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玉米新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水平的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别,玉米的株高、稳住高、空秆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夹角则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产量性状中,穗粗、穗长、行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虚尖长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千粒重和穗行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小;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向下的抛物线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兴黄单999的种植密度试验表明:密度对兴黄单999的产量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以3 400株/667 m2为宜,高于或低于该密度产量都有所下降;株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花生高产栽培适宜种植密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郯城县花生高产栽培合理种植密度,特进行了密度试验。通过试验表明,花生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密度后再增加反而减产,花生最佳种植密度为8 000~9 000株/667m2,可作为指导郯城县花生高产栽培的合理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4.
以新大豆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滴灌条件下密度对大豆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后期下降速度与密度呈现正相关;大豆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密度过大会影响产量.在密度为2.2万株/667 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共设置了5种密度处理,研究了密度对玉米新品种爱农007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再下降,群体产量潜力随密度提高而增加,但收获指数降低。该品种适宜密度范围是7.24~8.28株/m2。  相似文献   

6.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2004—2005年开展了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和肥料运筹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F1D4产量最高。在不同密度处理下马铃薯产量随马铃薯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产,马铃薯种植密度降低有利于形成大薯,平均单个薯重增加,提高商品性,提出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最低密度不宜少于60000穴/hm2,高肥下可适当降低播种密度,低肥下应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内Ⅱ优6号7个不同密度的试验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密度在0.9~1.5万穴/667m2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经密度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密度应在1.4~1.5万穴/667m2时产量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新品种襄玉1317为材料,采用4个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性状影响显著,密度间F值达极显著水平;(2)株高、穗位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行粒数、穗长和穗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秃尖长、空秆率、倒伏、倒折随着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穗行数和千粒重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所降低;(3)M2是最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施肥水平及群体结构对茄子单株和群体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茄子单株和群体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密度对群体产量的影响与施肥水平有关。在低肥时,密度应小,高肥时可适当提高密度,品种才能获得高产稳产。随着密度的逐步降低,个体补偿效应和群体补偿效应下降,施肥水平越高,补偿效应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鲜食粒豌豆‘云豌18号’在滇中不同海拔区域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良种配套良法提供依据,采用回归模型分析3个不同海拔试点不同种植密度对鲜食粒豌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拟合曲线均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呈上升趋势,当种植密度达一定量时产量达最高值,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保持相对稳定,之后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3个海拔试点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均为33万~42万株/hm2,海拔1545 m试点最佳种植密度为42万株/hm2,海拔1770 m试点最佳种植密度为33万株/hm2,海拔1970 m试点最佳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取了大田中的3种代表性种植模式进行密度对比的试验,以探索蓖麻最佳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蓖麻种植密度为1 900株左右的产量最高,产量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爆裂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爆裂玉米品种为试材,在5个密度下对其产量、穗部性状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在5.25万株到8.25 万株/hm2密度下,产量一直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3个品种在最高密度时产量达到4567.9kg/hm2~5596.0 kg/hm2,分别比目前生产上的6.0万株/hm2密度增产12.8%、8.4%和20.2%;随着密度的增加,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长和稳粗均呈下降趋势,但幅度均很小;出籽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呈抛物线变化,在6.75万株/hm2达到最高,继续增加密度则有所下降;增加密度可明显提高膨爆倍数,但不会影响粒度等级、爆花率和适口性,对花形影响较小;随着密度的增加,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蛋白质含量则呈减少趋势,但变化幅度均很微小,脂肪含量几乎不受密度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郯麦98超高产栽培提供合理的栽培密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大穂大粒型小麦新品种郯麦98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的栽培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在正常播期内,随着播量的增加,前期苗高、叶龄变化差异并不明显,但单株分蘖、次生根和鲜重变化比较显著,有效穗数明显增加,但达到一定的密度后再增加密度反而减少了有效穗数、抗倒性下降,穂粒数和千粒重也明显降低;郯麦98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因密度的增加而减产;郯麦98高产栽培最佳密度225~315万苗/hm2。  相似文献   

14.
华劲松 《作物杂志》2012,28(5):131-135
研究了攀西地区玉米/芸豆间作种植方式下,种植密度对芸豆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芸豆中后期群体田间小气候有明显的影响,种植密度从低到高,群体内相对湿度逐渐升高,温度逐渐下降,冠层上层CO2浓度减小,下层CO2浓度增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群体下层透光率(T)减小,叶面积指数(LAI)增大,但密度过大LAI峰值出现较早,高值期持续时间变短,下降速度快;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过大,产量反而下降。试验结果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15.6万株/hm2种植密度不仅能够保证个体生育状况和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而且能实现产量构成因素最佳配置,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获得高产,是攀西地区玉米/芸豆间作中适宜的芸豆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朝天椒不同品种定植密度试验,探讨新疆奎屯垦区朝天椒高产栽培最佳定植密度。以奎屯垦区主栽的‘艳椒一号’、‘艳椒808’、‘艳椒52’、‘艳椒408’4个品种朝天椒为研究对象,通过6个定植密度试验,研究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长发育时期、植株性状、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朝天椒始花期、结果期、始收期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延迟0~6 d,终收期却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提前0~9 d,株高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分枝数、开展度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本试验定植密度范围内,4个朝天椒品种单株结果个数、椒果纵径、椒果横径、单果鲜质量、单果干质量、单株干椒质量均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叶面积指数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万~6.5万株/hm2定植密度范围内,4个品种朝天椒均在定植密度为4.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定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艳椒一号’最佳定植密度为4.87万株/hm2,最佳产量为9304.74 kg/hm2;‘艳椒808’最佳定植密度为4.97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宜织金3号的种植密度,进行了5个不同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织金3号株高、穗长、茎粗、穗位高、穗行数、行粒数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秃尖长度随密度增加而变长。单产以密度为4000株/667m~2最高,达753.72kg/667m~2,密度增加或者降低单产均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江优919的适宜栽培密度,开展了不同宽窄行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江优919栽培密度为12688穴/667m2[(36.6cm+16.5cm*19.8cm)]单产最高,达610.21kg/667m2,此密度植株茎蘖数较多,成穗率和结实率高。拟合产量与密度抛物线y=0.000003x2+0.0721x+13692,栽插密度为12017穴/667m2时单产最高。在生产上建议江优919的栽培密度为12000~13000/667m2。  相似文献   

18.
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锐  朱平  王志敏  丛艳霞  勾玲  方立锋  赵明 《作物学报》2009,35(6):1097-1105
为进一步明确春玉米不同密度群体叶面积系数(LAI)特征参数的密度效应,以吉单209和郑单958为材料,于2005年和2006年在东北春玉米区(吉林)分别设置4.5~10.5万株 hm-2 5个密度和3.0~12.0万株 hm-2 7个密度处理试验,应用作物高产群体相对LAI动态普适模型方程y= (a+bx)/(1+cx+dx2)模拟分析不同密度对LAI动态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群体最大LAI在3.0~12.0万株hm-2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呈近似直线增大趋势,而最大LAI出现的时间随密度增加而提早;将LAI数据相对化处理后,不同密度群体的LAI差异在最大LAI之后较之前表现明显,高密度群体较低密群体LAI衰减迅速。全生育期平均LAI随密度增加呈显著线性增大趋势,而平均LAI与最大LAI的比率则随密度增加呈显著线性减小趋势。密度对模拟方程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邻密度差异不明显,间隔3.0万株 hm-2的差异显著;不同参数变化趋势不同,其中参数a接近“0”,受密度影响不大;b、c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d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全生育期群体LAI变化速率呈“N”形变化趋势,且与群体LAI变化及生育期对应,高密度群体LAI增加及衰减的速率均大于低密度群体,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为密度响应敏感期。由此可见,密度对春玉米全生育群体LAI动态具有调节作用,尤其群体LAI变化速率、最大LAI及其到达的时间、平均LAI及其与最大LAI的比率等重要特征参数对密度响应较为敏感,可作为对春玉米群体密度调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江淮地区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淮地区推广的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优质油菜品种为材料,设计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了品种、播期、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优质油菜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菜薹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密度、播期×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密度对菜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2)密度对菜籽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播期、品种×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综合评价以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x105株/hm2时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择最适栽培品种及栽培措施,通过毛白杨无性系区域化密度栽培试验(以4个无性系和7种栽植密度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河北威县营造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密度对无性系生长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从造林当年开始,树高、胸径在无性系间就具有显著差异,S86和BT17无性系明显优于1316和B331无性系;密度对胸径生长的显著影响在造林后2年出现,且显著程度随林龄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在造林后2~3年差异最大;密度×无性系互作对4年生林分胸径、树高的影响不显著;833株/hm2是4个无性系密植的最小底线,高于该密度无性系对胸径的影响,随林龄和密度增大而减小,低于该密度随林龄增大而增大、随密度减小而降低;高密度下无性系对树高的影响随林龄增大或密度减小呈先降低后增大趋势,低密度下随林龄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无性系对胸径遗传变异系数的影响在密度间差异不大,无性系×区组互作变异系数及基因型内株间变异系数2年生前在密度间差异较大;无性系×区组互作对树高遗传变异系数的影响随年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而树高在株间的变异系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以无性系均值计算的树高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不显著,以单株值计算的树高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差异显著,而2种方式计算的胸径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差异均极显著,在年龄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