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有效提升我省竹林碳汇能力,科学指导经营策略,该文分析了浙江省“十三五”期间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碳储量变化规律。【方法】以2016—2020年期间浙江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样地中的毛竹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样地和随机抽样相结合开展竹林碳储量调查与统计,分析了我省毛竹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毛竹林面积、林分总株数、立竹量3个指标总体均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分别从2016年的80.71万hm2、297 888万株和3 413株·hm-2,增长到2020年的82.82万hm2、326 644万株和3 603株·hm-2;(2)乔木层碳储量从2016年的2 455.19万t增长到2020年的2 878.23万t,年均占比超过92%,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碳储量占比从2016年的7.05%下降到2020年的6.33%;(3)毛竹碳储量总体估计精度达到90%,从2016年的2 689.01万t增长到2020年的3 096.78万t,林分碳储量占比达到98%以上。【结论】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于2021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基于江西竹产业发展基础,提出推进竹资源培育精准化、竹加工业发展集群化、竹文化产业化、竹基础设施便利化、竹科技现代化、竹产品品牌化6个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实施竹产业“千亿工程”,争取财政、科技、税收、金融保险及惠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争在2025年之前实现如下发展目标:竹林面积稳定在106.67万hm2,活立竹株数达到180株/667 m2;攻克一批竹产业核心技术,培育10家竹业国家重点林业龙头企业、35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建成5个竹产业集群、5个竹产业示范园区;实现全省年产大径级毛竹2.5亿根;创建竹主题森林康养基地5处以上,建设竹科普、文化、教育基地10处以上;新增林区生产经营道路2.7万km,全省林道网密度达到4 m/hm2;全省竹产业公共品牌具备一定知名度,区域性竹产业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达到5个以上;竹业综合产值达1 000亿元。文章结合江西竹产业发展现状,从《意见》出台的意义、主要内容、政策保障等方面对《意见》进行解读,以加大对《意见》的宣传力度,更好地推进《意见》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为756.27万hm2,占森林面积的3.31%;其中毛竹林面积527.76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69.78%。全国有20个省份有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3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四川、广东、广西和安徽8个省份,面积合计678.50万hm2,占全国竹林面积的89.72%;有13个省份有毛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7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湖南、江西和浙江4个省份,面积合计421.64万hm2,占全国毛竹林面积的79.89%。与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增加115.11万hm2,增幅为17.95%;其中,毛竹林面积增加59.98万hm2,其他竹种面积增加55.13万hm2,增幅分别为12.82%和31.80%;竹林面积增加在10万hm2以上有湖...  相似文献   

5.
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中国竹资源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8,他引:6  
中国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中国竹林面积为641.16万hm2,占森林面积的2.94%,其中毛竹林467.78万hm2、占竹林面积的72.96%。文章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其中竹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历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分析了竹资源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垦复与砍灌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和竹林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安徽霍山县开展了林地垦复和砍灌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和竹林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连续3年监测结果表明:垦复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1~2年生竹胸径、1~2年生竹比例、立竹度等指标分别为9.88 cm、9.96 cm、44.30%、2 918株/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67%、5.29%、8.45%、450株/hm2;砍灌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1~2年生竹胸径、1~2年生竹比例、立竹度等指标分别为9.82 cm、10.67 cm、27.26%、3 293株/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81%、6.17%、23.29%、475株/hm2。研究表明,抚育措施可促进毛竹林生长,优化竹林结构。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湄潭县属于典型的适竹少竹县,现有竹林面积4 691.3 hm2,新增竹林潜力较大,可以通过退耕还竹、低效林改竹和"四旁地"造竹新增竹林15 600 hm2,达到20 291.3 hm2的竹林总量。发展竹产业存在竹林分布零散、利用率不高、加工基础薄弱等问题,但也有立地条件和土地资源等适宜竹林培育的优势条件。由此文章提出了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分类培育,提高现有竹林质量;挖掘土地潜力,规划培育笋、材、景观兼用竹林;扶持笋竹加工,开发竹产品市场;强化科技服务,保障竹产业技术需求;设置管理机构,有序推动竹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金寨县毛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寨县是安徽省的林业大县,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竹林面积近2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占竹林面积的67%。近年来,金寨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竹产业,不断延伸竹产业链条,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目前金寨县仍存在许多制约着竹产业发展的障碍,文中分析了金寨毛竹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优势,对毛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4种伐桩处理强度(0株/hm2、225株/hm2、450株/hm2、675株/hm2)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毛竹用材林的生产力和竹材质量;随伐桩处理强度加大,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强度;在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毛竹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伐桩未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 > 10 cm)新竹密度是伐桩未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比伐桩未处理林地增加1.8 cm。此外,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中、小径级新竹的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食用菌栽培产业发展现状,采用入户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吉县毛竹林下食用菌栽培产业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发展毛竹林下食用菌栽培面积19.24 hm2;毛竹林下食用菌栽培经营主体分别有家庭林场(农场)2家、毛竹专业合作社14家、企业3家,共计19家;食用菌种类由一个食用菌种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发展到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黑皮鸡枞菌Oudemansiella raphanipes、灵芝Ganoderma Lucidum、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等多个食用菌种共同发展;竹荪可产954.63 kg·hm-2·a-1,按干竹荪500元·kg-1计算,经济效益可达47.73万元·hm-2·a-1,大球盖菇可产19 625 kg·hm-2  相似文献   

11.
利用快鸟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结合现地调查对德宏州5县范围内竹类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德宏州境内共有本地竹类20属,82种。德宏州共区划竹林小班8 090个,竹林面积达7万hm2。  相似文献   

12.
毛竹生境引入格氏栲对林分涵养水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南方现有毛竹纯林的生态功能十分脆弱,为探索毛竹林定向改造及生态林重建途径,恢复与建立竹阔复层混交林,在毛竹纯林中栽植格氏栲,研究林分涵养水源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竹适宜的保留密度为2 400~3 600株/hm2,格氏栲栽植密度为900株/hm2;栽植格氏栲10 a后,竹阔混交林的土壤密度显著下降,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大幅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渗透性能与抗蚀强度大幅提升,林分涵养水源功能明显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生态功能区毛竹纯林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区笋竹林定向改造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山县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为重要的山区县和林区县。竹林资源是霍山县的一大资源优势,现有毛竹面积40万亩,总立竹株数6000万株,平均每亩150株,竹林占全县有林地面积215万亩的18%,立竹平均胸径9.1cm、最大胸径17.8cm。霍山是长江以北唯一的毛竹分布大县,有“江北毛竹第一县”之称,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4.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灌溉次数、施肥量和立竹密度对博爱县斑竹笋产量、竹笋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斑竹发笋指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以施肥量为主导因子,其次是灌溉次数,立竹密度影响最小;不同因素对发笋指标影响程度不一样,施肥量对各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灌溉次数对发笋数量影响显著,对鲜笋产量影响不显著,立竹密度影响均不显著;影响发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施肥量>灌溉次数>立竹密度;3个因素对提高斑竹笋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灰分含量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斑竹笋品质。获得最多发笋数量、鲜笋产量的处理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3 00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提高斑竹竹笋品质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5次/年;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5 000~7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自然分布竹类资源19属60种,天然竹林面积14 317hm2,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5.92%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竹类资源的种类与分布、人工栽培与利用以及迁地保护等方面研究,并在园内建立了一个面积为8 hm2竹类资源迁地保护区。到目前为止,已从中国热区和东南亚国家收集保存竹类资源27属211种,现已有11种开花结果,用其种子繁殖育苗并栽培同一区内,长势较好,该竹类资源的迁地保护已成为中国从事竹类资源植物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基地,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贮备。  相似文献   

16.
龙游县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毛竹更是县域一大特色和优势。全县现有竹林面积37.1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1.1%,其中毛竹35.5万亩,毛竹总立竹量5500万株,年产竹材1000万支,年产竹笋2.5万吨。竹区农民人均年收入5120元,其中竹业收入占80%,以笋竹加工为主的规模企业和专业乡镇、村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10月,被评为全国30个“中国竹子之乡”之一。龙游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竹子之乡”和全国闻名的水煮笋和竹板材加工的集散地。发展目标为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全县竹产业的发展水平,县委、县政府提出以“打造中国笋竹加工基地”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绍兴汤浦水库库区因长期封育造成毛竹水源涵养林自然退化的现状,通过3年的恢复试验,提出了一套适合此类退化毛竹林快速恢复和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即保持3450~3750株/hm2的林分密度,并于每年6月初施以生物肥料2400kg/hm2,2月底和9月初各施复合肥(4份尿素:3份P肥(过磷酸钙):1份K肥(氯化钾)的配比肥料)300kg/hm2;可使退化毛竹林的新竹产量和林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金佛山方竹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竹种,云南省镇雄县有金佛山方竹林面积为3.23万hm2。多年来,由于竹农过度采笋,而忽视竹林的科学经营,导致大面积竹林低产低效。文章分析了镇雄县金佛山方竹低效林的成因,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评估了低效林改造效果,以期为提升竹林质量、提高竹林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埃塞俄比亚竹资源丰富,有竹林面积147万多hm2,约占全球竹林总面积的5%、非洲竹林总面积的40%。埃塞俄比亚的竹制品加工以传统作坊加工为主,工厂化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竹产业发展面临着竹林缺乏经营、市场发育不良、竹产业链不完善、科研和技术推广薄弱等问题。在国际竹藤组织多年的协调努力下,特别是“中非竹子中心”的成立,埃塞俄比亚的竹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埃塞俄比亚竹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竹产业,竹制品市场需求大,同时有着良好的投资政策。因此,建议企业和投资者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发展竹产业。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撑绿竹新竹胸径、竹高、产量的影响,在贵州省习水县设置了不采伐(处理A)、中度间伐(处理B)、强度间伐(处理C)3个采伐强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C的新竹平均胸径低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A和处理B的新竹竹高均高于处理C,处理B的新竹产量最高为18.15 t/hm2,其次是处理A为15.62 t/hm2、处理C最低为10.91 t/hm2。撑绿竹林中度间伐有利于新生竹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