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讨斑茅割手密复合体后代叶片性状与单茎性状的关系,为挖掘斑茅、割手密农艺性状的优异基因提供理论依据。对斑茅割手密复合体GXASF108-2-28分别与甘蔗品系GT05-164和GT05-3279杂交获得的BC1后代及亲本共15个材料伸长期蔗叶性状(绿叶数、总叶数和绿叶面积)和单茎性状(株高、茎径和单茎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组合后代在绿叶数、株高、茎径及单茎重上都有超越双亲或亲本之一的优势。绿叶面积在6个数量性状中遗传变异最大,且与株高和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可作为斑割后代产量相关性状的间接选择指标。聚类分析表明,16份材料可以分为4大类,Ⅰ类材料12-A6-1、12-A6-3、12-A6-5、12-A6-25和12-A6-27绿叶面积大,总体表现较佳,是进一步研究利用的重点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花叶病毒和黑穗病菌,人工水分胁迫,初步评价甘蔗和斑茅杂交后代的抗花叶病、抗黑穗病和抗旱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的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抗黑穗病、抗花叶病和抗旱表现分离.初步评价出了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BC1YCE01-134和YCE01-116,其对花叶病和黑穗病表现“0”感染率且抗旱性生理指标良好,有望成为供甘蔗育种利用的高抗的抗源亲本.  相似文献   

3.
含云南斑茅血缘F1代材料比含云南割手密血缘F1代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砍晒效果,其表现为水份散失少,蔗糖份下降慢,重力纯度下降少。在蔗糖份变化的过程中,蔗糖转化和被利用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形态学、同工酶和RAPD、ISSR分子标记对甘蔗种间杂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8号和49号杂种是真杂种,所获杂种都偏向一亲本性状,同时又兼具另一亲本的有利基因,可作为甘蔗育种的优良亲本。分子标记所用的引物S260和W835可一次性准确鉴定甘蔗杂种及其亲本,杂种都显示出双亲的特征谱带,而且ISSR又比RAPD检测到更多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甘蔗与斑茅后代重要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供试材料主要性状与蔗茎产量、蔗汁蔗糖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茎径、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的相关系数虽然较小(分别为0.0808、0.3658),但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1.7935),茎径次之(1.5979);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均与蔗汁蔗糖分存在较大负相关关系(分别为-0.5593、-0.6611,后者达显著程度),前者直接作用大,而后者间接作用大。  相似文献   

6.
对10个斑茅BC1品系及其亲本在相关生理生化性状方面的差异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常供水条件下的叶片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作为鉴定甘蔗抗旱性能的指标,BC1品系的比值均小于母本YC96-40。母本YC96-40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较高,到BC1代则其活性大大降低,这可认为是斑茅BC1品系糖分和锤度等改良速度较快的内在生化原因之一。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亲在叶片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上的遗传距离均较大,而其后代在这2个性状上表现为前者大多数与母本YC96-40遗传距离较大,后者大多数与母本YC96-40遗传距离较小。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对割手密和斑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来自不同原生地甘蔗近缘野生种割手密、斑茅无性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Fpro)的含量及其与低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割手密和斑茅叶片中Fpro的含量与其原生地的海拔、纬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冬季的Fpro含量平均值分别是夏季的11.4和7.7倍,导致Fpro积累的真正原因是低温;在持续低温胁迫条件下,割手密、斑茅叶片中Fpro含量呈波动式增长,在作变温处理时Fpro的消长是可逆的。叶片中Fpro含量与其抗寒性关系十分密切的特点,表明它可以作为甘蔗近缘野生种抗寒力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231份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为材料,测定不同材料根系生物量,以鉴选出根系发育较好的种质。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根系生物量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干质量平均值为1.08g,变幅为0.49~2.12g。鉴定筛选出根干质量大于1.50g的品种13个,其中,农家品种"白冬麦"根干质量最大,为1.93g,其次是农家种"三月黄"和现代育成品种"矮丰3号",根干质量分别为1.92g和1.74g;国外引进品种"敖德萨3号"、"Villa Glori"和"Atlas66"的根干质量也较大,分别为1.62、1.56和1.52g。将微核心种质按原产地及麦区分别进行分析得出,国外引进品种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小麦根干质量最大,北方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选育品种根干质量的平均值均小于地方品种。这些结果对小麦育种中根系性状的亲本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后续的QTL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斑茅蔗BCI和BC2两个群体的397个无性系进行SSR和Alu-like分子标记分析,发现其中23个品系疑为假杂种,5个品系不具有斑茅血缘.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是鉴定杂交后代真实性的较好的方法,而引物SC597CS、SMC1527cl、SSCIR36鉴定出疑似假杂种总个数较多且互补性好,是鉴定斑茅蔗后代杂种真假的一组较好的引物.与Alu-like标记结合使用能较好地检测杂交后代是否含有斑茅血缘.  相似文献   

10.
甘蔗野生近缘植物斑茅DNA转导创新育种材料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蔗野生近缘植物斑茅(S.arundinaceum Retz)为外源DNA供体材料,栽培桂糖11号为受体材料,用“酚/SDS改良法”提取供体DNA,利用基因枪转导法把浓度为1ug/u1的供体DNA诱导入受体细胞并整合至受体染色体上获得表达。从再生植株中筛选获得3个与受体获得3个与受体在农艺性状表现有差异的转异再生杂种株系,并通过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得以初步认定,这种人工种质新材料可供进一步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15个云南不同生态型割手密血缘F1代创新种质材料及其亲系共28个材料,在自然生长与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的13个指标进行主成分与模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旱性。试验结果表明:(1) 叶绿素因子、地下干物质积累因子和地上干物质积累因子等前6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0.11%,可代表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量;(2) 利用抗旱性度量值将参试材料聚为4大类6个亚类,聚入第Ⅰ类的共有4个创新种质材料,占参试材料的14.3%,尤其是云割F108-317、云割F108-319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第Ⅱ、Ⅲ类材料分别占参试材料的42.9%、39.3%,都分为2个亚类,其中云割F108-392、云割F108-391、云割F108-511、云割F108-397、云割F108-617等5个创新种质材料,可在育种实践中优先利用;云割F108-541单独聚为第Ⅳ类,其抗旱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斯特提棉种间杂交创造抗枯黄萎病新种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棉属种间杂交新方案,快速获得陆地棉×斯特提棉种间杂交可育杂种,经两次回交后,在枯黄萎病圃扩大群体,稳定性状,人工选择,在育成新品种秦远4号的同时,还选育出抗病优质、抗病高强、抗病大铃、抗病高衣分、抗病抗旱和抗枯黄萎病新种质6类24份.提出了创造新种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原代肝细胞增殖和生化功能的影响,探究谷胱甘肽的促生长作用机制。【方法】用添加φ为10%胎牛血清和未添加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48 h,随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GSH至0、30、100、300、900 mg·L~(-1),每个水平设6个重复,培养24、48和72 h后测定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情况及培养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蛋白、过氧化氢含量和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结果】谷胱甘肽显著促进了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提高了培养液上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蛋白的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降低了培养液上清中过氧化氢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在无血清培养试验组中添加谷胱甘肽,对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比添加血清培养试验组效果明显。【结论】谷胱甘肽能促进奥尼罗非鱼肝细胞增殖,且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蝴蝶兰(Phalaenopsis)与火焰兰(Renanthera)进行正反远缘杂交,共计杂交组合48个,获得441株杂交后代。结果表明:1)在48个杂交组合中,有30个组合座果,仅有6个组合的种子在诱导培养基M1、M2和M3上萌发,其中M2的诱导时间最短,而多数组合能座果但蒴果内棉絮状、无种子,可能是胚发育不全或败育所致;2)火焰兰与二倍体、非整倍体蝴蝶兰杂交共有20个组合座果,但蒴果内均没有种子;与四倍体蝴蝶兰属间正反杂交有10个组合座果,其中6个经无菌播种后均获得杂种后代。因此,选择大花型四倍体蝴蝶兰与火焰兰属间杂交较易成功;3)采用组织培养无菌播种的方法进行胚抢救是提高远缘杂交成功率的有效手段,蝴蝶兰与火焰兰属间杂交成功的6个组合经无菌播种后均获得杂种后代;4)杂种F_1代遗传了双亲的特性,植株及开花性状总体上趋向蝴蝶兰,但叶端明显比蝴蝶兰下弯,叶片革质和较硬。  相似文献   

15.
选择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与钻喙兰(Rh ynchostylis retusa)进行属间正反远缘杂交,杂交组合共计36个,获得远缘杂种后代141株.采用无菌播种技术和性状调查的方法分别对种子和杂种后代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6个杂交组合共杂交180朵花,有12个组合座果,共获20个果荚,座果...  相似文献   

16.
为获取性状优良的子代单株用于后续新品种培育和优质亲本的选配,采用iPBS与形态学双标记鉴定方法,对‘粉条纹’石斛(母本)与‘丹绒之星’石斛(父本)杂交组合进行遗传鉴定研究。结果表明:iPBS标记鉴定36个子代植株均为真杂种,在遗传距离0.71处,亲本及36个子代可分为3大类群,子代先与父本聚为一类再与母本聚合,两亲本与子代的遗传相似系数父本(0.686 1)>母本(0.510 5);形态学鉴定显示两亲本在各个性状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子代假鳞茎高度均值为25.48 cm,假鳞茎直径1.14 cm,叶片长度14.17 cm,叶片宽度3.45 cm,子代株型与叶型大小主要介于双亲间;子代花横径均值为4.96 cm,花纵径均值为5.75 cm,两者优于双亲的比例分别为16.67%和2.78%,多数子代植株花型较父母本偏小;在花部性状中,上萼宽、侧萼长宽和侧瓣长4个性状表现出一定超亲优势,唇瓣长和花梗数2个性状展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其余性状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趋势;子代在花色遗传上以父本的白紫色系为主,并在双亲花色色谱基础上展现梯度变化。综上,iPBS分子标记可有效提高鉴定石斛兰杂种的效率,形态学标记鉴定有助于高效选育性状优良的子代个体,2种标记方法均可有效缩短石斛兰杂交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7.
对普通油茶长林系列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的穗条和普通油茶砧木开展嫁接苗根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接穗对油茶嫁接苗根系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品种的普通油茶接穗嫁接2年后,苗木在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系长度及根系生物量等指标上均表现显著差异,根系总长为1718.04 cm,为最小的3倍;根系表面积最大为498.27 cm~2,为最小的3.1倍;根系体积最大为12.16 cm~3根系长度最长,为最小的3.2倍。除个别例外,所测量指标两两之间均成极显著相关。在不同根级之间,在0.0d≤0.5 mm根级根系长度最长,但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最小,在d2.0 mm根级根系长度最短,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反而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伊犁四爪陆龟保护区不同生境下囊果苔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的年龄结构及其数量特征。【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测定的方法,对坡顶、沟底和繁育区3种生境内囊果苔草各龄级分蘖株的数量、高度、生物量、生产力等数量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不同生境对囊果苔草营养分蘖株的年龄结构影响不明显。坡顶样地囊果苔草种群营养分蘖株由3个龄级组成,沟底样地和繁育区样地均由2个龄级组成,生殖分蘖株仅存在于繁育区且只有1龄级。3个样地中,分蘖株的数量、高度、生物量均以1龄株占明显优势,均为增长型年龄结构;平均单株生产力也以1龄株最高,并随龄级增加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不同生境内囊果苔草种群营养分蘖株的数量特征呈现出较大程度的变异。【结论】3个样地中营养分蘖株的数量、高度、生物量和生产力均以1龄株占优势,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1龄株以其较高的生产力和数量在种群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利用黄土丘陵区优良乡土草种,并寻求利用其进行人工草地建设的最佳混播比例组合,选取白羊草(Bothriochloa isaemum)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材料,采用生态替代法,按照二者行比设置7种混播比例组合(即0∶10,2∶8,4∶6,5∶5,6∶4,8∶2和10∶0),比较研究混播比例对草地植株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草地中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的株高均明显高于各自单播草地;混播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二者各自单播草地;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混播比例为6∶4的显著最高,单播达乌里胡枝子草地(即0∶10比例组合)显著最低。表明,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存在混播互补效应,其中比例组合为6∶4的草地在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