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粳稻在湖南省作晚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加快形成"早籼晚粳"的双季稻生产格局,特引进粳稻品种开展适应性研究,以期选择出优质、高产、高抗,适合湘南地区的中晚粳新品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粳稻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春优84、晚粳30和晚粳19可选择作为湘南丘陵区晚粳种植品种,产量分别达到558kg/667m2、605kg/667m2和663kg/667m2。  相似文献   

2.
<正>塔粳3号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而成的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组合为云粳优3号//云粳优3号/云粳4号。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25号。一般产量650~750kg/667m2,高产可达800kg以上。适宜云南省海拔1500~1850m的粳稻区种植。1选育经过2004年在昆明基地用云粳优3号作母本,与云粳优3号/云粳4号品系作父本杂交(F0),同年冬季在海南冬繁加代获得F1种子;2005年在红塔区黄官基地种植(F2),2006年在红塔区王大户基地种植(F3),2007  相似文献   

3.
粤优93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粤泰A与恢复系R938配组育成的杂交稻组合,200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省引种试验.2001年由信阳市种子管理站引入豫南地区,多年来在河南省豫南稻区试种、示范及大面积种植,表现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中、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豫南稻区利用品种中抗性、品质及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之一,也是豫南地区主导水稻品种之一.现就在我区的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连嘉粳1号是连云港市农技推广中心从秀405突变单株中系统选育出的中粳水稻品种,2001年参加全国北方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15.6/667m^2,因优质高产,2002年破格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69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3.4%,同年区域试验产量为627.8kg/667m^2.较对照增产3.7%。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豫北、鲁南、苏北、安徽淮北及陕西西安等地种植,尤其适于肥水条件较好的高产地区。  相似文献   

5.
抗病高产水稻新品种阳光200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光200是采用系统选择法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在2003~2004年山东省区试中,平均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23.6%,在2004年生产试验中,平均比对照增产20.4%,增产极显著,最高产量达843.5 kg/667m2,并具有抗逆性强、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熟期较早、米质较优等特点,于200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阳光200水稻新品种将对我省乃至黄淮海稻区的品种更新更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武香99-15(有芒)是经复合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系.2000年本公司引进试种,667m2产量在550kg左右,最高田块达650kg以上.2001年667m2产量一般在600kg左右,高产田块超过700kg.据中国水稻所测定,其米质达到优质米三级标准.近两年,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区农业部门组织的米质鉴定和品尝,该品种名列前茅,是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D优3138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运用米质优良的不育系D62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R3138为父本进行测交组配选育而成。该组合育成以来在河南省南部稻区进行试验示范种植,一般每667m2产稻谷600kg左右,最高产量超过800kg,2014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4012)。该组合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广适多抗米质优特点,深受豫南农户和市民喜欢,现将2014年、2015年田间种植  相似文献   

8.
扬农啤7号(原名苏B0505)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于2005年育成。2010年2月江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苏鉴大麦201001。该品种于2010年由江苏申川种业有限公司引进,上海市川东农场种植业中心并在第一、二、五、七作业区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1产量表现2010年秋播,七区播期10月30-31日,667m2播量9.25kg,播种面积29.48hm2;一区播期11月2-5日,播量11.5kg,播种面积46.23hm2;二区播期11月6日,  相似文献   

9.
《种子》2006,(2)
中优44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引进质不育系中9 A与自育广亲和恢复系成恢448组配而成的优质早熟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稻:2003061。1产量表现中优448于2000~2001年参加四川省中籼早熟组区试,平均单产468.6 kg/667 m2,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11.57%。2001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晚籼优质早熟区试,平均单产501.38 kg/667 m2,比对照汕优64增产5.57%。在川西平原作早熟中稻栽培,一般单产500~550 kg/667 m2。2主要农艺性状该品种在川西平原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5 d,株高95 cm,穗长23 cm,成穗率65%,穗…  相似文献   

10.
武运粳24号(原名泰粳394)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农垦57/桂花黄//9746(早熟株)复合杂交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新品种。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1 种植表现1.1 好种1.1.1 不同种植方式均可获得理想产量适合各种稻种方式,生育期149~153d。作直播稻产量9 300kg/hm2,作机插稻产量稳定在10 500kg/hm2左右。1.1.2 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该品种基部节间较短,茎秆粗壮,坚韧有弹性。  相似文献   

11.
苏优22系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A×R1618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好为一体的有突破性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产量表现2003年度参加江苏省杂交晚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88.8kg/667m2,比对照86优8号增产14.8%,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3位。2004年续试,平均产量615.5kg/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华粳2号的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华粳2号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在江苏淮北稻区800kg/667m^2以上播期范围为5月1~15日,栽插密度1.7~2.4万穴/667m^2,施氮量22.5~30kg/667m^2。为提高群体质量和效益,适宜播期为5月1~8日,栽插密度2.2~2.4万穴/667m^2,施氮量21~23kg/667m^2。  相似文献   

13.
新粳优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母本新稻97200A和父本新恢3号杂交育成的河南省第1个纯自育的杂交粳稻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好,于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1。通过合理安排播差期、调节父母本抽穗期、加强肥水管理、构建父母本最佳群体等措施,提高了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探索总结出新粳优1号高产制种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高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崔建民  李彦学 《种子》2006,25(3):84-85
红光粳1号系河南省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05001号。该品种适应我省黄淮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发展优质稻种植,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当年审定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于当前黄淮海主推品种豫粳6号,产量与其相当,据农业部2004年品质测定,综合评价达国家优质米1级,接近优质米黄金晴。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已将该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在新乡市大面积推广,2005年面积达670hm^2左右,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已将其作为苗头新品种在全省种子会议上发布,该品种有望成为黄淮稻区粳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黔油18号是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选育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江口县2004年开始引进推广,2005年推广面积达到0.146万hm2,平均单产108.6kg/667m2,比油研7号增产19.3%.实践表明黔油18号具有优势强,增产潜力大,株叶形态高大,抗倒伏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角果多,千粒重大,不易早苔早花和出油率高等优势.为进一步搞好黔油18号的示范推广,促进江口县优质油菜生产的发展,根据近年高产栽培经验,结合黔油18号品种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需肥特点,制定了江口县单产200kg/667m2的早播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中熟中粳稻新品种盐稻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稻8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H88-39(中间材料)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江苏省淮北中粳区域试验,平均667m2产626.2kg,比对照泗稻9号增产19.8%(极显著),居第2位;2002年续试,平均667m2产662.56kg,比对照泗稻9号增产12.93%(极显著),居第3位。2002年在参加省淮北中粳区域试验的同时,破格参加省淮北中粳生产试验,平均667m2产640.7kg,比对照镇稻88增产3.17%,居第3位。2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徐稻3号的不同密度,不同播期、不同施氮量进行研究表明,徐稻3号产量高、品质良、抗病性强,在江苏淮北稻区700kg/667 m2以上基本苗4.98~5.21万苗/667 m2,施氮量22.5~30kg/667m2.为提高群体质量和效益,适宜播期为5月1~8日,栽插密度2.2~2.4万穴/667m2,施氮量18~22kg/667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信粳18在豫南再生稻高产高效的最佳播期,研究5个播期处理对信粳18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粳18在豫南再生稻种植的适宜播期为3月9日—3月25日,最佳播期为3月17日,且在最佳播种期下,头季稻加再生稻稻谷产量可达827.0 kg·hm-2.说明最佳播种期能够有效促进信粳18再生稻产量三要素(有效...  相似文献   

19.
栽培因子对油菜"杂选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播期、密度、三要素、硼砂4个可控栽培因子,研究栽培因子与"杂选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出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通过各参试因子与其产量及构成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分析1.结果表明:播期、密度、三要素是主导因素.各栽培因子通过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杂选1号"在我县的最适播期为9月5日~9月11日之间,最适播种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三要素的最适施用量为12kg/667m2左右,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1.2kg/667m2左右,采用优化组合措施,杂选1号可获得194.3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黔油10号系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高产、抗病杂交油菜新品种。普安县于2000年引进示范种植,为了摸索稻田免耕栽培密度对黔油10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找出最佳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增产优势,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003—2004年度进行了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概况试验安排在雪浦乡老地村上高寨组杨春恒家责任田中,试验田总面积867m2,海拔1560m,年平均气温14℃,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阳光充足,排灌方便,黄泥田,肥力中等,前作水稻。1·2试验设计设4个密度处理,分别为4500株/667m2,6500株/667m2,8000株/667m2,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