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刘平  杨凌  黄洋  王宇 《四川林业科技》2009,30(5):86-87,107
世界活性炭需求量的增加,使原料变得紧张。开发和节约资源,是解决原料紧张的重要措施。用桑枝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在充氮条件下,采用低温450℃活化,使活性炭得率为50%(原料以含水率20%桑木屑计),同目前用的高温活化比较,生产1t活性炭就节约1t桑木屑。且制备出的药用活性炭亚甲基兰脱色高达285mg·g^-1,糖用活性炭A法焦糖脱色100%。  相似文献   

2.
以木屑为原料,炭化后成型进而活化制取活性炭的工艺,其质量达到LY216-79标准。活性炭得率比现有工艺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屑为原料制备木屑炭化物,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及原料含水率对木屑炭化得率及炭化物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对木屑炭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固定碳含量和热值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原料含水率对木屑炭挥发分含量的影响呈显著水平;木屑炭化物的最佳炭化工艺条件为炭化温度450℃、炭化时间2.5 h、原料含水率高(即31.26%以上),制备的木屑炭化物挥发分含量19.62%、灰分含量4.15%、固定碳含量76.23%、pH值9.46、吸光度0.2510、热值31550 J/g,炭化得率可达32.11%。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磷酸法活化工艺制造优质颗粒活性炭,经研究证明是完全可行的。制造的具有中孔占优势的颗粒活性炭完全可以取代木质粉状糖用型活性炭。对优质木屑严重缺乏,而玉米芯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发展活性炭工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美琪 《木材工业》2006,20(4):22-24
我国的实木家具产品主要以硬阔叶树材为材料,原料价格昂贵,所以提高干燥质量、减少干燥降等是关键的工艺环节.针对目前家具业木材干燥的主要问题,笔者建议必须进行良好的预干,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干燥工艺,并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家具材料的含水率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木屑为原料用不同浓度的磷酸溶液做活化剂制备吸附汽油蒸汽的载体颗粒活性炭和液相脱色用颗粒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磷酸浓度、磷酸与木屑的重量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85%,磷酸与木屑的质量比1.9:1,活化温度430℃,活化时间9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制得活性炭试样的丁烷工作容量为12.50 g·100 mL~(-1),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55 mg·g~(-1),活性炭试样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别为2 024.15 m~2·g~(-1)和1.654 3 cm~3·g~(-1)。  相似文献   

7.
以核桃壳和杏壳为原料,采用磷酸法制备活性炭,以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和得率为指标,研究了原料粒径和含水率对磷酸法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的粒径和含水率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原料粒径,对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有利,而原料含水率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因不同原料而异。增加原料含水率,对核桃壳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提高有利,但会降低小粒径杏壳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时,选择粒径0.5~0.7 mm、含水率11%的原料为佳,得率可达41%,亚甲基蓝吸附值230 mg/g,碘吸附值874 mg/g;以杏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时,选择粒径0.7~1.2 mm、烘干的原料为佳,得率可达42%,亚甲基蓝吸附值87 mg/g,碘吸附值734 mg/g。  相似文献   

8.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1961年来用混合木屑(杂木屑)和氯化锌法制造活性炭。现在年产量达到1,100吨,全部用作维纶中间体醋酸乙烯和聚氯乙烯合成用催化剂醋酸锌的载体。制造活性炭的主要原料是木屑、金属锌和工业盐酸。每生产1吨活性炭消耗木屑19立方米、锌锭0.5吨、工业盐酸(浓度3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合理的炭化最终温度木材干馏工组是我厂木材热解的前道工序,它的产品、半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焦油工组、活性炭工组的生产。由于干馏工组的设备陈旧,原料含水率高,冬季气温低等因素,造成了干馏周期长,木炭炭化生,焦油得率低。推广应用优选法后,解决了上述问题。应用优选法之前,干馏工艺条件是:周期24小时;炭化最终温度390℃;保温10小时(390℃±5℃);工艺材含水率要求在25%以下。由于干馏原料供应有困难,工艺材得不到充分干燥,含水一般在35%以上,又处于冬季生  相似文献   

10.
以红松球果脱种剩余物和木屑为原料,利用成型设备加工生物质颗粒燃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筛分粒径、原料混合比例、含水率和环膜压缩比等因素对成型燃料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确定加工生物质颗粒的最佳工艺条件,筛分粒径1.4,混合比例1∶7,含水率12%,环模压缩比5.5∶1,在此工艺条件下,颗粒燃料密度为1.201 g/cm~3。  相似文献   

11.
磷酸法制备活性炭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杉木屑为原料,采用磷酸浸渍在高温下对其进行活化,制备活性炭。探讨温度、保温时间、磷酸浓度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和苯吸附值总体呈上升的趋势。随着磷酸浓度的增加,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较优的实验工艺下,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和吸苯率分别为330.0 mg·g-1、1 015.7 mg·g-1和59.2%。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磷酸法活性炭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可行性,通过浸渍三聚氰胺后在500、700、900℃下热处理的方法对活性炭进行了表面改性,分别得到改性活性炭AC-N-500、AC-N-700、AC-N-900,考察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活性炭表面氮元素结合状态的影响,及其对磷酸法活性炭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氮气吸附、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表征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元素组成、表面官能团存在形式以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改性活性炭氮元素含量逐渐下降,由AC-N-500的8.49%下降为AC-N-900的4.16%;三聚氰胺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明显降低。改性活性炭中氮元素主要以N-6(吡啶型)、N-5(吡咯型)、N-Q(季氮型)、N-X(氮氧型)4种形式存在;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N-6和N-5型官能团的比例略微减少并部分转变为N-Q。改性活性炭AC-N-700可制备出比电容达203 F/g(扫描电压1 m V/s)的活性炭电极材料,减小电极与电解液间的阻力有利于离子的渗入和电荷的传导,表明磷酸法活性炭具有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紫茎泽兰制备活性炭及其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林业恶性杂草,属亚灌木类,俗称解放草(王林等,2004),自从20世纪50年代从西南边境一带传入中国,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迅速泛滥  相似文献   

14.
用磷酸活化草浆造纸黑液木质素制备活性炭.探讨了磷酸在木质素活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了磷料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所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对正丁烷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浆造纸黑液木质素是一种优良的制备活性炭的原料,磷酸不仅是脱水剂,而且还是活化过程的保护剂.活性炭制备条件为:磷料比值2.5,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60...  相似文献   

15.
利用果(核)壳磷酸法制造汽油回收用活性炭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选择河南资源比较多的山枣(核)壳为原料,以磷酸为活化剂,进行汽油回收活性炭的制造探索。着重就相关制造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为这类林业副产物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杉木屑制备高丁烷工作容量颗粒活性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高丁烷工作容量(BWC)颗粒活性炭(GAC)的制备方法.在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中通过添加浓硫酸作为助催化剂,以杉木屑为原料制备了BWC高达165g/L的产品,其表观密度为241g/L,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 627 m2/g 1.574cm3/g、0.941 cm3/g和2....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温重整方法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以商品磷酸法木质成型活性炭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升温/降温方式、重整温度和重整时间对活性炭强度、孔结构、着火点和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升温至800℃重整活性炭30~75 min后快速降温的方式(快速升温/快速降温(FH/FC))可使活性炭强度提高5.75%~6.39%,得率保持在83.54%以上,比梯度升温/自然降温(GI/ND)更高效节能。对经800℃重整30和60 min后的活性炭的孔结构和吸附性进行研究,发现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分别下降约400 m2/g和0.3 m3/g,孔径分布在1.2 nm以下的微孔所占的比例增加,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略有下降,而对碘的吸附性能略有提高,丁烷工作容量下降15%以内。经高温重整后,活性炭的着火点显著提高,800℃重整60 min后,着火点提高100℃以上,这与高温重整后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磷酸-催化剂法生产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在磷酸中增加了催化剂A(酸性化合物 )和催化剂B(中性化合物 ) ,从而提高了活性炭的质量 ,扩大了磷酸法活性炭的用途 ,为磷酸法活性炭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磷酸活化工艺条件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磷酸浓度、浸渍比、活化温度三个主要工艺参数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浓度、浸渍比和炭活化温度对磷酸活化法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脱色力和焦糖脱色力都有影响:浸渍比(纯磷酸与绝干原料质量之比) 的影响最显著,但1.5:1之后影响不大;磷酸浓度对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影响显著,对亚甲基蓝脱色力的影响次之,而对焦糖脱色力的影响很小;炭活化温度对碘吸附值和焦糖脱色力的影响随磷酸浓度和浸渍比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但在不同的磷酸浓度和浸渍比的情况下炭活化温度的升高都提高亚甲基蓝脱色力。磷酸活化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能通过调整磷酸浓度、浸渍比和炭活化温度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0.
微波-催化剂法制取山核桃壳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山核桃壳为原料。采用微波-催化剂法制取活性炭。结果表明:山核桃壳中灰分、挥发成分、固定炭等成分符合活性炭对原料的要求;采用微波-催化剂法制竿的活性炭.因催化剂种类不同性能存在差异,用酸性催化剂A时,随用量的增加,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能力明显增强,碘值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用中性催化剂B时,没有这种规律性。以磷酸为活化剂、微波为热源生产的活性炭性能较好,亚甲基蓝脱色力达12ml/0.1g,碘值为784mg/g;并且随着活化蒯含量的增加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力有明显的增加,碘值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此外,微波功率对亚甲基蓝脱色力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