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四川省宜宾产苦竹叶为原料,对苦竹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其提取工艺条件为:以8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30,在95 ℃条件下浸提120 min.将提取液真空浓缩、真空冷冻干燥后制得生物类黄酮含量为30.22%的苦竹叶黄酮浸膏.苦竹叶黄酮浸膏可作为天然添加剂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生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用山楂叶提取黄酮浸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麝香止痛膏的浸膏制备研究高绣纺1)孙昌荣2)张军1)(1)湖北农学院中日合作技术中心,荆州434103;2)荆州津奉药业有限公司,荆州434001)根据浸膏的使用范围及在医药上的应用,麝香止痛膏应由体积分数为90%以上的乙醇提取制得,有渗漉法和回流...  相似文献   

4.
5.
烤烟浸膏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萃取剂种类及剂量的选择、滤液pH值及酸化时间调整、蒸馏浓缩物中杂质除去条件、蒸馏过程中温度控制的研究,确定了烤烟浸膏提取的新工艺,使浸膏产出率由原来的30%~40%增加到50%~60%,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0 h缩短到10 h,提高了浸膏质量,减少了酒精用量。  相似文献   

6.
对雪菊花黄酮分散片的处方工艺进行优化,以崩解时间、片剂表面形态或软材制备情况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考察不同辅料的种类及用量对雪菊花黄酮分散片的影响,确定最佳处方。结果表明,最佳处方工艺为25%雪菊花提取物,64%微晶纤维素(MCC),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5%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和1%硬脂酸镁,其崩解时间为(63±5)s。采用此工艺所制备的雪菊花黄酮分散片溶出度高,分散均匀性好,质量可控,满足速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烟草浸膏中的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以红大碎片为原料,以还原糖得率和氨基酸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酶法提取制备烟草浸膏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法提取制备烟草浸膏较优工艺为:同时各添加原料质量0.2%的Viscozyme L复合水解酶、淀粉酶和风味蛋白酶,在40℃下水浴酶解4.0 h后,微沸提取0.5 h。采用该工艺制备得到的红大烟叶浸膏得率较常规提取增加了11.84个百分点,还原糖含量增加了36.46%,氨基酸含量增加了8.08%,致香成分总量增加了8.08%,其中含量增加较明显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是2-糠醛缩二乙醇、糠醛、5-甲基糠醛和吡咯,分别增加了204.07%、108.21%、92.28%和42.67%。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科技》2022,(1):69-70
从废弃的花生壳中提取黄酮,用AB-8大孔树脂进行纯化,通过直接压片法制备花生壳黄酮咀嚼片,从外形、口味、硬度、口感等方面对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对咀嚼片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糊精与玉米淀粉的质量比为3∶1,黄酮添加量15%、甘露醇量25%、柠檬酸含量0.8%。该工艺条件生产的咀嚼片外形完整,硬度适中,色泽均匀,入口顺滑无粉粒,酸甜适中,有特有的清香。  相似文献   

9.
绿豆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绿豆皮中总黄酮进行了提取,研究粗黄酮含量随着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绿豆黄酮超声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海燕中含有大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海燕浸膏的提取,对利用海燕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闪式提取法提取海燕浸膏,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海燕浸膏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闪式提取法制备海燕浸膏,影响海燕总皂苷含量的因素大小依次为闪式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质量分数,最优提取条件为75%的乙醇,料液比为1∶30 g/m L,闪式提取90 s。[结论]利用闪式提取法制备海燕浸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从海燕中获得生物活性化学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苦竹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设立标准地,对苦竹的竹高、胸径等因子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了苦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各因子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讨论并论述了改善与提高苦竹生物量的方法,为苦竹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苦竹叶制茶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苦竹叶制茶发酵工艺的研究 ,比较不同发酵时间苦竹叶主要化学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48h的发酵时间制成的苦竹茶口感及有效化学成分的保留最为理想。按最佳制茶工艺制成的苦竹茶可溶性糖含量为 1 4 0 0mg·g-1,多酚类总量为 0 91mg·g-1,游离氨基酸含量为 1 2 6 4mg·g-1,黄酮类化合物总量为 2 1 6mg·g-1,灰分含量为 60 4mg·g-1。表 1参 1 0  相似文献   

13.
苦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了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生物量,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苦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建立并选择出苦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或枝下高等因子的最佳相关数学模型:m秆=13.439 5 D2.0048H0.442 5;m枝=2 956.359 8 D1.992 9H-0.641 0;m叶=43.746 7-30.541 2 D 53.759 7 D2;m篼=270.956 0D2.357 9H-0.399 5;m鞭=512.436 1-175.936 0D 2.907 8H0;m地上=432.446 8-479.307 5D 422.828 5D2;m地下=396.622 3-53.286 9 D 2.877 5H0;m总=191.038 0D1.198 6H00.296 2.应用上述模型估算出苦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和苦竹林分产量.表4参12  相似文献   

14.
在苦竹鲜笋保鲜试验中,确定最佳涂膜保鲜液为复配防腐液(A 0.08? 0.05? 3%食盐且pH=4.5) 0.03? 0.5%M51.0%M33%M1,用该涂膜配方液处理苦竹笋切口,保存至33 d和36 d时,其可食率仍分别高达100%和83.33%,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显示:涂膜保鲜液具有降低苦竹生笋生理活性,抑制笋体老化及保水的作用,且食用安全,具有良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苦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了苦竹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用回归分析法探讨了竹龄与竹材各项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竹龄对苦竹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显著影响;苦竹竹材的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系数随竹龄增加逐渐减少;其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都随竹龄增加而增加,至3~5年较稳定.竹竿由下至上,含水率、干缩性逐渐减少;气干密度逐渐增加,力学强度亦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6.
苦竹各器官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分析了不同年龄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各器官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苦竹竹秆、竹枝和竹鞭中的氮、磷、钾元素含量随竹龄增大而减少,硅元素含量随竹龄增大而增大;在苦竹不同器官中,氮、磷、钾及硅元素含量以竹叶最高,其次是竹枝和竹鞭,竹秆最低;与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和光箨篌竹Ph.,nidularia相比,苦竹竹秆、竹枝和竹叶的氮、钾、硅元素含量较高,而磷元素含量相当.表6参6  相似文献   

17.
采用2因子2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单位面积年龄比例和经营密度对苦竹出笋情况和产量的影响.根据出笋情况,确定当地出笋周期,并选定最佳方案,为今后苦竹林地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发笋趋势为先增后减,当地发笋盛期为4月16日至4月23日,经营密度为12500株·hm-2、年龄结构为1∶1时,发笋总数最多.  相似文献   

18.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发笋盛期是5月12日至5月20日,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苦竹退笋率为41.2l%。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苦竹秆形高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初期15d,日生长量1~3cm;上升期10d,日生长量7~20cm;盛期20d,日生长量可达45cm;末期5d,日生长量迅速下降,直至停止。苦竹秆形高生长呈Logistic增长,昼夜高生长量变化不甚明显,在昼夜24h出现3次生长高峰。图3表4参9  相似文献   

19.
竹林地下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鞭根系统,对河南博爱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lacrima-deaeKeng)林地下鞭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斑竹地下鞭生长发育和分布存在空间规律性变化,土壤深度对竹鞭的长度有显著影响,鞭龄对鞭径大小影响不显著,对笋芽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约85.7%的竹鞭分布于0~20 cm土层的土壤中,因此斑竹属于典型的浅根性树种。跳鞭露出地面的部分,竹鞭直径小且节密,无发笋现象,应及时覆土。松土、除草、施肥及适当覆盖有助于竹鞭的生长和笋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