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甘蔗花叶病病原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发生在云南蔗区的甘蔗花叶病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其病原呈现复杂性,既有线状或球状病毒的单纯侵染,又有线状和球状两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含线状病毒的样品中均可看到大量线状、略呈弯曲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大多数长度约为750nm,具有典型的马铃薯Y病毒科病细胞病理特征:在细胞质内存在大量风轮状、卷筒状内含体。血清学鉴定17份样品,其中10个样品与马铃薯Y属病毒合成抗体呈阳性反应,根据马铃薯Y病毒科特异性简并引物设计对其中5个样品进行RT-PCR,扩增产物与预期结果一致,这表明病原属马铃薯Y属病毒;另7个样品则与马铃薯Y病毒属合成抗体呈阴性反应,表明它们所带病毒是马铃薯Y科病毒但不是马铃薯Y属病毒。鉴别寄主测定从各地采集的5个样品,在供试的13个甘蔗及其近缘属鉴别寄主上,其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1号分离物侵染力最强,共侵染10个鉴别寄主,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2.
对香茅花叶病的侵染性、病原形态、物理性质及寄主范围等进行了研究。测定6科40种(品种)植物,发现禾本科的玉米4个品种、高梁3个品种和甘蔗等被侵染发病,表现系统花叶症状。其余5科32种(品种)植物不表现症状。病原钝化温度为55℃,稀释限点为10~(-2)—10~(-4),体外存活期为1d。用病叶粗提纯液制样,在电镜下可观察到许多线状病毒粒子,测量其大小为9.7×750—800nm。在受侵染的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看到同样的病毒粒子和风轮状或片状聚集体的内含体。结果表明,引起我国香茅花叶病的病原属于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3.
4.
大豆花叶病若干抗性鉴定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林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93,12(2):131-136
  相似文献   

5.
海南西瓜三叶枯病的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三叶枯病是海南省西瓜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病害。通过对该病菌原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和寄主范围的测定,鉴定出西瓜三叶枯病的病原为极孢属。采用含毒介质法,进行了8种药剂对该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扑海因和代森锰锌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7.
1986—1990年对943份苎麻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花叶病鉴定,鉴定出无病材料有沅江肉麻、青脚麻、黄壳红等29份;占鉴定材料的3.08%;抗病材料有大叶白、青家麻、龙泉青麻等178份,占鉴定材料的18.88%;其中如红皮小麻、玉山麻等一些种质是具有良好农艺性状的抗源材料,可供生产或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是侵染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害病原有多个病毒种类,主要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由禾谷多黏菌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为害。为明确该病害在山东的最新分布状况,于2013-2016年采用田间调查,结合dot-ELISA和RT-PCR检测等方法对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主要分布在鲁南地区,而鲁中、鲁东、鲁北等为零星发生区。WYMV主要分布在临沂、济宁、泰安和枣庄等地;CWMV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临沂和德州等地;烟台、威海、青岛、临沂为两种病毒的混发区。对CWMV主要分布区域(文登、荣成、胶州、莒南、平原、沂水、福山)的CWMV的CP基因进行系统进化聚类分析发现,CWMV的CP基因同源性为94.7%~98.3%,在进化树中聚类为两组,其中,平原、文登、福山和莒南分离物与日本分离物(登录号:AB299272.1)亲缘关系较近,沂水、荣成和胶州分离物与江苏大丰分离物(登录号:EF121374.1)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品种(系)供育种和生产应用,自1997年起对425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和384份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进行了连续多年的梭条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25份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中有54份表现高抗,占12.7%,116份为中抗,占27.3%.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表现高抗的有102个,占26.6%,中抗的有71份,占18.5%.不同省份之间出现高抗品种的比例差异很大,来自陕西和山西省的绝大部分小麦品种均表现高抗,而来自四川、江苏、湖北的小麦品种中出现高抗的品种较少.通过系统选育和采用抗感品种间杂交,后代进行严格选择,均可以育成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湖北省四个地点的马铃薯青枯病样本,对其病原物的菌落形态、碳水化合物利用、显微形态、鞭毛引物序列、演化型以及致病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培养基上检测得到16个病原物菌落符合青枯菌菌落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圆形,隆起,中间红色,乳白色分泌物,并伴有褐色物质;显微观察16个病原物中仅有6个病原物具有短杆状、两端钝圆的特点;而其中能够通过PCR扩增得到鞭毛序列的病原物仅有源自武汉的HZ4-14和HZ5-1,序列比对发现两者序列一致且与GMI1000等已测序青枯菌株同源性达到99%;演化型测定结果显示HZ4-14和HZ5-1均能得到144 bp的目标条带,为演化II型;利用四种不同马铃薯材料试管苗伤根接种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均具有一定致病力。结果表明,引起湖北省武汉市青枯病的病原物为雷尔氏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生理小种2号,演化II型(美洲组)。  相似文献   

11.
海南香蕉花叶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结果表明,海南香蕉花叶病的病原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CMV)。该病毒可通过莴苣指管蚜、玉米蚜和豆蚜传播。首次发现假败酱、白落葵、鸡蛋果三种植物是人工接种的新寄主。该病毒可制备抗血清,效价达1:128。抗血清与提纯病毒进行琼脂双扩散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特异沉淀带。制备的抗血清可用于检测香蕉种苗及繁殖材料的带毒情况。  相似文献   

12.
爪哇白豆蔻青枯病是近年来在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病害。通过对病害的诊断和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的进一步测定,确认本病的病原菌是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根据本病菌的供试菌株对6种糖、醇的利用情况,认为本病菌株属于Hayward的生物型Ⅲ。  相似文献   

13.
14.
刘志昕  郑学勤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2):93-97,T000
对海南产区感染花叶病的香蕉病株进行生物学分离获得一种直径为28—30nm的球形病毒分离物,该分离物汁液接种可引起香蕉花叶症状,并侵染一些黄瓜花叶病毒(CMV)的诊断寄主植物,提纯病毒外壳蛋白由一种分子量约为3.2×10~6道尔顿的亚基构成,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物和CMV有血清学关系,根据这些性质该病毒分离物被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毒源以采用干燥病叶在-15—-17℃条件下保存15天为宜,病叶与缓冲液比(g/V)为1:20。二片子叶展开时接种,其发病率较高,出现症状时间适宜。采用病株症状严重度及病叶量2个因素确定抗病5级标准,并以病情指数划分5个抗性等级。本研究提出的抗性鉴定方法可取得品种间及年份间具有可比性的抗性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6.
胡椒花叶病是我国胡椒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病害。试验表明:土壤、种子均不传病,病组织汁液摩擦接种也不传病,人工嫁接可传病,但胡椒栽培一般不采用嫁接,因而不是传病的途径。通过对海南儋县胡椒园一种常见的棉蚜(Aphis gossypii)进行传毒试验,获得成功,证明棉蚜是我国胡椒花叶病的传毒介体之一。带病的插条(种苗)也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十省(区)大豆病毒毒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益军  侯庆树 《大豆科学》1995,14(3):246-250
采自5省(区)大豆病毒病样本61份,经汁液接种鉴别寄主鉴定以及免疫双扩散测定,大豆花叶病毒(SMV)单独侵染的样本39份,黄瓜花叶病毒(CMV)单独侵染的样本12份,SMV和CMV复合侵染的有7份。从10省(区)获得的大豆病毒病种子传毒率为2.70%-14.68%,生物测定和血清学测定(免疫双扩散或ELISA)的种传样本44个均为SMV。选择各地有代表性的SMV典型症状分离物,在电镜下观察粒子长度  相似文献   

18.
大豆对SMV数量(程度)抗性的综合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选用63个不同抗性类型的代表品种,进行接种大豆花叶病毒病,分析了品种发病率、病级、潜育期和病害扩展速度4个数量抗性组分的遗传变异特点,以4个组分为基础指标,对63个品种的程度抗性进行了聚类分析.发现在距离约为0.38时,63个品种被分成免疫、高抗、中抗、中间、中感和高感6种类型,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各抗性级别的判别函数;另外,利用发病率、病级和接种至最大病情的天数构建了度量数量抗性强弱的综合病情指数(SDI),提出各抗性级别的临界标准;并对同一批材料聚类和判别分析分级结果与综合病情指数分级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可取得类似的分级效果,而综合病情指数是对感病对照的相对统计量,不受时间、地点和批次的限制,便于不同环境下品种抗性的鉴定以及品种间抗性的比较,且简单易行.因此,综合病情指数可作为对SMV数量抗性鉴定的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物学纯化与血清学鉴定(ELISA)得到5个大豆花叶病毒(SMV)分离物,利用RT-PCR法扩增其外壳蛋白(CP)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5个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95个核苷酸,编码产生26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1%~97.1%,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2%.结合5个分离物在8个大豆品种上的致病性反应得出,5个分离物在8个鉴别寄主上的致病性反应和序列差异的比较表明,分离物在8个鉴别寄主上致病性反应相差越大,其CP基因氨基酸序列差异就越大,由此证实SMV的CP基因与致病性反应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