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共设置了47条样线,调查了72个狍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评价了15类生态因子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在卧息时喜欢选择平均海拔在591 m,位于阳坡中坡位上雪被较浅、食物丰富度、灌丛盖度、郁闭度和隐蔽水平都较高的针阔混交林生境,尤其喜欢在针阔混交林中的针叶树下卧息,避开选择阴坡、针叶林和裸岩.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食物丰富度、针叶树、雪深、裸岩和海拔是影响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卧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林型、坡向和隐蔽水平是次要因子.由这7个变量组成的回归模型为:Z=32.628+11.675×坡向(1) +9.741×坡向(2)-5.486×林型(1)-7.933×林型(2)-7.496×裸岩(1)-9.906×针叶树(1)-0.043×海拔+0.170×隐蔽水平+0.220×食物丰富度-0.429×雪深.模型选择利用概率为P(z)=ez/1+ez,整体正确预测率为96.1%.  相似文献   

2.
2007年3-5月份,对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狍卧息生境进行调查,共发现52个卧息生境.它们主要分布于水源距离适中、人为干扰距离较远的阔叶林阳坡的中、上坡位.卧息生境平均长(0.91±0.15)m,宽(0.72±0.08)m,具有与灌木、乔木距离较远,隐蔽度、灌木高度和食物丰富度较高,郁闭度、灌木盖度、坡度较小的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安全舒适度、坡位和植被因子3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5.16%,可以较好的反映卧息生境的特征.与相关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狍春季卧息生境的特征与冬季不同,说明狍卧息生境的选择与其不同的生理时期相关.  相似文献   

3.
2006年2—3月,在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繁殖早期取食地和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褐马鸡选择取食地具有以下特征:低海拔,下坡位,小坡度,离道路较近,沟底,乔木和灌丛种类数量较少,乔木、草本、灌丛的盖度及草本高度较小,可视度较大;选择卧息地具有坡度较小,半阳坡,离道路较远,乔木盖度较大,灌丛数量和高度较小,草本高度较小和可视度小的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地理性、乔木数量、灌丛种类和数量及草本盖度等5个因子判别能力最强,由这5个变量构成方程的判别准确率达96.08%,可以较好地将取食地样方与对照样方分开;坡度、坡向、道路距离和乔木盖度等4个因子判别能力最强,由这4个变量构成方程的判别准确率达75.64%,可以较好地将卧息地样方与对照样方分开.  相似文献   

4.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对微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12月份,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狍的冬季微生境选择做了研究。一共测定了76个利用样方以及81个对照样方的20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凉水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偏好选择位于针阔混交林、最近乔木距离3m、最近乔木高度在10m之内、最近乔木郁闭度60%、最近灌木距离0.5m、最近灌木基径在0.4~1.0cm,针叶树百分比在1%~25%,乔木密度0.14株/m2,灌木密度0.10丛/m2,1m以下植被覆盖度1%,2.5m以下植被覆盖度4%,坡度1°~3°、雪深17cm,海拔340~370m,人为干扰距离1000m的生境。主成分分析显示前7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且累积的贡献率达到87.522%,说明这7个成分基本上包括了狍微生境的信息,其中最近乔木胸径、最近灌木基径、1m以下植被覆盖度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较大;最近乔木胸径、坡度对第二主成分的贡献较大;最近灌木高度、针叶树百分比对第三主成分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5.
2013年和2014年的1月份,在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集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与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粪便,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马鹿、狍粪便组成成分对比分析,探讨同域分布的马鹿和狍的生境选择及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马鹿除采食东北红豆杉外,其余采食植物与狍的完全相同,二者食性重叠度高达84.8%。马鹿与狍采食植物多样性指数都较高,而营养生态位宽度则很低。在高食物重叠性的影响下,马鹿与狍对生境因子选择发生明显的分离。马鹿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较高,阳坡,对于坡位要求并不十分严格的针阔混交林生境;而狍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小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相对较低,阳坡,中坡位及上坡位的灌丛生境。  相似文献   

6.
2013年和2014年的1月份,在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集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与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粪便,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马鹿、狍粪便组成成分对比分析,探讨同域分布的马鹿和狍的生境选择及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马鹿除采食东北红豆杉外,其余采食植物与狍的完全相同,二者食性重叠度高达84.8%。马鹿与狍采食植物多样性指数都较高,而营养生态位宽度则很低。在高食物重叠性的影响下,马鹿与狍对生境因子选择发生明显的分离。马鹿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较高,阳坡,对于坡位要求并不十分严格的针阔混交林生境;而狍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小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相对较低,阳坡,中坡位及上坡位的灌丛生境。  相似文献   

7.
于2014—2015年冬季(1—3月份),通过野外调查及粪便样本采集,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与狍(Capreolus pygargus)深冬时期的食性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跟踪东北马鹿和狍的足迹链,收集了43份东北马鹿粪便和40份狍粪便,共83份粪便样本,组成独立样本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东北马鹿主要取食15种植物,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和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是主要食物,分别占21%、13%。马鹿取食阔叶植物(77%),针叶植物(13%),其余为蕨类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狍取食14种植物,主要食物为青楷槭和青杨(Populus cathayana),分别占22%、12%,未发现取食东北红豆杉,食性中阔叶植物占88%,蕨类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占12%。保护区内同域分布的马鹿与狍取食植物种类相似,但食性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8.
谢春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21-6622
2010~2012年6~9月,在闽北地区邵武市境内对野猪夏季卧息地的生态因子作了初步研究,认为闽北地区野猪夏季最适卧息地为针叶林、隐蔽条件好、下坡位、阴坡、离水源近、低海拔的地方。同时,各生态因子常常共同作用于野猪夏季卧息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完达山地区狍子冬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7和2008年11—12月在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的五泡林场和河口林场对狍子冬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在野外布设110条样线,每条样线长5km,样线间间距2km的方法收集生境数据,利用资源选择指数(RSI)和资源选择函数(RSF)分析狍子冬季生境选择。结果表明:狍子偏向于选择针阔混交林(资源选择指数Si=0.37)和阔叶林(Si=0.19)、隐蔽度在35%~70%(Si=0.46)、郁闭度在35%~70%(Si=0.61)、盖度为10%~20%(Si=0.27)、坡度25°(Si=0.18)、乔木密度0.06株/m2(Si=0.59)、乔木胸径15cm(Si=0.66)、人为干扰距离500m(Si=0.12,Si=0.30)、中坡位(Si=0.14)、阳坡(Si=0.44)的生境;狍子对灌丛(Si=-0.05)、郁闭度35%(Si=-0.03)、盖度10%(Si=0.04)的生境表现出随机选择;不喜欢选择针叶混交林(Si=-0.56),不选择农田生境(Si=-1.00)。狍子在完达山东部林区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11.17+0.71×隐蔽度+3.24×坡向+0.59×食物丰富度-0.62×干扰距离-0.25×乔木胸径+0.01×灌木密度+0.07×坡位,狍子对生境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  相似文献   

10.
2013—2015年冬季,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林区对紫貂(Martes zibellina)的生境选择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通过大兴安岭紫貂冬季对海拔、坡度、坡向、距水源距离、距道路距离、距针叶林距离、距阔叶林距离、距混交林距离、距灌木距离、距沼泽距离、距居民点距离、隐蔽级、郁闭度、雪深、植被类型、优势乔木共16种生境因子的选择研究,发现新林林区冬季紫貂更偏爱海拔较高、距离水源较近、距离道路和居民点较远、距离混交林较近、郁闭度更高的生境。通过对生境因子进行逻辑斯蒂回归筛选,建立了紫貂生境选择的资源选择函数模型,该模型的选取变量也支持了海拔、距道路距离、距水源距离的差异。这表明该林区紫貂偏爱海拔较高的生境,活动在水源较近的区域,回避人为干扰,选择郁闭度较高的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