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党参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引起甘肃省渭源县党参根腐病的病原菌,并筛选防治该病害的最佳杀菌剂,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引起党参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编码转录延伸因子区序列(TEF-1α)聚类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药剂毒力测定.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甘肃省渭源县党参根腐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2.
甘草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草根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嘧菌酯、多·福·溴菌腈、百菌清、咪鲜胺、代森锰锌和恶霉灵9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丝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甘草根腐病的主要病原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9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的EC50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福·溴菌腈<多菌灵<百菌清<嘧菌酯<甲基硫菌灵<恶霉灵<代森锰锌。咪鲜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02 mg/L;代森锰锌最弱,EC50值为117. 175 mg/L。其中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福·溴菌腈的EC50均小于1 mg/L。  相似文献   

3.
4.
选取孜根腐病病株根系分离、鉴定出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Rhizoctonia sp.和未知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种属待定)4种主要致病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未知真菌单独接种发病率为70.0%,致病性强,是孜然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F.oxysporum和F.solani,发病率分别为50.9%和43.2%;Rhizoctonia sp.的发病率较低,为11.0%.用未知真菌、F.oxysporum、F.solan和Rhizoctonia sp.进行混和接种,其发病率为97.4%,症状典型,说明孜然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5.
白菜型冬油菜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甘肃省白菜型冬油菜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尖孢镰刀菌(F.oxysprorum)、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和青霉菌(Penicilliumsp.)5种真菌,其中半裸镰刀菌和链格孢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47.1%和30.9%,半裸镰刀菌和链格孢有伤接种发病率分别为90%和80%,无伤接种发病率分别为76.7%和70.0%.采用室内平皿生长速率法,研究7种杀菌剂对冬油菜根腐病的病原半裸镰刀菌和链格孢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噁霉灵、代森锌、福美双、多福和丙.噁.甲霜灵7种药剂对2种病原菌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半裸镰刀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7.66、16.89、0.13、1 435.20、50.84、59.03和0.53μg/mL,对链格孢菌的EC50分别为36.06、41.54、0.29、59.30、34.06、109.27和0.81μg/mL.以噁霉灵的抑菌作用最为突出,对半裸镰刀菌和链格孢菌的EC50均在0.3μg/mL以下,丙.噁.甲霜灵次之,代森锌最差.7种药剂的毒力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药剂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款冬花根腐病的发病情况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出引起款冬花根腐病的主要病原,对其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调查款冬花根腐病的症状以及室内病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款冬花根腐病的症状主要是萎蔫和根腐,引起根腐病的病原主要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的防治樱桃树根腐病,采用组织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形态学特征和柯赫氏法则对樱桃根腐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并采用菌落直径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定了致病菌的培养条件及其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樱桃根腐病的病原为腹状镰孢菌(Fusarium ventricosa AppelWollenweber);病原菌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25℃和偏酸性条件有益于孢子的萌发,而光照对孢子的萌发没有影响。供试的6种杀菌剂中,樱桃根腐病菌对多菌灵最敏感,EC50为0.431 4μg·mL-1,其次是苯醚甲环唑和扑海因,EC50分别为34.999 3μg·mL-1和85.092 9μg·mL-1。研究结果对指导樱桃根腐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2011年山东威海地区的无花果秋果果实黑色病斑上分离到1种炭疽病菌。根据病菌的病原形态、培养特性和致病性,鉴定该病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l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选用7种杀菌剂进行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对无花果炭疽菌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药剂是氟硅唑、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其EC50分别为0.0257、0.1830、0.1879μg/mL。  相似文献   

9.
大豆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根腐病是淮北地区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的病害。病原为镰孢霉属的4个种,即三隔镰孢霉、壳生镰孢霉、茄腐皮镰孢霉和尖抱镰孢霉,其中有些株系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三隔镰孢霉各株系和壳生镰孢霉各株系的致病性存在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保定地区草莓种植地根腐病的致病菌种类以及有效的防治药剂,本试验从保定地区草莓主要种植地采集草莓根腐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后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引起保定地区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将分离的菌株回接到草莓植株上,又重新分离鉴定得到该致病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新拟盘多毛孢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004 8和0.013 6 mg/mL,其次是福美双、克菌丹和异菌脲,多菌灵、甲霜·噁霉灵和霜霉威的抑制效果较差。由此可见,保定地区草莓根腐病的致病菌是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有效防治药剂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  相似文献   

11.
河北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北省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河北省部分苜蓿种植地采集的苜蓿根腐病样品中分离获得的10株镰孢菌菌株D19-2(Fusarium oxysporum)、S45(F.proliferatum)、Q1(F.solani)、QD13-2(F.oxysporum)、QZ3(F.equiseti)、N12-1(F.acuminatum)、N1-2(F.redolens)、B1-6-3(F.oxysporum)、B2-1-2(F.tricinctum)和B1-7-5(F.proliferatum),从培养基、温度和培养基pH对各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探究了光照、碳源和氮源对菌株QD13-2、QZ3、N12-1、N1-2、B1-6-3、B2-1-2和B1-7-5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另外,测定了菌株QD13-2、QZ3、N12-1和N1-2的菌丝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对于菌株D19-2、S45和Q1的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和Czapek,最适温度为26~28℃,最适pH为7~8;菌株QD13-2、QZ3、N12-1、N1-2、B1-6-3、B2-1-2和B1-7-5菌落生长的适宜条件为15~28℃,pH为5~11,全黑暗或光暗交替培养,可溶性淀粉为最适碳源,甘氨酸为最适氮源,氮源为氯化铵时具有抑制作用。菌株QD13-2、QZ3、N12-1和N1-2的菌丝致死温度分别为64、51、48和63℃。研究结果对于了解苜蓿镰孢菌根腐病发生规律和开展病害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致病性和毒素化学型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的致病性差异和致病机制,本研究对分离自河北省黄骅市和张家口市宣化区部分苜蓿种植地苜蓿根腐病样品的150株镰孢菌(Fusariumspp.)(2015年分离获得72株,2016年分离获得78株),采用平皿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所分离获得的镰孢菌菌株是否具有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毒素的潜力进行了检测,并对获得的粗毒素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镰孢菌对萌发的苜蓿种子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性强弱存在差别,除三线镰孢(F.tricinctum)和大部分木贼镰孢(F.equiseti)菌株致病性较弱外,大多数镰孢菌菌株表现出较强致病性;在所获得镰孢菌菌株中,菌株KD3(F.oxysporum)、菌株QD3-2(F.oxysporum)、菌株N6-1(F.equiseti)、菌株N9-2(F.acuminatum)、菌株NT1-1(F.acuminatum)和菌株QD10-1(F.acuminatum)共6株镰孢菌具有产NIV毒素潜力,未发现具有产DON毒素潜力的菌株;将NIV毒素化学型菌株QD3-2发酵培养后经有机溶剂萃取获得粗毒素,对其进行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粗毒素对苜蓿种子的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苜蓿镰孢菌根腐病致病机理、有效防治苜蓿根腐病和保障苜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辣木果荚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分类地位,为辣木果荚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辣木种植基地感病、带黑色颗粒物病残体的辣木果荚进行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显微形态特征观察、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辣木果荚腐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不分隔、透明,孢子顶端呈尖锥形弯曲,基部平截,具油滴,大小为15.7~22.1μm×2.5~4.3μm;厚垣孢子壁厚,呈黑褐色,簇生或成链状。该菌株ITS和β-tubulin基因的序列与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菌株IMI103806的同源性高达99%(ITS登录号:GU227894;TUB2登录号:GU228188)。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与兰生炭疽菌(C. chlorophyti)具有很近的遗传关系。【结论】兰生炭疽菌(C. chlorophyti)能侵染辣木引起果荚腐病,是为害辣木果荚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浙江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的病原种类以及不同蝴蝶兰品种对软腐病的抗病性差异,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和系统发育学对蝴蝶兰软腐病进行病菌分离鉴定,应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评估不同蝴蝶兰品种抗病性。结果表明:1)蝴蝶兰软腐病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不含葡萄糖)上菌落呈乳白色圆形或近圆形,在营养琼脂甘油锰培养基上菌落呈浅紫色,菌体呈杆状。2)基于16S rRNA、dnaXgapArecA基因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B与Dickeya fangzhongdai B16为同一分支。3)对40个蝴蝶兰品种进行离体叶片抗软腐病评价,鉴定出1个高抗品种(‘ES L20’)、1个抗病品种、14个中抗品种、18个感病品种和6个高感品种。本研究鉴定出一种导致浙江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的病原菌,提供了部分蝴蝶兰品种的抗软腐病信息,为深入研究该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培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杀菌剂对拟枝孢镰刀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效防治紫花苜蓿根腐病的药剂,选用不同杀菌剂对拟枝孢镰刀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药效试验和紫花苜蓿根腐病的大田防治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抑菌效果较好的分别是98%咯菌腈和98%戊唑醇,质量浓度为1.25μg/mL时,它们的抑菌率分别为90.11%和83.68%,抑菌效果较差的分别是98%嘧菌酯和97%恶霉灵。盆栽试验结果表明:98%咯菌腈的EC50值最小,为2.060 3μg/mL,对紫花苜蓿拟枝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大。15个复配组合除组合4、8、9和10表现为相加作用外,其余组合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大田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和43%戊唑醇以有效剂量250g/hm2的防效较好,其防效分别为69.42%和66.78%,50%咯菌腈和43%戊唑醇以有效剂量125和125g/hm2复配具增效作用的同时防效较好,为71.39%。咯菌腈和戊唑醇等可作为大田防治紫花苜蓿根腐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导致广东省霸王花Hylocereus undatus褐腐病的病原种类.【方法】通过病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病原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和结论】在PDA培养基上,病原菌的菌落为深灰色,绒毛状.产生2种类型的节孢子:一种为浅色、薄壁的柱状孢子,大小为(5.00~10.69)μm×(2.61~4.52)μm;另一种为褐色、厚壁、圆形或椭圆形、基部平截、成链的孢子,大小为(5.15~12.39)μm×(3.87~6.07)μm.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获得该病原菌579 bp的18S-28S rDNA ITS序列.BLAST结果显示,该序列与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火龙果菌株的18S-28S rDNA ITS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100%.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的病原菌为N.dimidiatum.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病原菌,本实验从承德市感病北苍术块茎中分离病原微生物,并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进行回接验证。研究分离获得的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从健康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94株根际微生物,通过平板拮抗筛选获得2株生防菌,分别为菌株SFJ-27和菌株SFJ-41,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2株生防菌抑菌率均在50%以上。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2株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FJ-27与菌株SFJ-41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明显的生防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52.27%和68.19%。研究表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以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发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引起栝楼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有效防治药剂。【方法】2019—2020年采集安徽省大别山区的栝楼果实腐烂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35株分离物,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共分离纯化得到4种不同菌落形态特征的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均为栝楼果实腐烂病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引起栝楼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分别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辽宁刺盘孢C.liaoningense,分离频率依次为31.4%、8.6%、20.0%和40.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氰烯菌酯和百菌清对F.fujikuroi和F.proliferatum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104 6~5.178 1μg/mL;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对C.fructicola和C.liaoningense的抑制效果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