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盾叶薯蓣主要病害的识别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廷利  万群 《植物医生》2007,20(4):26-27
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别名黄姜,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植物,以根状茎入药,所含薯蓣皂甙元(简称皂素)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蛋白同化激素  相似文献   

2.
薯蓣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龙 《植物医生》2005,18(4):20-21
薯蓣为薯蓣科多年生药用植物,学名盾叶薯蓣,是生产甾体激素药和灭螺生物药的理想原料。薯蓣以块茎入药,富含薯蓣皂素、薯蓣素等珍贵物质成份。被医药界誉为“药用黄金”的皂素,就是从薯蓣中提取的。块根药用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利胆退黄、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胸腹肿块、腹痛、跌打损伤等症。其地下根状茎内含皂素,是加工和合成近200种药物的重要原料,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药、健身美容专用药等。尤其是近年研究表明,薯蓣的提取物还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3.
薯蓣病害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薯蓣又称黄姜,一般种植的是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是我国独有的药物资源,是提取研制甾体激素等多种药物的来源.薯蓣是世界上仅次于抗生素的第2类药物,在医学界享有"药物黄金"的美誉.目前,国际、国内对黄姜需求日益扩大,国际上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国内也供不应求.原我国黄姜来源主要靠挖野生种,使我国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因此,人为大面积栽培为当务之急.在重庆的永川、城口等地区有成片种植.  相似文献   

4.
盾叶薯蓣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种引起盾叶薯蓣叶、茎呈暗绿色至黑褐色水渍状软腐的病害进行了调查 ,并作了鉴定。结果明确其为灰葡萄孢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 )引起的一种新病害 ,根据症状和病原鉴定将该病称为盾叶薯蓣灰霉病。该病原菌生长温度 0~30℃ ,最适生长温度 10~ 2 5℃。病害在每年春季、夏初和秋末 ,雨水多的年份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5.
盾叶薯蓣枯萎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证实镰刀菌(Fusariumsp.)是造成仙居县盾叶薯蓣枯萎病的病原。该菌是否为尖孢镰刀菌或是1个新的专化型变种,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认。调查发现此病的发生发展受温、湿度制约明显,田间湿度大易诱发病害发生;长期阴雨,受害严重。试验表明,播前采用甲基托布津或适乐时种衣剂浸种消毒可阻止病菌的初侵染,大田发病后及时对薯蔓基部用多菌灵500倍液进行浇灌或喷淋等综防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黄姜 ,又名火头根和盾叶薯蓣 ,是提取皂素、双烯和黄酮类等药物中间体的重要原料。十堰市现有黄姜种植面积 3 2 3万hm2 ,是支撑全市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过去 ,黄姜是分布在十堰市的一种比较丰富的野生资源 ,由于长期无节制的采挖 ;致使原本比较丰富的野生黄姜资源几乎枯竭。为了满足市场对黄姜原料的需求 ,所以 ,从上世纪 80年代就开始了黄姜野生转家生的人工栽培活动。在人工栽培的初期 ,黄姜几乎没有病虫害。但是 ,随着人工栽培面积的扩大 ,生产历史的延长以及长期的无性繁殖和重茬种植等因素 ,使黄姜的病虫害种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相似文献   

7.
黄姜俗称“火头根” ,属盾叶薯蓣 ,是我国特有种。黄姜浑身是宝 ,我国利用黄姜根茎中皂甙元 (皂素) ,可合成 3大类 (皮质激素、性激素、孕激素 ) ,近2 0 0个产品系列 ,是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最理想的物质 ,世界上 90 %的激素是利用其合成的 ,因此 ,被国家医药界誉为“药用黄金”。郧西县地处秦巴小区 ,是全国黄姜高产高含地区的中心 ,历史上曾形成庞大的野生黄姜资源带。1 9 87年开始进行大面积“野转家”栽培并获得成功 ,至今已发展到 1万hm2 以上 ,被农业部农业特产委员授予“全国黄姜之乡”。在栽培过程中 ,由于连年重茬及姜农们忽略了蛴…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发生穿山龙锈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又名穿龙薯蓣、穿地龙等, 为薯蓣科, 薯蓣属缠绕藤本药用植物, 主产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1].其根茎入药, 具有舒筋活血, 消食利水, 祛风止痛功效.有效成份皂素是止痛药、避孕药和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我国穿山龙主要源于野生, 由于国内外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迅猛发展, 穿山龙需求量迅速增长, 近年来辽宁东部山区为了发挥野生资源优势, 开始大面积人工栽培穿山龙.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穿山龙锈病发生危害严重.   相似文献   

9.
 薯蓣红斑病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新病害,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又名穿龙薯蓣、穿地龙等,为薯蓣科薯蓣属缠绕藤本药用植物,主产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随着辽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辽东山区生态建设的需要,大力开发山区资源优势,穿山龙人工栽面积越来越大,相应地,穿山龙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传统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山西省窖藏马铃薯和薯蓣块茎中的短体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 表明,从马铃薯块茎中分离出的短体线虫形态学特征与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crib-neri一致,其SSU序列与P.scribneri美国群体相似性达99.8%.从薯蓣块茎中分离出的短体线虫...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浴法,对离体咖啡短体线虫、薯蓣块根内咖啡短体线虫以及薯蓣块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7、50、52、55 ℃处理条件下,杀死100%离体咖啡短体线虫的处理时间分别为6、2.5、1.5、1.5 min,而杀死100%薯蓣块根内线虫的处理时间分别为19、15、11、10 min;同时在上述温度下,分别处理35、30、25 min和25 min对薯蓣发芽没有影响。在同一温度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线虫的死亡率增加;而在不同温度处理中,随着温度升高,杀死线虫的时间逐渐缩短。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建议生产上防治薯蓣种薯内咖啡短体线虫的处理方法以52~55 ℃处理15~2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盾叶薯蓣(又名黄姜,下称)是1种多年生草质藤本,甾体激素药原植物,现已在许多地方栽培。近年来,襄樊市黄姜种植面积增长迅速,至2003年已达21万亩。由于重茬面积较大,致使黄姜根茎腐病、炭疽病在襄樊市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一般年份发病田块减产10%~20%,重发年份减产60%以上,严重  相似文献   

14.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又名薯蓣,别名怀山药、白山药、淮山药,是药食兼用的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以块根供食药用。黑龙江山药主要分布于牡丹江、鸡西、佳木斯等东部和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在薯蓣发病块茎组织中分离到真菌菌株HSQM2005,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该菌为薯蓣致病菌。对菌株HSQM2005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序列分析,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将该菌鉴定为Penicillium sclerotigenum Yamamoto。该菌生长温度范围10~31℃,最适温度22~28℃;在pH 2~12均能生长,最适pH为5~8。  相似文献   

16.
薯蓣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康 《植物保护》1998,24(6):20-22
通过对福建沙县洋坊薯蓣炭瘟病的病原分离培养和形态学观察,经鉴定其病原菌为辣椒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capsici),其菌丝和分生孢子经蒸馏水玻片培养能产生附着孢。  相似文献   

17.
韩学俭 《植物医生》2008,21(2):24-25
山药 Dioscorea opoosita Thunb.(D.bacatas Decne)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是药食兼优的作物,以块根供药用,在中国栽培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自生于山野者称野山药,栽培者称家山药.  相似文献   

18.
黄淮地区山药炭疽病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药为薯蓣科,山药属,1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别名薯蓣、大薯、佛薯等.其肉质块茎营养丰富,口感细爽,具有很高的滋补药用价值,可大量出口创汇.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山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2001年黄淮地区栽培面积已超过2万hm2,但山药炭疽病的发生蔓延逐渐加重,一般病田减产20%~30%,重病田块枯株,叶片落光,甚至绝收,严重制约着黄淮地区山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2002-2004年我们在徐州市郊、铜山、丰县、沛县等主要山药种植基地,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薯蓣根结线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东省荷泽地区薯蓣上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线虫是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该病在每年4月末开始发生,线虫在一年内发生完整的4代,完成一代平均约需要40 d,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线虫主要在地表以下20~40 cm的土层内分布和为害。当地种植的4个主要品种中,肿脖温发病最重,明豆子发病最轻。  相似文献   

20.
盾负泥虫控草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分布我国南北旱地,是东北地区大豆田内顽固性杂草,其生命力和繁殖力强,具多分枝特性。盾负泥虫Lema scutellaris(Kraatz.)是鸭跖草天敌,在北方只取食鸭跖草,为探讨盾负泥虫对鸭跖草的自然控制作用,作者做了如下研究。 1 盾负泥虫发生期与鸭跖草生长期同步性观察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成虫配对饲养进行观察,3年重复观察的结果表明,盾负泥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和土块下及枯枝落叶中滞育越冬。鸭跖草1叶1心时(5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