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上海市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抗菌药物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无论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还是提高畜牧业产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甚至是滥用,也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呈现出高水平、多重耐药、交叉耐药的发展趋势,后果非常严重。一方面,它可以造成疾病防治的失败;另一方面,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如果是病原菌则直接导致人类疾病治疗的失败,如果是非病原性耐药菌则可能在人体中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病原菌而引发疾病,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在人类感染性疾病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耐药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一般临床应用抗菌新药3~12年后开始出现耐药性,有的应用之初即出现耐药菌。抗菌药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提高畜牧业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动物使用抗菌药导致大量耐药菌出现,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兽用抗菌药是能防治动物疾病和人畜共患病,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并且起到降低食品中病原细菌的污染保障食品供应的作用的药物。兽用抗菌药虽然会产生兽药残留和耐药性等问题,但在国家政策制定的"最高残留限量""休药期"等制度的制约和"残留监控"等手段的监控,"禁抗"的理论就有些过于绝对化了。兽用抗菌药的使用导致人体耐药病原菌治疗失败的风险尚且没有明确的证据定论,且禁  相似文献   

4.
动物应用抗菌药的风险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品动物因大量应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菌株,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为此欧盟对多种促生长抗菌药颁布了禁令,导致了动物治疗用抗菌药的急剧增加及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降低。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强调必须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加强抗菌药药效学及药动学研究,健全食源性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系统等。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添加抗菌剂,实际上等于给动物持续低剂量口服用药,动物机体胃肠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肠道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人们不仅在动物和人体中分离到相同的耐药细菌,而且发现动物源细菌和人体细菌,甚至不同菌种中携带有相同的耐药基因.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耐药性细菌有可能随动物产品进入厨房和餐桌,进而传递给人,或将耐药基因传递给人病原菌.有些细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一旦在动物体产生了耐药性,此类细菌再感染人时,抗生素治疗效果会大大降低,甚至失败.因此,动物细菌耐药性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其与人类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滥用造成动物源耐药细菌大量产生与传播,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我国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对于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关注度亟待加强。本文将从浙江省近年动物源大肠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沙门菌、弯曲杆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的分离情况、耐药情况以及所发现的获得性耐药基因方面进行综述,为畜禽养殖行业的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完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为抗菌药减量化行动提供依据,以期更好地遏制浙江省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在动物生产上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且动物源耐药菌极有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和动物性食品(肉制品和奶制品)传给人类,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也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畜禽病原菌,常引起腹泻、尿道感染、腹膜炎,甚至败血症等.此外,大肠杆菌也是肠道菌群的共生菌,食品动物中治疗或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给肠道中的大肠杆菌造成一种选择性压力,导致大量耐药大肠杆菌的出现,因此共生型大肠杆菌常作为抗菌药物选择压力的一个指示菌.肠道的内环境也为耐药基因的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共生型大肠杆菌作为一个可能的耐药基因储存库,在耐药基因的传播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用抗菌药因其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而被大量使用,但用药不合理所导致的细菌耐药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潜在危害.本文对上海市近年来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的情况、实施效果及积累的经验进行阐述,旨在为减量化行动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抗菌药物在养殖业的广泛使用引起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加重与广泛传播。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流行不仅加大畜禽疫病的防控难度,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动物源耐药菌还可通过食物链感染人体或将耐药基因转移至人体病原菌,给食品安全和  相似文献   

10.
随着饲料业、养殖业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兽医治疗细菌性疾病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穿梭或交叉用药,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此外,饲料中尤其是高档饲料中,添加大量高档抗生素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导致动物长期低剂量采食抗生素,使体内大量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不断向环境中排放,造成环境中耐药菌数量大幅度上升,由耐药菌引发的疾病也显著增加。有的甚至加至治疗量,导致一旦猪群发生细菌性疫病即到很难找到有效治疗药物的地步。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而导致抗生素疗效下降,细菌病危害加重。专家指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居高不下,而且耐药菌产生之快、传播之迅速、耐药率与耐药水平之高是以前少有的。如果说以前抗生素的神奇功效令我们对许多传染病信心百倍的话,那么进入90年代已经出现了令我们手足无措的困境。特别是近两年,医学和兽医临床上又出现了超强耐药、多重耐药性病原菌,危害更加严重,几乎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因此,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畜健康的重要因素,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