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30年宝鸡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生态安全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宝鸡市近30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法对宝鸡市城市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能体现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因子与城市生态安全之间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变好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宝鸡市生态环境仍处于不安全状态、存在诸多问题的现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良化城市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是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运用BP神经网络对延安市1988-2009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应用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对延安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与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构建了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的定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延安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最后就如何加速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减小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使城市朝着健康有序、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渭南市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压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2009年有关统计数据为依据,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地域景观四个方面,构建渭南市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渭南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同时引入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对渭南市生态环境压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对它们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09年渭南市城市化综合水平持续提高;(2)生态环境压力与城市化综合水平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3)生态环境压力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回归方程为y=30.105+37.988x,在a=0.05信度水平通过检验,实现了对二者之间的定量描述,以期为渭南市未来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从城市化的内涵出发,利用城市化水平的人口测量指标,研究了城市化加快与耕地资源减少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分析了1993~2002年间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变动情况,以及西安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相关性。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总结出引起西安市耕地资源减少的各种原因,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只有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措施才能够协调城市化加快与耕地资源减少的矛盾,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市化与城市资源压力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脱钩"和"复钩"理论,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实证分析了北京市城市化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化与城市资源压力总体呈现"双增长"特征,二者在绝大多数年份里都处于扩张性"复钩"状态,且存在从城市资源压力到城市化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这表明当前北京市城市化仍较多的依赖于城市资源消耗,建立有助于节约资源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是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动态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浪  任志远  刘焱序 《干旱区研究》2013,30(6):1144-1149
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因子进行特征提取,采用灰色预测方法来构建预测指标,运用MATLAB软件建立的BP神经网络进行耕地面积预测。结果表明:经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结构简单、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对西安市耕地资源的预测精度较高,可靠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预测结果显示,西安市2013年的年末耕地面积为248 826.67 hm2,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是西安市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在西安市城市发展过程中耕地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利用在城市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必要性,并结合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特点选择18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包头市1998-2007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后针对结果给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安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次分析模型为基础,综合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频度统计法、多因子比较法和专家评价法等多种方法提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以西安市近十年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评价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从1998年到2008年,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上升,生态环境良好。据此可以为...  相似文献   

9.
城市现代化是现代化在城市这个特定空间地域上的投影,是城市化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根据城市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构建了鄂尔多斯市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模型;运用AHP法,从经济、社会、人口、市场、科技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鄂尔多斯市2000-2008年的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析。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8年,鄂尔多斯市城市现代化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计算了宝鸡市55年来人口城市化水平,并与陕西省关中地区、陕西省其它城市以及全国几个重点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宝鸡城市化发展趋势与关中地区基本一致;人口城市化水平全省排名第四位;与全国重点城市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进一步分析宝鸡城市化水平与GDP之间的关系及增长趋势,得出二者的相关关系。在分析宝鸡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上给出宝鸡市良性发展城市化的提升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地表水水质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郎海鸥  周杰 《干旱区研究》2007,24(4):460-465
对西安市1991-2000年各河流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各河流中未出现过好于III类的水质.河流的污染物主要以石油类和非离子氨为主.选取城市化率、建成区面积和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作为西安城市化进程的代用指标.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城市化过程中的5个代用指标均是造成地表水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但各自影响的污染物种类有所差异.90年代,在加强了环保力度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西安市地表水水质污染指数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依据1997-2006年西安市城镇居民和非城镇居民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生态足迹供需变化的影响,旨在探寻引起生态足迹供需变化的城市化驱动机制,以期为西安市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1997年至2006年,西安市的人口城市化率由40.4%增加至45.7%,人均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1.31hm2增至2006年1.64hm2,共增加了25%。人均生态足迹和城市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万元GDP生态足迹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采用二次多项式方法对人均生态足迹和与城市化率的关系进行了拟合。推算出当城市化率达到50.66%时人均生态足迹达到拐点,即人均1.74hm2。同样采用多项式方法对人均生态足迹和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拟合,推算出当人均GDP达到2.67万元时,人均生态足迹达到拐点,此时人均生态足迹为1.79hm2。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调控城市化进程,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加大新型能源的推广力度,不断推广高科技农业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城镇化与水资源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城镇化的发展与水资源密切相关,实现两者的协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河西走廊20个县(区)为研究单元,构建城镇化与水资源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赋权计算河西走廊2000、2005、2010、2013年的城镇化水平和水资源效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协调发展模型,分析4个时间节点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及其时空格局和两者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状态不稳定,变化显著;水资源效益呈现出分散的时空格局并保持相对稳定,且河西走廊及其3个内陆河流域的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效益差异明显。同时,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效益的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协调发展类型主要为低和较低,且3大内陆河流域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西安城市化进程与环境生态问题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通过对西安城市化过程的分析,得出50年来西安城市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停滞阶段和稳步上升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基本同步,回归分析表明:西安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对数呈正比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加速了城市化的推进。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系。伴随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耕地面积减少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生态问题,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分析,指出实现西安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Urban develop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is largely constrained by fragile physical environmen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urban settlement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for oasis urban development and water-land resources at the northern slope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a coupling degree model.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gree and change in regional use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are different among the studied cities/counties during their development.The built-up areas of these cities/counties have changed little with increasing populations and urbanization levels,which well reflects that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is limited by oasis areas.Per capita amount of water supplied,however,presented a trend of slowed growth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urbanization.Water consumption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accompanied by enhanced water use efficiency.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can be assessed through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oasis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A high coupling degree represents a high level of comprehensive urban development and use of water-land resources.Alternatively,a low coupling degree denotes a low level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water-land resource use.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论证了城市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且根据其耦合特征,构建了耦合理论体系。通过对西安市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度的分析,表明:1988-2007年耦合度从0.25上升到0.58,系统经历了两个"S"型演化周期,跨越了低级耦合、颉颃阶段,2005年达到磨合阶段;耦合系统在1993-1995年、1999-2000年两个时间段分别受到环境与资源瓶颈的约束。城市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周期性与波动性的特点是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反馈综合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