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福建省茶业发展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茶业也是其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介绍福建茶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晚清民国时期,受到国际茶叶市场的影响,政府鼓励茶商参加世博会,扩大对外贸易。中国茶商纷纷参赛,获得诸多殊荣,他们走进世博会的脚印,是中国茶业走向世界的一部分,从而也推动了中国茶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2011,(4):32-33
他是中国国饮品牌"三和名茶"的创立者,中国茶叶产业差异化战略的创始人和实施者,中国铁观音茶行业的领军级人物.他就是千禧茶王吴荣山,福建三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4.
茶业一直是江西的特色传统产业,在江西农村经济中占据独特位置,也是中国茶业的重要部分。因天然优厚的自然条件,江西茶叶品质优良,盛产著名的宁红茶、绿茶等,并且产区广,产量大,远销欧美、日本、朝鲜等多个国家,江西茶成为中国茶业对外贸易中非常重要的来源。然而,民国时期面临着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中国茶业包括赣茶必然要经历这一过程。总体而言,江西茶的产量、销量在民国时期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证明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之艰难。鉴于运输成本高、生产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时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改良生产技术、运销公营、茶业统制、扩大宣传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湾茶源于福建,其茶业品牌建设颇具特色,成为产业的一大助力;福建省茶业品牌近年已不断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打响,但在品牌建设方面相较之台湾地区还有待加强。该文从重品质、重管理、重市场、重创意、重行销等方面分析台湾茶产业品牌建设经验,并总结了台湾茶业品牌建设对福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闽台茶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介绍了闽台两地茶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各自的发展概况 ,即台湾茶叶失去外销市场后成功开发内销市场而获得顺利转型的经验 ,以及福建茶业近年的快速成长 ,尤其是科技在产业中所起的作用和台商对福建茶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并对闽台茶业发展策略分别做了介绍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湘丰"湘丰"是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旗下的茶叶品牌。公司于2005年12月正式工商注册,专业从事茶苗研发与繁育、茶叶种植、科研与加工及销售和茶艺培训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是中国茶业行业三十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企业、省级茶业旅游示范点、长沙市优秀小巨人企业。  相似文献   

8.
吴风妹 《农业考古》2019,(5):218-223
晚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对福建茶叶给予诸多关注。传教士在闽传教期间所著的大量文章、日记、信件中,都有透露出与茶叶的相关消息。传教士对福建茶叶的关注及其记述,对中国来说,对福建地方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证资料和文献补充;对再现与探寻晚清福建茶叶贸易发展轨迹颇有裨益。对西方世界而言,一方面促进了西方对福建茶叶的了解,获得了福建茶叶的相关资讯;另一方面也为当时殖民者提供重要的商业信息。  相似文献   

9.
张育松 《农业考古》2007,(2):133-134
张天福先生是福建现代茶业创始人。张老今年已经98岁了,但他体魄康健,精神矍烁,耳聪目明,思路敏捷。他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已七十余载,为我国茶叶教育、科研、生产、流通、审评、茶文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誉冠八闽、名扬九洲”。一、《张天福选集》是张天福茶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1942年,中国茶叶研究所由浙江衢州的万川,迁址至福建崇安的赤石企山茶场。在当时战事紧张、条件艰苦、经费短缺等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吴觉农带领蒋芸生、叶元鼎、王泽农、庄晚芳等一批茶学家,同心同德,任劳任怨地在崇安赤石开展了茶树良种繁育、茶叶机械加工和制茶化学等研究工作;同时还编辑出版了《武夷通讯》、《茶业研究》等茶叶学术期刊,本文对《茶业研究》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低碳茶业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福建发展低碳茶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低碳茶业的基本思路与技术对策:(1)稳定面积,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2)大力推广现有的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茶叶生产技术体系;(3)通过科技创新,突破低碳茶业技术瓶颈,为低碳茶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张天福教授 ,1 91 0年 8月 1 8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 932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 1 934年从日本考察茶叶回国后 ,一直从事茶叶教育、科研、生产、加工、收购、评审与茶文化等的组织领导和实践工作 ,在培养茶叶人才、研制制茶机械、发展评审技艺、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都作出显著成绩 ,在茶叶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张天福先生是福建现代茶业科研与教育的创始人。在 2 0世纪 30年代中期 ,他创办了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安茶叶改良场 ,任场长兼校长 ,开创了科研教育相结合的先河。在茶场 ,他千方百计筹集…  相似文献   

13.
仲昭铭 《农业考古》2020,(2):239-246
本文以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以1949年为上限,系统梳理了古代至民国时期北川茶叶与茶业产生、发展以及壮大的历史,分析了北川茶叶在中国茶叶历史长河中独特的地位与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福建茶业的技术进步率进行了测算,认为近年来福建茶业保持年均4.8%的技术进步率,其中乌龙茶和绿茶的年均技术进步率分别为7.0%和2.6%,但无论是乌龙茶还是绿茶都存在一定的资源冗余。研究认为福建茶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进步不均衡和资源投入不合理,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保持技术进步的均衡、合理优化资源的投入和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15.
赖江坤 《农业考古》2022,(5):114-121
19世纪80年代后晚清华茶对外贸易的发展出现由盛转衰的趋势,促成晚清社会华茶改良思潮和实践的出现。由于华茶改良亟需大量茶业专业技术人才,故而直接推动了晚清中国茶业教育的兴起及发展。在1909年至1911年间,清朝官府陆续在各主要产茶省份筹设茶务讲习所,力图实现教育兴茶;奈何未及落实举办而清王朝即告倾覆,导致晚清中国茶业...  相似文献   

16.
皖西地区是安徽省的重要产茶区。民国时期,在国内外市场的冲击下,受交通、税负及生产加工等因素的制约,皖西茶业渐趋衰落。深入探讨皖西茶业的衰落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创意经济时代,知识与创意作为新生产要素,以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和创新力在经济增长和价值创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文简述了创意经济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分析了福建地理标志区域特色茶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从创意经济发展的视角,提出福建地理标志茶业发展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福建安溪县长和茶业有限公司,地处素有"茶海明珠"之称的福建安溪大坪凤形山,拥有优质的绿色生态茶园87公顷,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茶业工贸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建立前湘鄂赣边区的茶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茶业逐渐成为湘鄂赣边区一种重要的传统经济产业;但到民国时期,由于战争破坏和国民党的苛捐杂税等方面的原因,边区的茶业遭受到严重的摧残.根据地建立后,党和政府积极引导、扶植茶叶生产和销售,湘鄂赣苏区的荼业得到恢复和发展,这对改善苏区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增加苏维埃政府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余悦 《农业考古》2001,(4):31-33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我们来到上虞市 ,是怀着一种深厚的、朝圣般的情感。因为这里是虞山舜水的地方 ,这里也是最早把中国茶带入日本的最澄和尚学习佛教的地方。更重要的是 ,在这块秀美的土地上 ,产生了像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这样的优秀人物。吴觉农先生是中国茶学界的杰出代表。他毕生为振兴我国茶业而奋斗 ,成为社会主义茶业的开拓者 ,中国茶学教育及茶叶科研的创始人 ,也是弘扬中华茶文化的推动者。在七十多个春秋的漫长岁月中 ,他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为祖国茶业事业的恢复、振兴和发展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茶叶的生产、贸易、商检、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