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补救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宁南霉索ASl20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20%吗啉胍·乙酮WP37.5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31%氮苷·吗啉胍SG37.5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2%宁南霉索AS120g/667m2、20%吗啉胍·乙酮WP37.5g/667m2等药剂处理对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显症病株有一定的补救效果,3次药后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平均防效达到50%以上,且使用安全,值得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张显明  童发根 《江西植保》2005,28(3):118-119
本文阐述了浙江龙游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各种控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策略,以加深对新列入湖北省植物检疫补充对象的了解与认识,掌握“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强化植物措施,对保护区域性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实践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田间药剂防控试验,实际测试了两种药剂处理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探讨了该病害的药剂防控技术,并提出了具体施药建议,以供田间防控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来的发生特点和为害情况 ,具体阐述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病原生物学、发生影响因素、合理的防治措施 ,为今后更好地识别和防治这两种病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仅限于华东地区局部地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涉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13个省市.根据各地对两病病原形态、寄主及症状、介体昆虫及传病特性等方面相似性的报道,提出了我国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异同性问题.经近10年来对两病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鉴定,证明我国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同属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同时基本探明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杂交稻区和华北玉米区的再次流行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调查及试验表明,在浙江兰溪和金华地区当前水稻主栽品种中,以汕优10 号和协优46 组合较感黑条矮缩病,病区应适当减少种植;汕优63 、协优9516 、Ⅱ优63 、协优993 等较抗病,可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8.
永修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永修县2009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共有23个晚稻和一季晚稻品种发病,发病面积230hm^2,品种间发病率9.0%~74.3%。对该病的症状特点进行了观察记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在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大面积爆发,而后逐渐下降,以至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几乎没有发生。2016年湖北省多个地方又有发生,是否意味着SRBSDV会卷土重来?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介绍了SRBSDV发生的特点、发生的症状以及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安庆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症状类型、症状表现时间、不同时间种植类型水稻发病差异、当前主要发病品种(或组合)、白背飞虱在本地发生规律、田间病丛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有典型和非典型、重症和轻症之分;在双季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混栽地区,以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发生较普遍,早稻发病较轻,这与白背飞虱在本地的发生期同各种时间种植类型水稻易感病生育期吻合程度有关;不同类型水稻发病程度不同,籼型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梗、糯稻,似与白背飞虱嗜食杂交稻的习性有关;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如奥两优28、华安3号等部分品种发病严重;病丛(株)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在湖南省大面积发生一种水稻病毒病,其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高位分蘖、茎秆出现乳白色或浅褐色点条状突起、茎节上出现气生须根。电镜结果表明:在病株韧皮部可见具斐济病毒特征性晶格状排列球状病毒粒体。病毒基因组S10片段部分序列的相似性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病害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1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毒性病害.本文通过测定水稻品种‘T优272'上该病不同发病程度所对应的产量损失,分别建立了以病丛率、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1.0270x1-1.363 4(R=0.999 6)、y=1.050 9x2-0.450 8(R=0.999 2).依据回归方程及南方稻区水稻生产实际情况,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中稻上经济允许水平与成灾水平因子是病丛率4.79%与30.54%或病株率3.81%与28.98%,晚稻上经济允许水平与成灾水平因子分别是病丛率5.06%与30.54%或病株率4.08%与28.98%,中晚稻的绝收水平因子是病丛率79.22%或病株率76.55%.  相似文献   

13.
湖南水稻上1种新矮缩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er rice was suffered extensive damage from a new dwarf disease in Hunan Province in year 2009. In this study, the causal agent of this disease was confirmed as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 by nested RT-PCR, RT-PCR and PCR product sequencing.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水稻上检测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disease)是我国南方稻区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害.自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首次发现以来,该病危害范围逐年扩大,2009年我国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个水稻主产省(区)及越南北部19个省发病面积约33.33万hm2,基本绝收面积0.67万hm2[1,2],对水稻生产威胁巨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杂交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耐)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表明,供试9个杂交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可初步分为中抗、中感、高感3个类型。其中安两优318、粤优54、富优2号为中抗,并以安两优318抗性为最强,丰产性能也好。而协优963、K优818为中感;甬优6号、甬优5号、加优99,以及协优9308为高感组合。  相似文献   

16.
 用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衣壳蛋白的C端12个氨基酸多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克隆,获得2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SRBSD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3F1、5G1。3F1、5G1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ELISA效价达10-6,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 kappa链。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与SRBSDV和RBSDV的外壳蛋白亚基有特异反应。利用单克隆抗体3F1建立的dot-ELISA检测方法能准确、特异、灵敏地检测田间稻飞虱及水稻样品中的SRBSDV和RBSDV。SRBSDV和RBSD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诊断、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危害趋势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由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暂定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自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被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广大稻区。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晚季稻上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本文简介了该病害的症状、危害特点、病原病毒及其传毒介体特征,对其发生趋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秧苗期治虫为重点的病害防控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育期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特点、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民  马辉刚  兰波 《江西植保》2008,31(4):166-167
本文介绍了水稻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期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特点,提出了诊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生物学及主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一步双重RT-PCR 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n one-step dual RT-PCR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 detection from host plants and insect vector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Hemiptera: Delphacidae), from which two cDNA fragments of the viral genome S5 and S10 were amplified
simultaneously. Two primer pairs, S5-F1 / S5-R2 (5′-ttacaactggagaagcattaacacg-3′ / 5′-atgaggtattgcgtaactgagcc -3′) and S10-oF / S10-oR(5cgcgtcatctcaaactacag -3′ / 5′-tttgtcagcatctaaagcgc -3′), were selectedfrom 40 primer pairs based on SRBSDV genome sequences, and amplified viral S5 ORF1 fragment (819 bp) and cp gene fragment ( 682 bp), respectively. Using total RNA extracts from infected plant leaf tissue or individual planthopper adult as templates, one step RT-PCR reaction in the conditions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f 53℃ with the final concentrations of 240 nmol / L S5-F1 / S5-R2 and 120 nmol / L S10-oF / S10-oR generated a similar yield of two amplicons in argrose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Sequence analysis confirmed the correct
result of the amplification. Additionally, several commercal RNA extraction kits was proven to be fit for the template preparation, and the protocol for total RNA extraction from plant leaf tissue and individual planthopper was simplified by sample grinding direct in eppendorf tube.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SRBSDV detection of dried or 70% alcochol soaked planthopper samples stored over one month in room temprature. Key words: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分别研究了病毒在介体体内的循回时间、接种时间、接种强度、水稻接种苗龄4个因素对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病毒在介体体内的循回时间为12~15天或21~24天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8~11天和16~17天处理;接种48~72 h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12~24 h处理;有效接种强度4~20虫/苗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1~3虫/苗处理;水稻接种苗龄0.5~2.5叶龄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2.5~3.5叶龄处理。由此构建了水稻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循回时间为12~15天、接种时间48~72 h、有效接种强度4~20虫/苗和水稻接种苗龄0.5~2.5叶。在此条件下对不同抗性表现的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与重病区田间鉴定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所建立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能客观地反映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