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近几年,小麦黄花叶病在黄淮海麦区逐渐发展,成为导致春季小麦黄苗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黄花叶病是由小麦黄花叶病毒或中国小麦花叶病毒单一侵染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病害,对小麦的危害程度与小麦品种、耕作制度、气候条件、播种时间均相关。病毒的自然传播介体都为禾谷多黏菌,它是禾谷类植物根部表皮细胞内的一种弱专性寄生菌,病毒在  相似文献   

2.
小麦黄花叶病毒河南驻马店分离物的鉴定与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河南省驻马店市13个不同田块小麦样品,利用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地有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存在与分布。对检测为阳性的一个分离物全序列进行cDNA克隆和测序,与已报道WYMV河南潢川、江苏扬州、四川雅安和日本分离物的全序列进行比对,RNA1核苷酸一致性为97.1%~98.4%;RNA2为95.1%~98.4%;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94.8%~97.8%和94.2%~98.2%。利用软件MEGA4.1对上述五个RNA1和RNA2的全序列分别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驻马店分离物与潢川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四川雅安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3.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和病毒检测方法,对南阳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感染了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中感和感的品种分别占筛选品种的6.67%、46.67%、33.33%和13.33%。  相似文献   

4.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和病毒检测方法,对南阳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感染了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中感和感的品种分别占筛选品种的6.67%、46.67%、33.33%和13.33%.  相似文献   

5.
利用BSMV-VIGS技术快速分析小麦TNBL1基因的抗黄矮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丹  赵继荣  黄茜  李宁  刘艳  黄占景  张增艳 《作物学报》2011,37(11):2106-2110
小麦黄矮病是由蚜虫介导的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侵染引起的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利用cDNA-AFLP分析,筛选出在抗黄矮病小麦易位系YW642中特异表达的长度为292 bp的 cDNA片段,以此片段为启始序列,利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出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推导该基因编码1个NBS-LRR蛋白,将其命名为TNBL1。本研究利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ing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快速分析TNBL1是否参与小麦抗黄矮病反应。通过PCR添加酶切位点、定向酶切与连接,将TNBL1特异的292bp片段反向整合到BSMV-γ链的多克隆位点上,获得重组载体BSMV-γ: TNBL1as,体外转录BSMV-VIGS载体的3个组分(BSMV-TNBL1as、BSMV-α和BSMV-β),等量混合、摩擦接种到抗黄矮病的小麦易位系YW642幼苗叶片上,使YW642中TNBL1基因沉默,然后接种BYDV病原进行黄矮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TNBL1基因沉默后的YW642对BYDV敏感、显现感病症状,其体内BYDV含量较未发生基因沉默的YW642中的明显增加,证明TNBL1基因是正向调控小麦抗BYDV反应的1个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黄花叶病,以前只在个别地区零星发生,不是主要病害,故一直没有引起农民和农技人员的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耕作制度及小麦种植品种的改变,该病在黄淮海麦区发展迅速,并逐步扩展到其他许多地区,成为当前导致春季小麦黄苗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病严重地块病株率在90%以上,减产50%以上,小麦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一、发病规律小麦黄花叶病是由小麦黄花叶病毒或中国  相似文献   

7.
通过RT-PCR,获得了小麦黄花叶病毒罗田分离物28kD蛋白基因的cDNA克隆pUW28-1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分离物的28kD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湖北罗田和河南潢川分离物在第326,327和336位较四川雅安、江苏扬州及日本分离物缺少3个核苷酸(nt),前两者核苷酸长度为762nt,后三者为765nt;不同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从92.1%到96.9%,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从89.8%到97.3%。  相似文献   

8.
正激发子可以诱导寄主植物的系统获得抗病性,具有有效性、持久性和广谱性的特点。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合作,研究了新型激发子寡糖·链蛋白(阿泰灵)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免疫诱抗作用,为该激发子的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人员选用小麦黄花叶病感病品种"矮抗58",在室内将消毒的  相似文献   

9.
基因枪介导法向小麦导入黄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筛选出适宜小麦转化的优良基因型扬麦158和扬麦10号.以扬麦158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含有小麦黄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WYMV-Nib8)的pubiNib8质粒转入了小麦.T0代经PCR扩增分析,获得了14株含WYMV-Nib8基因的转化植株,转化率为0.43%.T1、T2代跟踪分子检测和T2代田间病毒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4个抗WYMV的转基因  相似文献   

10.
由小麦卷曲螨自然传播的小麦花叶病毒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选育抗性品种仍是控制该病毒病的有效方法。试验材料为9个对花叶病毒有不同应用的基因型,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本研究旨在确定花叶病毒抗性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11.
小麦黄花叶病毒人工侵染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接种实验,分析了影响病毒接种效率的各种因素,经ELISA和RT PCR方法进行检测,确立了较为稳定有效的小麦黄花叶病毒机械传毒体系。采用新鲜病叶或用氯化钙干燥保存的病叶作为接种毒源,在0 2mol·L-1磷酸缓冲液中研磨后,对低温下(11~13℃)培养的小麦幼苗(1~2叶龄)进行叶面接种,并将接种后的小麦低温培养可获得较高的接种效率(12 57%~13 43%)。对毒源类型、小麦苗龄和接种部位等其他可能影响接种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一件由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烟草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申请的发明专利:芜菁花叶病毒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该发明根据芜菁花叶病毒核酸序列,设计了一套特异引物(F3、B3、FIP、BIP,如SEQIDNO.1~4所示)样品提取总RNA后,进行LAMP反应,反应产物经电泳或者荧光染料的方法实现芜菁花叶病毒的检测。据称,该发明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13.
RNA编辑是指在RNA水平分子发生的碱基的改变或修饰,从而引起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的过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后水平调控方式,RNA编辑在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以及物质生物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乌拉尔图小麦叶绿体基因组RNA编辑的组成和特点,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结合RT-PCR的方法对乌拉尔图小麦叶绿体的RNA编辑位点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在7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15个基因发生了RNA编辑现象,共计33个胞嘧啶(C)到尿嘧啶(U)的变化,其中ndhB基因发生的编辑位点最多;然后,随机选取5个基因进行了实验验证,初步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对这个5个基因编辑后其蛋白二级结构和跨膜结构域进行了预测,发现编辑后所有基因的二级结构均发生了改变,同时ndhB的跨膜结构域也发生了改变;最后,比较了乌拉尔图小麦与其他5个麦类作物叶绿体RNA编辑位点的异同,发现了叶绿体编辑位点在麦类作物中具有较强保守性,同时也发现了数个物种特异的编辑位点。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乌拉尔图小麦叶绿体RNA编辑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帮助,为从RNA编辑视角揭示小麦的起源进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和鉴定山东地区葫芦科蔬菜上病毒病种类,从山东诸地11个蔬菜种植区采集了867个葫芦科蔬菜疑似感病样品。利用黄瓜花叶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甜瓜黄斑病毒、瓜类褪绿黄化病毒、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及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等特异性引物对疑似感病样品分别进行RT-PCR检测,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4.8%,10.4%,20.0%,41.7%,27.0%,7.8%,2.6%,1.7%,0,0.9%。表明除PNRSV外,其他9种病毒在山东各地均有发生,且CMV和TMV发病率较高,2种或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也很普遍。同时为明确山东地区CMV分离物的株系分化状况,选取11个地区有代表性的CMV阳性样品,测定其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和RNA3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侵染山东地区葫芦科蔬菜的CMV分离物均属于IB亚组,与韩国分离物As(AF013291)相似性最高,未发现其他株系。  相似文献   

15.
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是大豆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常采用种植抗性品种方法来防治。本研究以RNA干扰花叶病毒衣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为表达载体,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成熟子叶节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22株T0代转基因大豆生根苗,经草丁膦涂抹、Bar试纸条和PCR法鉴定,获得RNAi CP转基因植株18株;对转基因植株T1代的遗传分析表明,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到下一代且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T1代Southern杂交表明,导入的干扰片段为单拷贝;花叶病毒摩擦接种表明RNAi CP转基因大豆植株具有抗花叶病毒特性;摩擦接种后3周,DAS-ELISA检测进一步表明,RNAi CP转基因植株花叶病毒检出率仅为7.69%,而非转基因植株为100%。这表明RNAi花叶病毒CP基因可用于抗大豆花叶病毒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种业导刊》2012,(2):36
探索小分子RNA OsmiR393调节水稻分蘖、耐旱的分子机制小分子RNA(MicroRNA)是一类内源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21~24nt),以序列特异性的方式在转录、转录后和翻译水平上对靶基因表达进行调控,是生物体内基因表达自我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miR393被认为通过在生长素(IAA)途径的  相似文献   

17.
RNA编辑是陆生植物叶绿体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已有研究表明植物黄化或白化可能与叶绿体RNA编辑有关.本实验采用PCR,RT-PCR及测序的方法,确定棉花芽黄突变体V1子叶与真叶的10个叶绿体蛋白编码基因中各有34个编辑位点,有6个位点存在编辑效率的差异.将这些编辑位点与柯字310比较发现,芽黄突变体多5个编辑...  相似文献   

18.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成员之一,大豆花叶病毒病可造成大豆10%~30%的产量损失,并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不同株系间致病力差异源于它们在碱基序列上的差异。采用传统的抗病育种技术育成的抗病品种抗谱窄,品种抗性可因病毒株系的变异而丢失。依靠RNA引发的基因沉默改善植物的抗病毒能力是基于RNA i(RNA inference)原理建立的植物抗病毒新策略,本研究对来源于武汉SMV分离物的CP基因和Nib基因进行了克隆,通过对保守区域的扩增,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大豆抗花叶病毒的RNA干扰载体。为防治大豆花叶病毒新技术的探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种业导刊》2012,(2):36-36
小分子RNA(MicroRNA)是一类内源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21~24nt),以序列特异性的方式在转录、转录后和翻译水平上对靶基因表达进行调控,是生物体内基因表达自我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miR393被认为通过在生长素(IAA)途径的后转录过程中调控生长素受体,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逆境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正>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抽风病",与霜霉病、软腐病并称大白菜三大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10%左右的产量损失,部分重发年份可减产30%以上,严重地区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发病原因:白菜病毒病可由线条状的芜青花叶病毒(图1)、球状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图2)和杆状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MV、图3)等多种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