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天油4 号作对照,对5 家单位提供的8 个油菜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油菜品种在天水山区的越冬性与产量表现情况。结果表明:10-191、10-1358 以及宁油3 号越冬率最高,为96%,天油4 号、09 鉴2 以及延油96-4 越冬率最低,为92%,其它各参试品种均在这两者之间。10-1358 产量最高,为119.0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27.35%,居第1 位;对照天油4 号折合单产量为93.49 kg/667 m2,居第8 位;09 鉴2 折合单产量为79.9 kg/667 m 2,较对照减产14.53%,居第9 位。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冬油菜新品系10-1358在天水山区的丰产性与抗寒性,特用天油4号作对照品种,对8家单位提供的9个油菜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1358越冬率最高,为97.1%,09鉴11越冬率最低,为84.4%,其他各参试品种均在这两者之间;0731756产量最高,为184.8kg/亩,居第1位;10-1358产量为179.47kg/亩,较对照增产12.75%,居第2位;对照天油4号折合亩产量为159.18kg,居第6位。结论: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10-1358具有较高的丰产性与较强的抗寒性,可以在天水山区及周边平凉、庆阳等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庆阳市镇原县临泾镇新堡村对17个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新品系2013-平试8号最高,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CK)增产35.04%;pbⅡ-2-309居第2位,产量为195.02kg/667m2,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CK)增产14.67%;pbⅡ-15-1居第3位,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CK)增产7.51%。且2013-平试8号、pbⅡ-2-309这2个品种(系)越冬率高,抗逆性强,适宜在庆阳旱塬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以天油4号为对照,对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课题组最近育成的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10-1358的丰产性与适应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10-1358产量为2 712.36 kg/hm~2,较对照天油4号增产3.28%,居试验第2位,千粒重为3.68 g,越冬率为98.9%,越冬性表现为强冬性,适宜在海拔1 000~1 700 m的天水山区及平凉、庆阳、定西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宜庆阳旱塬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在庆阳市镇原县临泾镇新堡村对17个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新品系2013-平试8号最高,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增产36.02%;pbⅡ-2-309产量居第2位,为2 925.00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增产15.46%;pbⅡ-15-1产量居第3位,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增产8.39%。2013-平试8号、pbⅡ-2-309这2个品种(系)越冬率高,抗逆性强,适宜在庆阳市旱塬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在庄浪县干旱山区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11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陇油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 055.6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9.3%,表现强抗寒,越冬率为85.7%。陇油7号、07皋兰DQW-1-3折合产量分别为2 000.0、1 888.9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分别增产16.1%、9.7%,表现为抗寒,越冬率分别为78.7%、79.9%。天油4号(CK)、平油1号折合产量分别为1 722.2、1 611.1 kg/hm~2,表现为强抗寒,越冬率分别为87.3%、84.0%。综合分析认为,陇油9号、陇油7号、07皋兰DQW-1-3、天油4号、平油1号这5个品种(系)适合在庄浪县干旱山区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高产及高含油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黔5005A与自育自交优良双低恢复系12-4451为亲本,成功配制优质高含油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2号。黔油32号在2014—2015年西南区(长江上游)联合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产量184.32kg/667m~2,居第2位,较对照(南油12)增产13.2%;在2015—2016年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80.27kg/667m~2,较对照(蓉油18)增产6.4%;其杂种F2籽粒种子芥酸含量0.1%、含油量44.39%、硫苷含量27.86μmol/g·饼。该组合于2019年6月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名为黔油32号。适宜长江上游的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勉县及云南玉龙和寻甸等地区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绵油12号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用系7AB-4-1作母本、品93-496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甘蓝型弱冬性杂交油菜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安宁市于2012年引进试验,平均单产为5 085 kg/hm2,居第1位,比对照花油8号(常规油菜)产量3 415.5 kg/hm2增加1 669.5 kg/hm2,增产48.88%,2013年开始推广,是安宁市至今  相似文献   

9.
8个甘蓝型冬油菜在陇东南干旱山区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多点试验,对8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陇东南干旱山区的越冬率、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抗寒性和产量差异较大,参试品种的越冬率为52.1%~98.6%,折合产量为1 205.1~4 174.2 kg/hm~2。其中天油2288越冬率为88.2%~96.1%,折合产量为1 687.5~4 120.5 kg/hm~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3 456.5 kg/hm~2。陕油2016越冬率为55.6%~96.7%,折合产量为1 205.1~4 174.2 kg/hm~2,在陇南市徽县试验点单产最高,为4 174.2kg/hm~2,平均折合产量为3 185.6 kg/hm~2。各品种经济性状差异也较明显。综合分析,天油2288、天油2255和15ML22抗寒性较强,属强冬性、中熟、丰产型油菜品种,可在甘肃中东部较高海拔干旱山区种植;陕油2016和陕油28经济性状优良,是弱冬性、早熟、丰产型油菜品种,可在陇南市及天水市低海拔的渭河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
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庆阳市旱塬地适应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越冬率、农艺性状、产量均优于对照品种陇油8号。初步筛选出丰产性、生育期以及综合性状良好,适合庆阳市栽培的冬油菜优良品种(系)2个,其中09鉴8折合产量为2 566.7 kg/hm~2,比对照增产52.17%;QXI-24折合产量为2 460.0 kg/hm~2,比对照增产45.85%。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冬油菜在新疆春油菜区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新疆春油菜区的生态适应性,拓宽春油菜种质资源。【方法】利用稳定性参数、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分析参试品种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半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在该区自然资源、栽培条件下能够通过春化正常生长发育,且参试品种生育期均长于对照品种新油17号,收获期晚4~15 d,通过隶属函数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中油158、华油杂73、华油杂76、浙油50、中双11号综合排名位居前五,其他品种均优于对照品种新油17号,利用高稳系数法对参试品种在新疆各个试点产量进行分析,中双11号、华油杂76、沣油737 F1、沪油17号均高于对照。参试品种中中油158主要农艺性状优良,但最终由于发生倒伏,后期产量降低,折合单产仅有201.41 kg/667 m2,高稳系数法排名最后,而中双11号主要农艺性状相对中油158较弱,但在滴灌技术下,未发生根倒,折合单产高达225.13 kg/667 m2,高稳系数法排名第一;华油杂76折合单产高达252.71 kg/667 m2,高稳系数法排名第二。【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半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在新疆春油菜区,能够通过春化正常生长发育,完全成熟;成熟期许多品种发生根倒,产量降低,选择高抗倒伏品种在新疆春油菜区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拓宽新疆春油菜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合天水市半干旱山区种植的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以甘杂1号为对照,在天水市麦积区五龙镇安家山村对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表现最佳的是甘油4号,越冬率87.6%,产量4 015 kg/hm2,比对照增27.30%;其次为合油杂2号,越冬率83.4%,产量3 660 kg/hm2,比对照增16.01%;第三位是陇油88,越冬率85.3%,产量3 600 kg/hm2,比对照增14.10%;第四位是天油14号,越冬率85.7%,产量3 515 kg/hm2,比对照增11.41%。以上4个品种综合性状比较好,适合在天水市海拔1 600 m左右的半山区及渭河流域的粮油互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8个苦荞参试品种在环县荞麦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其中定苦1号折合产量2506.7kg/hm2,较对照增产33.57%,居参试品种第1位;冀苦荞2号折合产量2306.7kg/hm2,较对照增产22.91%,居参试品种第2位;六荞2号折合产量2036.7kg/hm2,较对照增产8.53%,居参试品种第3位;冀苦荞1号折合产量2030.0kg/hm2,较对照增产8.17%,居参试品种第4位。这4个品种整体表现落粒性轻、抗倒伏、抗旱、抗病、产量高、抗逆性强,建议在环县苦荞主产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7274A与恢复系5735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原名油YL053),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81.4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6.27 kg/667m2,比对照增产10.59%,居C组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222.9 d,比对照早0.6 d.含油率43.83%,芥酸0.2%,硫甙18.84 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0.97%.抗倒性、抗寒性强,耐菌核病.  相似文献   

15.
12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在景电灌区的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景电灌区条件下,对12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以品种宁油2号最高,为4 120.37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40.16%;品系06468位居第2位,为3 935.18kg/hm2,较对照天油4号增产33.86%。且宁油2号、06468越冬性较强,越冬率达88.89%以上,综合表现较好,可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新引进5个籼型杂交粳稻品种作双晚种植,与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引进的5个粳稻品种实收单产都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其中"甬优538"实收产量642kg/667m~2最高,"春优84"实收产量610.5kg/667m~2居第二位,"甬优1540"实收产量535kg/667m~2居第三位,"甬优538"可作为祁阳县晚粳种植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杂交油菜黔油1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波里马不育材料与黔油低芥一号优株进行测交和回交,育成胞质不育系7005A和保持系7005B,与恢复系7005C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黔杂7005。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64.95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8.19%;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36.33kg/667m^2,较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5.47%。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单产154.48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18%;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29.96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92%。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为黔油15号,2003年11月通过全国审定。适宜长江上游区以及邻近相同生态区域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冬油菜新品系964-1-1是天水市农科所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1号作母本,加拿大甘蓝型春油菜品种p ivot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产量2 118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2.1%。该品系株高110.6 cm,千粒重2.57 g,角粒数24.6粒,生育期273 d,越冬率94.2%。适宜在陇东、陇南及定西等海拔2 000 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高油分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于2005-2007年度参加贵州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2a试验结果平均单产181.4kg/667m2,平均含油率为43.83%,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18.84μmol/g·饼。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66.27kg/667m2,居C组第1位。全生育期222.9d。2a区试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该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适宜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条件的、综合性状优良的谷子新品种,2010年在北京市清水镇进行了13个不同品种谷子的比较试验,1年的试验表明,安04-4783品种667 m~2产348.00 kg,比对照增产27.60%,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植株矮,生长整齐一致,适宜密植和果粮间作,还表现为穗大、穗粗、粒多、单穗质量、熟相较好,另有抗旱、抗风、抗病等抗逆性,表现为较大的增产优势。03-992品种667 m~2产341.30 kg较对照增产25.20%,该品种生长整齐、穗大、熟相好、早熟、抗旱及抗病,居参试品种第2位。长农39号、09品20、长生08及沁黄2号等品种产量集中在258.00~273.00kg,其他品种高产性表现则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