植方式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抛栽和品字形移栽的水稻返青快、分蘖早,且在分蘖盛期和灌浆期根系发达并具有较强活力:栽植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依次为每667m~2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品字形移栽和抛栽分别比对照(常规手插)每667m~2增产81.22kg和41.60kg,增幅分别达15.46%和7.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