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从分析运城市小麦生产现状入手,提出了当前影响运城市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运城市小麦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毕节地区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是毕节地区近年来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实用技术,它能使玉米增产约10%,经过添加酵素菌,石灰等催腐措施,其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房业英 《种子世界》2000,(11):14-14
1 推广中存在的问题。1.1 良种繁供较乱。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良种繁供机制,以保证优质麦质量的统一。而现实中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一是过渡品种比较多,适应性不强。只注重品种的优质,而忽略了对其综合农艺性状的要求,种植后产量太低,抗性不理想。二是“炒”品种的现象比较严重。受市场经济利益的影响,一些苗头品种还没有经过大田生产试验和品质鉴定,育种单位或种子经营部门就开始炒作,大量推向社会,造成新的品种多乱杂,影响了优质麦的整体质量水平。三是品种审定工作滞后于生产发展。一个优质小麦品种,待通过审定后已到了推广衰退期。四是在优质麦种选供上,供种部门和粮食部门及加工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脱节现象明显。五是良种的保纯环节比较差。重推广,轻保纯,导致了优质麦商品质量不稳,影响了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山西小麦的高产潜力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钧  郝树明 《小麦研究》2000,21(1):1-3,5
山西省小麦生产气候潜力在400-600公斤/亩,实现山西小麦发展战略的主要技术为推广秸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发展地膜小麦和节水灌溉,保证稳定增产,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农基本素质,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贵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后期,我们先后育成了贵农10号,贵农11号(原名贵丰一号),贵农12号等三个小麦新品种。三个品种中均有综抗矮2号,绵阳11号,苏麦3号,A552,Maris TemPlar等亲本血缘。贵农系列小麦品种均属弱冬性,多穗型品种,每公顷有效穗可达1.5 ̄1.7万穗,穗粒数40 ̄50料,千粒重40 ̄45g,公顷产达6300 ̄7650kg,株高80 ̄90cm中早熟,穗长方型、长芒、红粒。抗旱,抗寒性强;高抗白粉病、条地为霉病。杆锈病均免疫,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5.6% ̄17.9%,赖氨酸含量0.40% ̄0.44%;湿面筋含量26.5% ̄29.3%;适宜贵州高寒山区及周边省市高寒山区种植推广。自1987 ̄1999年,在个品种在省内外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06.67万公顷。属贵州省两次大的小麦更新品种。累计增产小麦达37  相似文献   

7.
旱地秸秆还田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旱地设置旋耕( CK)、旋耕还田( RS)、免耕还田( NS)、深松还田( SS)和深耕还田( DS)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秸秆还田对土壤及水分环境的改变,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总效应为秸秆还田大于不还田。不同的秸秆还田模式光合特性表现为SS>NS>DS>RS,秸秆还田尤其减缓了灌浆中后期叶绿素的降解。秸秆还田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出苗率,SS处理和NS处理出苗率最低,分别比CK低21.25%和16.5%,穗数较低,但由于光合能力较强,千粒质量最高,穗粒数也高于其他处理,SS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还田处理,综合本试验结果,在旱地推荐深松还田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小麦原种生产基本上依靠原种场为载体,以"三圃制"为技术依托,其主要技术程序是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  相似文献   

9.
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采用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麦秸量足的条件下以7500kg/hm^2还田效果最佳,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9.3%,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0.08个百分点,比试验前提高0.06个百分点。低于3750kg/hm^2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夏中华  俞世蓉 《种子》1990,(6):46-48
江苏淮南地区小麦品种,从建国初期至现在,先后经历了4~5次大的更换。建国初期亩产不足50公斤,近年来已超过250公斤,单产提高了4倍多。产量的提高,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起了重要作用。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品种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1.
1新疆杂交棉生产发展现状及特点我国棉花播种面积约533.3万hm2,杂交棉推广面积约占棉花播种面积的20%左右。2006年新疆杂交棉推广面积约1.8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3%左右。2002年新疆审定了第一个自育的杂交棉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重点利用F2代。在新疆、甘肃早熟棉区迅速推广种植,至2005年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2万hm2,增产幅度在8%~15%。2003年新疆兵团引进内地杂交棉品种标杂A1,2003至2005年推广种植2000hm2,皮棉产量较当地推广品种新陆早13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小麦生产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从单纯的产量型向优质高产高效型转变。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优质小麦产业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利用新的饲草资源,建设皖北优质饲料作物基地,服务当地畜牧业需求,在安徽阜阳进行小黑麦中饲237和中新830栽培青刈试验.结果表明,所引的两种粮饲兼用型小黑麦品种均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能够刈割1~2次,配合适量追肥,刈割后不影响再生草的草产量和籽粒产量,这两个品种的小黑麦均可作为饲用优良麦类品种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促进饲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菏泽市小麦生产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从推广深耕深松、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绿色防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中南部地区在小麦生产上常年存在播期早,底肥中氮肥偏多,年前旺长,越冬期受冻,生育后期脱肥现象,难以形成高质量的群体结构,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选择驻马店市当地主导小麦品种进行8250kg/hm^2产量水平的播期、播量以及冬前壮苗指标与群体质量优化技术试验,为本地各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荣成市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境内地貌主要以丘陵、山地力主,耕地肥水条件差异较大。是该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笔者通过对我区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与研究,旨在探讨符合山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思路与对策,从而全面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当前河南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当前河南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选育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并加强不同品种生理基础研究,同时实施惠农政策、规范推广体系等,以期为河南省小麦实现持续稳定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郝国芹 《种子科技》2017,(9):143-144
研究了秸秆还田后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秸秆还田后,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均没有显著影响;若每667 m2按照氮磷钾肥20 kg∶10 kg∶5 kg的比例进行施肥,则小麦的产量能达到618 kg/667 m2,比没有秸秆还田的地块增产6.18%以上。文章还对秸秆还田后小麦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定一 《小麦研究》2010,31(2):31-33
<正>小麦生产是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类等各种自然、社会资源的开放性综合生产系统,产量水平的变化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近两年来,我省小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对小麦品质及利用研究起步较早成效显著,生产的专用粉有60~70多种,较好地解决了粮食转化、改善了食品品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对食品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通用小麦已不适合市场和食品加工业的要求,导致国外优质小麦进口量和国内小麦发达国家对小麦品质及利用研究起步较早,成效显著,生产的专用粉有60~70多种,较好地解决了粮食转化、改善了食品品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对食品质量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