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通过对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了通过建设多种形式的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系统、提高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以及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多部门联动工作等来提升县乡级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对策,以期提升人民的防灾减灾能力,减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对于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开展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重视。在简要分析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有效开展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提出优化对策,促进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天气预报能够合理预测未来天气变化,对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加重。因此,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对于确保农业高产丰收极其重要。在简要概述天气预报种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给出了提升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的对策,以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对气象服务保持观望态度,部分农民质疑天气服务与防灾减灾存在关联性。因此,需要提高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针对性;对天气预测系统进行完善;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加强气象服务指导生产;发挥气象预警作用等方式,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确保更好地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5.
洪涝灾害是世界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区域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对防洪减灾工作有重大意义。在综合考虑天津地区13个区/县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及防灾减灾情况基础上,建立了洪涝灾害脆弱性指标评价体系。为减少评价过程的主观性,采用组合的思路对传统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并应用于天津地区洪涝灾害脆弱性综合评价研究中。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洪涝脆弱度总体水平较高,地区间脆弱度差异明显。在所有评价单元中以位于东部地区的塘沽、汉沽、宁河、东丽4区县脆弱度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今后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开展防洪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海香    李强    徐刚    杨娟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133-136
根据泉州海岸带干旱历年(1961~2001年)实测资料,通过分析得出泉州海岸带干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生成了泉州海岸带干旱等级区划图,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防灾减灾措施,以期对泉州海岸带的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泥石流滑坡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地形高差悬殊,地质构造复杂,降雨丰沛且多暴雨,是我国泥石流、滑坡最为发育的地区。区内发育降雨型泥石流、溃决型泥石流和冰雪消融型泥石流,以及地震滑坡、工程滑坡和降雨滑坡。泥石流和滑坡主要沿断裂带、河流和交通线成线状密集分布,在地震区成群分布,其活动具有突发性、准周期性、群发性、季节性和夜发性、灾害链生效应等特征,对城镇、道路、矿山、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资源和风景名胜、生态环境等造成危害。考虑到灾害活动特点和现有的减灾基础,提出如下减灾对策:开展全区灾害普查,建立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全面考虑减灾需求,合理部署减灾工作;重视基础研究,研发减灾技术,规范减灾行为;健全灾害监测体系,提高灾害监测预警精度;加大重点灾害的治理力度,建立不同类型灾害治理模式;进行灾害风险分析,加强灾害风险管理;探索新时期减灾规律,建立灾害持续治理和减灾长效运行机制;加强能力建设,进行减灾教育和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8.
泉州海岸带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娟  李强  海香  徐刚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2):212-214
根据泉州海岸带干旱历年(1961—2001年)实测资料,通过分析得出泉州海岸带干旱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并生成了泉州海岸带干旱灾害区划图,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防灾减灾的措施,以期对泉州海岸带的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析广西百色市气象灾害的主要特征以及当地农村地区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基层气象台站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希望能为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工作的相关人员,带来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暴雨洪涝灾害。从北京"7·21"洪灾的雨洪特点、灾害情况以及水土保持设施受损情况出发,通过对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7·21"暴雨的减灾和生态调控作用,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暴雨洪水减灾作用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强水土保持常规监测工作和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加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预报模型以及加快水土保持监测预警系统等防御措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此,根据果洛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对高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创新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不断提升高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技术的干旱灾害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干旱灾害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旱灾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计量可以为科学减灾、防灾及救灾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本文概述了干旱灾害损失的复杂性以及利用 3S技术进行监测、建立损失评估模型和进行情景分析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今后干旱灾害损失模型的建立应向着定量化、程序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以期为防灾、减灾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山区留守人员对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的减灾防灾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当地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受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威胁的彭州市小鱼洞镇为研究区,基于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并用SPSS与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获得了受访人员对有效减灾防灾措施的认可度。[结果]留守人员对于减灾防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急反应能力是有限的,公众对防灾减灾的认知有一定的错误和曲解;通过已有的评价模型对小鱼洞镇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评分为84,表明该区域应急管理能力较强,当地人民也较为满意。[结论]在起草紧急计划之前,政府应该更多的考虑留守群体的期望和实际的疏散能力,而不是靠想象中的情况来完成计划好的工作,同时加强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科学评估防洪减灾能力,为地区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洪减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由监测预警能力、防洪除涝能力、抢险救灾能力、灾害管理能力构成防洪减灾能力评估的指标模型,并采用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和秩比法对传统熵权法进行改进,各指标权重由改进的熵权法来计算,然后用改进熵权法以及云模型来建立评估模型,并用来评估安徽省淮河流域的防洪减灾能力。[结果]淮河流域内的防洪减灾能力处于中下等水平;空间差异分布比较明显,流域北部相对高于南部,流域东部相对高于西部;市辖区的防洪减灾能力相对较高,县域防洪减灾能力相对较低;其中肥西县和淮北、蚌埠、淮南、滁州市防洪减灾能力处于高水平;长丰、五河、凤台、萧县和天长、阜阳、六安市属于相对较高水平;肥东、濉溪、砀山、泗县和宿州、界首、明光市为中等水平;其余市县则为相对较低水平。[结论]通过防洪减灾能力评估结果,可以找出流域内各城市防洪减灾能力的差异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流域内整体防洪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线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气象减灾的用户和气象信息产品进行管理。阐述了在线管理系统的数据表结构和设计、手机移动气象减灾系统运行的流程以及在线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区农业重大气象灾害危害及监测防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是典型的气候脆弱区,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重发,抗灾能力弱,开展季节性干旱、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和高温热害等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对促进农业减灾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保障西南地区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系统分析了西南地区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危害,指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防控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加强农业和气象部门的结合,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二是加强技术集成创新,突破多灾种并发情况下的综合防控与避灾减灾技术;三是创新农业减灾成果转化应用机制,降低减灾综合成本,提高减灾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防雷工作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密切关系,但当前的防雷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解决防雷减灾工作中的问题迫在眉睫。基于此,根据气象局防雷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防雷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工作现状,并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应对现状的防雷减灾措施,从而加强气象防雷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减灾策略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建成投入运行的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 ,以监测预警站点为依托 ,大力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12年来群测群防预报灾害险情和防治处理灾害险情 2 0 2处 ,共撤离和转移群众 3 5 6万人 ,避免直接经济损失 2 2 8亿元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主要减灾策略是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制订有关规章制度 ;做好规划 ,确定工作重点 ;依法开展群测群防 ;广泛宣传 ,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提高监测预报水平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防灾减灾,改善陕南秦巴山区群众的生存环境,对该区基本情况及洪灾发生情况作了介绍,对灾害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川道水毁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包括改河造田,缩小河道断面,没有为洪水留足出路,上游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滞后和沟道河流疏浚跟不上等。今后,秦巴山区防洪减灾、改善生存环境的对策是: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变与洪水争地为给洪水以出路,统筹兼顾山上与山下的关系,加强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整治 ,搞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河道疏浚清障等。  相似文献   

20.
结合重庆市巴南区气象局开展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现状,阐述了新时期地方气象部门防雷工作重点,并分析了当前地方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雷未来发展思路,以供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