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桉树(Eucalyptus spp.)间种牧草桂牧1号杂交象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Pennisetum purpureum)、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的6种复合经营模式为处理,以桉树纯林为对照,分别于造林初期、中期和后期,分析桉树人工林间作牧草复合经营模式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筛选出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较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期相同土层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量氮、磷、钾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同一时期,各模式0~20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大于20~40cm土层,土壤容重则相反。随着造林时期的变化,在相同土层各模式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渐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减小,而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土层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桉树(2 m×3 m)+山毛豆模式上下层关联度均表现最大,说明A2模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探究排水造林对亚热带泥炭藓沼泽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科学保护与恢复该类型湿地提供理论基础。选择贵州娘娘山湿地天然泥炭藓沼泽为对照样地,选择经立地条件相似的泥炭藓沼泽排水造林20年形成的柳杉林为处理样地,比较二者表层(0~10cm)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主要结果:1)泥炭藓沼泽土壤总碳含量、总氮含量、pH、碳与磷质量比(C∶P)、氮与磷质量比(N∶P)、速效钾含量、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土壤质量含水量显著高于柳杉林土壤相应的指标值(P<0.05);泥炭藓沼泽土壤容重显著低于柳杉林土壤容重;2)主成分分析显示,长期营造柳杉林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已发生明显分异;3)土壤总碳含量与总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二者与C∶P,N∶P,速效钾含量、硝态氮含量、质量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P,N∶P,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速效钾含量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质量含水量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总之,泥炭藓沼泽长期营造柳杉林后,表层...  相似文献   

3.
以辽东半岛地区的红松、落叶松、红松针阔混交林和灌草4种主要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等方法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1)土层深度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范围分别在0.50~1.30 g/cm3、40%~88%、30%~80%。(2)林分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波动幅度先逐渐降低最后有所增加。不同林分持水能力不同,有林地>灌草地;落叶松林>红松林和红松针阔混交林>灌草地。(3)林分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土壤厚度和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性不显著。林分主要土壤物理性及其持水性受到林分类型和土壤深度的影响,表现出浅层和中层土壤保水持水能力强;落叶松林土壤结构质地更优,保水持水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沉积在洼地不同位置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以西南喀斯特典型小流域内洼地底部、落水洞不同部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150 cm土壤剖面的土样,测定相关理化性质指标,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空间位置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落水洞、洼地底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储量均为表层最高,呈表聚化现象;落水洞、洼地底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落水洞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大于洼地底部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值相关性不显著,表明落水洞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主要受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影响显著;洼地底部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大于落水洞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洼地底部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土壤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滇南典型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脲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0~<1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2.23 mg/(g·d)]高于10~20 cm土层[1.69 mg/(g·d)],但两土层间脲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2)滇南典型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自然含水量、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有机碳含量、水解氮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pH值和全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土壤脲酶活性的首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水分、结构因子(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容重和总孔隙度)和土壤碳氮因子(土壤有机碳、水解氮和全氮),其次为碳氮比。滇南森林管护中应注重土壤水分和结构的管理及土壤碳素和氮素的调节。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土壤物质循环过程奠定基础,为制定森林资源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河北省围场县境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林下灌草的调查以及林下光照条件、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其测定指标的相关关系对林下灌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后2年,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提高与林冠覆盖度与土壤毛管空隙度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林冠覆盖度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土壤容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及土壤容重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则存在显著相关(P<0.05)。针对主成分分析而言,光照及其土壤孔隙度与土壤的营养元素共同影响着林下草本的多样性,但是根据之前对各项指标的方差分析中发现,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对林下草本多样性短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光照(林冠覆盖度、林冠均匀度)和水分(土壤毛管含量)。  相似文献   

7.
闽中丘陵地竹杉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的结果表明:竹杉混交林与毛竹纯林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不同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竹杉混交林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较毛竹纯林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桉树间种牧草(象草、山毛豆和柱花草)的6种复合经营模式为处理,以桉树纯林为对照,分别于造林初期、中期和后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桉树人工林间作牧草复合经营模式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筛选出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较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土层相同时期,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量N、P、K和速效N、P、K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2)在相同时期,各模式0~20 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均大于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反之,全P和全K含量的大小在不同土层间差异不显著。(3)随着造林时期的变化,在相同土层各模式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渐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减小,而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土层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4)在0~20 cm土层灰色关联系数排序为:A2(0.9460)B2(0.7921)A1(0.7404)B1(0.6957)A3(0.6274)B3(0.5620)CK(0.5473),在20~40cm土层为:A2(0.9578)A1(0.7 382)B2(0.7223)B1(0.6624 2)A3(0.6019)B3(0.5581)CK(0.5151)。其中桉树间作牧草的A2模式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速生人工林的土壤环境效应,文章对比分析了海南昌江县次生林、桉树人工林和相思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在0~60 cm次生林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桉树林,相思林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毛管/饱和含水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次生林>桉树林>相思林;(2)桉树林、相思林与次生林0~60 cm土壤贮水能力相差较大;(3)3种林分间同一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贮水能力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底层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3层均不显著,各层土壤毛管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4)3种林分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增大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次生林以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5)次生林的土壤容重、孔隙特征、持水性以及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变化,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桉树林和相思林的所有观测土壤物理变量...  相似文献   

10.
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尤溪县梧园村毛竹纯林改造成毛竹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中,杉竹混交林土壤的容重低于毛竹纯林,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度、孔隙度比都比毛竹纯林增加,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强;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毛竹纯林增加,土壤的酸性得到改善。说明混交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发挥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及养分的有效化,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能反映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以连续施肥6 a的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的氮、磷肥对杉木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施肥杉木林地科学经营和水源涵养提供依据.[方法]对杉木林地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CK、N1(50 kg·hm-2a-1)、N2(100 kg·hm...  相似文献   

12.
湘中丘陵区3种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中丘陵区选取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三种林分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总体表现为灌木层明显高于草本层,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于针叶林。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基本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下降的规律。土壤含水率与各项多样性指标不相关,土壤容重、p H值与灌草层各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全N与灌木层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与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全P、全K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3.
广东桉树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水分含量现状、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海拔、坡度和土壤有机质对上述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土壤A层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全容水量、吸湿水含量显著高于B层,A层体积质量显著小于B层;不同区域土壤A层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全容水量存在显著差异;除了非毛管孔隙度仅与全容水量(A层)、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B层)显著相关外,土壤其他物理性质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土壤体积质量与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全容水量的最佳回归方程分别为对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指数方程;海拔和坡度显著影响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对B层影响不显著;有机质对土壤A、B层物理性质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覆盖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毛竹笋用林覆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咸宁市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覆盖措施连续覆盖3 a,分析比较不同土壤层次间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覆盖可改善表层(0~10 cm)土壤的物理性质,使该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等显著提高(P<0.05)。覆盖对土壤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影响,覆盖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较深层(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来说,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覆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毛竹林覆盖后,不同土层间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等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除全钾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在0~10 cm层最高。【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以稻草20 cm+谷壳10 cm方式覆盖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的比较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碳库平衡是土壤肥力保持的重要内容[1].不同森林类型,由于其凋落物数量、类组及分解行为不同,因而形成的土壤碳库大小与特征将存在较大差别.常绿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p.)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林是我国亚热带最主要的4种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16.
以乌拉特荒漠草原区白刺属、锦鸡儿属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测定其生物量,研究其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机理.结果表明:(1)白刺属植物群落的灌木层生物量比锦鸡儿属植物群落的灌木层生物量高,而锦鸡儿属植物群落草本层生物量比白刺属植物群落的草本层生物量高,白刺属植物群落的灌木层生物量与草本层生物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和地被层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差异,为马尾松人工林营林措施及地力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鼎湖山两种典型林型(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黧蒴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地被层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差异,探索凋落物质量如何影响土壤养分。【结果】1)林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硫酸根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土壤全磷、交换性K+、Ca2+和Mg2+有极显著影响(P<0.01),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除硝态氮含量和交换性H+含量以外)均高于纯林。2)相同林型不同土层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且主要聚集在0~10 cm土层,表聚效应十分明显。3)纯林凋落物有机碳、全氮、C/N和全磷等含量高于混交林;相同林型不同分解层凋落物有机碳、全钙和全镁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腐殖质层。4)土壤养分与地被层凋落物质量的RDA分析表明,0~10 cm土层土壤养分与腐殖质层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腐殖质层C/N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10~20 cm土层,土壤养分与腐殖质层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纯林的土壤养分低于混交林的主要原因是纯林凋落物具有较高的C/N和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对大兴安岭地区的阔叶混交次生林及白桦萌生低质林进行不同带宽皆伐,将每条皆伐带分为3段,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2011年8月测定林分的土壤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方式改造后土壤密度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而土壤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均不同程度地升高;与对照样地相比,阔叶混交次生林不同诱导改造后土壤全氮含量均升高(落叶松林升高98.26%,西伯利亚红松林升高72.70%,樟子松林升高44.91%),除落叶松林土壤全磷含量3.35g·kg-1保持不变外,西伯利亚红松林和樟子松林全磷含量均降低;与对照样地相比,白桦萌生低质林不同诱导改造后土壤全磷、全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全磷含量降低程度表现为西伯利亚红松林降低38.90%、落叶松林降低33.15%、樟子松林降低11.78%,全氮含量降低程度表现为西伯利亚红松林降低36.02%、落叶松林降低36.75%、樟子松林降低37.68%;综合分析所有改造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钾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带宽西伯利亚红松林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及全钾含量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带宽对西伯利亚红松诱导林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