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甬优8号"机械精量直播的高产群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7年进行了单季晚粳稻机械直播播种量比较试验,结合"甬优8号"机械直播典型高产田块的资料,对"甬优8号"的高产群体特征、形成规律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直播甬优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特性上具以下优势:①群体前期分蘖多,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②单位面积容纳的颖花量多,抽穗后群体光合层厚,源强库大,有旺盛的物质生产能力;③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其占干物质积累总量的35%以上.  相似文献   

2.
甬优8号的生育特性及机械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甬优8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和苏州市种子站以甬粳8号A×K687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615)。我市于2005年引进甬优8号应用于机械直播栽培并组织品种比较试验获得成功。2006年全市实种面积超过100hm^2。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有望成为我市杂交晚粳稻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甬优12号是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宁波市种子公司联合育成的杂交粳稻品种,2010年通过浙江省引种认定。我乡2012年引进试0.33hm2,2013年在合干畈市级粮食功能区直播栽培甬优12号20hm2,该品种表现出耐肥抗倒性好、抗逆性强、产量高、食味好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1产量表现2013年在合干畈市级粮食功能区直播栽培甬优12号20hm2,平均产量达10 275kg/hm2,比对照中浙优8号增产30.5%,达显著水平。2主要特征2.1株型较合理,穗大粒多该组合生长整齐,植株较高,株型较紧凑,剑叶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量对直播稻产量及其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晚粳稻甬优8号、常规粳稻武运粳19为材料,在机械化精量直播方式下,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其产量及其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甬优8号播1.5~2.2kg/667m2处理、武运粳19播2.2~3.0kg/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其群体均能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准时够苗,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适宜,成穗率高(75%左右);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高,且均出现在孕穗期;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多,成熟期生物学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甬优12水稻在单季晚稻直播栽培条件下的最适播种量,以及相关配套栽培技术,为甬优12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甬优12单季晚稻直播播种量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南方气候特点,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粳稻品种,为推广"籼改粳"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根据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统一安排,共收集了21个晚粳试验品种,分别为:杂交粳稻甬优1538、甬优5549、甬优7850、甬优8050、甬优7753、甬优5550、甬优5552、甬优10号(粳糯)、春优927、春优84、两优274、嘉优中科2号、嘉优中5号、申优17、申优24,  相似文献   

7.
<正>甬优12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已通过浙江省新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生育期长,杂交优势强,茎秆粗壮,生长繁茂,穗大粒多,产量高,并具有超级稻特性和产量,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为了进一步掌握甬优12的特征特性及直播栽培技术,为此我们在2014年开展甬优12的分期直播试验,进一步探索甬优12的特征特性,确定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期和安全播种期。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2015年秀洲区杂交晚稻引种试验种植的12个新品种进行了品种筛选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晚粳稻新品种甬优1540、甬优538、嘉优5号高产稳产性好,分蘖力较强,有效穗较多,齐穗、成熟早,株高适中,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表现综合性状优良,适宜秀洲区作单季晚稻移栽和直播种植,可作为扩大种植的优选杂交晚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2号A为母本、K306093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粳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业厅引种审核。2011年沙县种子站承担福建省农业"五新"技术项目《高档优质稻新品种甬优9号示范推广》,全县示范推广甬优9号136.7hm2。在夏茂镇中街村建立烟后稻省级核心示范片13.3hm2,经验收667m2平均产量为618.3kg。  相似文献   

10.
浙北地区甬优系列杂交水稻高产创建成效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洁 《中国种业》2013,(5):28-29
通过开展高产创建,以推广甬优8号、甬优12等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为基础,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狠抓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探索出了浙北地区水稻高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发展杂交粳稻20年,育(引)了如常优系列、泗优422、甬优8号等一批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得到了较大面积的应用。文中提出了对苏州发展杂交粳稻对策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甬优15、浙两优274、泰两优5187、泰两优1332、恒丰优华占、甬优1540、华润2号、嘉丰优2号、天优华占9个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田间表现及适应性和抗病性,为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花后氮素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甬优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为试材,常规粳稻镇稻1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对照,研究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氮素积累特征以及比较不同类型品种花后氮素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 (1)两年中,甬优538平均产量为12.5 t hm-2,显著高于对照。抽穗期、成熟期及抽穗-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均呈甬优538>镇稻18>中浙优1号。百千克籽粒吸氮量以镇稻18最高,甬优538最低;氮肥偏生产力则以甬优538最高,镇稻18最低。甬优538花后茎鞘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穗部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2)镇稻18和甬优538花后各时期氮素积累量均高于中浙优1号,且各品种花后氮素积累量与花后天数均以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均大于0.995)。分析特征参数,花后最大氮素积累速率、花后平均氮素积累速率及花后到达最大氮素积累速率的时间均呈镇稻18>中浙优1号>甬优538,花后氮素有效吸收时间则呈甬优538>镇稻18>中浙优1号。花后氮素积累渐增期、缓增期的持续天数、积累速率和积累量以镇稻18最高、甬优538最低,快增期的持续天数和积累量以甬优538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结果表明,甬优538花后较强的氮素积累优势集中在快增期,此期氮素积累量占其花后氮素积累总量的86.1%(两年平均值)。且甬优538在花后快增期较强的氮素积累能力主要在于其较长的快增期持续天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机采专用新品种——新番58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育苗、直播栽培技术,并对其田间的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的防治以及机械采收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花后低温对水稻籽粒灌浆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538、甬优17和籼稻中浙优1号、粳稻浙粳88为材料,设置灌浆期不同时段低温处理,分析籽粒灌浆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花后不同时段低温对籽粒灌浆的影响表现为前期>中期>后期,而中、后期与对照差异不大,且低温对甬优17、中浙优1号籽粒灌浆的影响大于对甬优538和浙粳88。花后前期低温显著降低甬优17号籽粒灌浆,延长灌浆时间,而甬优538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花后不同温度处理下供试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其变化与品种灌浆动态保持一致。花后前、中期低温明显降低甬优17号籽粒中IAA、ZR含量,显著增加GA3、ABA含量;而对甬优538显著下降GA3含量和略增加IAA、ZR含量,这可能是籽粒正常灌浆的主要原因。生产中可通过适宜的激素调控措施来提高水稻籽粒低温灌浆。  相似文献   

16.
安元明 《耕作与栽培》2009,(5):49-49,63
2005年新窑乡桥梁村部份农户种植遵玉3号喜获丰收。2006年桥梁地坝核心示范区内的农户争先抢种遵玉3号,为减、省农事操作,多数农户愿意直播。为对照直播单株与育苗定向单株的区别误差,以及寻求最佳直播密度,特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稻油两熟制生产需要,选取最近几年新通过审定的 11 个水稻品种,以生产应用面积较大的甬优 1540 为对照,开展了水稻品种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制约稻油两熟制下水稻品种的 2 个重要因素,生育期与产量之间矛盾明显,从产量和生育期综合排名看,春优 927 为稻油两熟制下水稻的优选品种,其次为甬优 7872、甬优 31、华中优 1 号和甬优 1540(CK);而甬优 7860、嘉丰优 2 号生育期较长,中浙优 H7 产量偏低,不建议选用。  相似文献   

18.
甬优12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甬优12号系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选育的籼粳杂交超级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天台县2009年开始引进种植,表现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株高适中,功能叶寿命长等突出优点。现将甬优12号在天台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鉴定我县引进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适应性,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好的新组合。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崇头镇、赤石乡、元和街道、紧水滩镇、石塘镇进行了平原稻区杂交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参试组合本试验参试组合有中浙优10号、甬优17、甬优1512、Y两优2号、浙优18、甬优12等新组合,以中浙优1号为对照。2试验设计及经过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每区面积89m2,一字形随机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植株抗倒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植株倒伏的差异,在稻麦两熟制下,以2个常规粳稻(常农粳7号、超级稻南粳44)和2个杂交粳稻品种(甬优2638、甬优7号)为试材,设置水直播点播和条播2种方式,于齐穗后30 d,研究了不同直播方式高产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条播方式水稻倒伏比例较大,水稻植株基部第2,3节间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点播方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条播方式倒伏指数显著较高。点播方式水稻株高、重心高度高于条播方式,但相对重心高度低于条播方式。点播方式水稻基部第1,2节间长度显著小于条播方式,基部3个节间的茎秆内径长均显著高于条播方式,除基部第1节间外,基部第2,3节间外径长和茎壁厚度点播方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点播方式基部第1,2节间单位节间干质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上述茎秆性状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有较大差异。直播水稻茎秆的抗折力和倒伏指数与水稻茎秆基部节间长、茎壁厚、节间充实度等性状密切相关。点播方式水稻具有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较厚,且充实度好的特点,是其抗倒伏能力强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