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对西藏而言是一种外来的物品,主要经由商业活动从周边地区输入到藏区。可正是这样一个外来输入的物品,在藏族社会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并渗透到整个藏族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茶文化。本文聚焦藏族历史中的"茶"及其历史文化,对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综合的介绍,总结分析这些成果的特征,进而探讨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国人民最早发明饮茶,种茶和制茶。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上最广泛的饮料之一。世界各种文字中的“茶”字,均从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港口所在地的广东、福建等地的方言音译转变而来。但是,中文的“茶”字,其起源和沿革至今未有较确切的定论,这不但是我国茶叶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学者所关心和争论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我国古代的有关资料,对茶字的起源作一初步探讨。一、过去对“茶”字起源的误解在人们尚未发现茶树并利用茶叶作饮料的时候,当然没有茶,也没有关于茶的记载,所以  相似文献   

3.
4.
(本刊讯)11月24日,记者茶艺培训班在北京大取舍茶艺馆开办。主要学习内容有:茶文化常识、茶叶茶具、茶艺流派、品茗艺术等。主讲教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茶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陆尧、《中国商报》记者安也致等。首批来自新华社、《中国消费者报》、《中国信息报》、《中国青年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食品报》、《北京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管理杂志社等媒体的10多位记者参加了学习。据陆尧介绍:目前,国内已有30余家媒体办有茶文化栏目,在茶业和茶文化事业发展中的舆论导向方面,发挥了…  相似文献   

5.
“学导式”教学法认为 ,每节开始阶段与整堂课的教学存在着“首因效应”(即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受导言影响的现象 )。“首因效应”发挥如何 ,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高质量的导言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吻合起来 ,兴奋点得到共鸣 ,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近年笔者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采用了“学导式”教学法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就其中所尝试的四种导言设计方式作一介绍。(一 )新旧知识联系式充分利用旧知识资源来进行新知识的传…  相似文献   

6.
“茶仙”汪士慎安徽祁门县政协倪群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批书画家聚居扬州一带,非常活跃,名闻于世,人们称之为“扬州八怪”。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爱炊茶,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茶诗、茶画、茶书法作品。在这些人中,汪士慎的名气或许并不是最大,但其嗜...  相似文献   

7.
说“茶引”     
匡达人 《农业考古》2003,(2):290-290
在翻阅宋以来有关茶的记述 ,总常碰到“茶引”一词。这个词大多不陌生 ,但究其由 ,就不尽了然了。先说“引” ,在古代 ,“引”是量词。一作长度单位 ,一作计量单位。《孔传》 :“引 ,长也。”作为长度 ,古以十丈为一引。《汉书·律历志》 :“度者 ,分、寸、尺、丈、引也……十丈为引。”计量 ,始于宋时 ,盐或茶的销售、运输、纳税均以引为单位 ,但一引为多少斤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各不相同。宋以百斤 ,元以四百斤为一引不等。《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南北盐均以四百斤为引 ,今权豪家多取至七百斤。”可见“引”的计量无一定标…  相似文献   

8.
“茶仙经”     
“茶仙经”当今被推为“茶仙”的台湾茶道学会监事潘燕丸先生,祖籍苏州,1989年12月返里省亲,在苏州市中心察院场的“萃华园茶馆”与家乡父老作现场茶肴表演,观者无不稀奇,潘老还作《仙家茶肴》诗十余首:晨起暖胃瀹乌龙,午后解泛碧螺春,晚来安神饮香片,一日...  相似文献   

9.
<正>问号粉碎机:茶起源于我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近几年安化茯茶凭借其独有的金花及保健功能异军突起,那茯茶里的金花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功效呢?与致癌的毒黄曲霉素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大概了解一下茯茶。茯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的特色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茯茶作为黑茶中的贵子,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具有的金花成分。所谓金花,就是在原料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发花  相似文献   

10.
明代嘉靖前后,享誉画坛的吴门画派重要人物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同居苏州,号称“吴门四家”,他们均以绘画著称,兼及诗书篆刻诸艺,声望很高,亦很爱茶,其中尤以文徵明对茶叶的喜爱及茶饮的精通最为突出,堪称茶家,其作品以茶为描绘对象的很多,具有深郁的“茶味”。文徵明(1470—1559年),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微仲,因其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他一生不仕,潜心绘画,精研画理,举凡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堪称“吴门画派”领军人物。文徵得明为人正直,生性淡泊,不依权贵,不交官府,品行高洁。…  相似文献   

11.
古老的圣殿,悠扬的管风琴,身裹一袭优雅的曳地婚纱的新娘,挽着衣冠楚楚的新郎在虔诚立誓:愿结秦晋之好,百年和合。童话般地婚礼,浪漫而遥远。时下,旅行婚礼、集体婚礼、植树婚礼、空中婚礼……相继崛起之际。洋气十足的“玫瑰婚典’也号称“百年一遇”,粉墨登场,而时下最为普遍的,还是老式的“酒席婚礼”——“吃喜酒”。吃吃喝喝,热热闹闹,传统的喜酒,而今吃出新花样来。近日,在上海吴世路天憧路口的“银波大厦”的“天天旺茶宴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宴婚礼”。婚宴以“茶”为“媒”,从席间布置,新人行礼到菜肴烹…  相似文献   

12.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13.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0,(4):286-287
最近《川菜天地》(1999年第四期),刊出有全书先生撰写的“漫谈台湾茶食”一文,对打开茶叶的销路,颇有启发。今市场上易拉罐乌龙茶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考其原因,作为上品的乌龙茶,经特殊加工后,免受残茶叶之苦,又过足了乌龙茶茶味之瘾,虽然贵了点,也比铺天盖地的矿泉水和各种饮料要好多。台湾茶商也瞄准了这情势,利用现代食品科技,将乌龙茶的原汁原味提炼出来,制成“罐装乌龙茶”,这种“即饮式”的中国饮料,便以“质纯、甘美、无污染、有益健康”的特点,迎合人们消费转向选择天然食品的观念,很多台湾同胞外出口渴时,都愿…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省昆山市的水乡周庄,流传着吃“阿婆茶”的风俗。在解放初期,此风在农村仍广为流行,而且颇具特色。每当田里农忙结束后,村里的每家每户的妇女都要喊吃茶,今天这家、明天那户。一家一户地轮流转。可是吃茶的人,不是男人,尽是女人,而女人也不是年轻少女,而是一些婆婆、妹妹。她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东道西,有的做针线话,有的拉家常,嘴吃于了,喝口茶润润喉……所以当地称此为“阿婆茶”。不过,吃“阿婆茶”还是有讲究的。水是要用河里提来的活水,用明矾打过;水壶往往是祖传下来的“铜吊”,炉子是用烂泥、稻草和稀后…  相似文献   

15.
《世界农业》2008,(6):69
品种来源:丛植茶树单株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巴山早”茶树属小乔木、中叶类、特早生新品种。该品种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节间长,芽壮叶肥,叶形椭圆,叶面隆起,叶缘微波,芽叶色泽黄绿、背卷.发芽密度中,发芽整齐,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好。比福鼎大白茶开采早18~20d,  相似文献   

16.
舒曼 《农业考古》2015,(2):150-153
本文引述禅宗六祖惠能定慧等学观点,简要谈谈禅茶等学与定慧论的关系——禅与茶的等学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禅茶等学的实质是知行,是理论与实践。禅茶等学论,是把一心一物两种法数的文化作一交融,成为有相无相,不即不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茶,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但考其茶的起源功能,并不是作为饮料之用,而是用来“入药”。史念书《略谈我国茶类生产的发展·结语》中的“我国茶类沿革和发展略图》图示,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巴蜀原始时期,开始就是“茶的药用”,继之才是“茶的饮用和食用”,由此可见,茶的始源的功能是“入药”,并非作为“饮料”。(见《农业考古))1984年第二期,P.234.)。相传4000多年前,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具有解毒治病的功能。《史记》记载:“神农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如果说这仅仅是传说而已,那末,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则明白无误地把茶作为药用记录在案。据《封氏闻见录》记载:时值唐代,佛教盛行。僧人和信徒们都得坐禅修道,并规定,在坐禅修道之时,不准打瞌睡,也不准吃东西,但由于坐禅修道一“坐”就  相似文献   

18.
与茶结缘是由于自己作为三位在新加坡学中国茶艺的日本客人的随同翻译,有幸参加了“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而了解茶农则是在会议期间察观庐山脚下的茶园时的事情。 那天,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缓慢地爬行,坐在车内往窗外看去,四周除了树就是山,人在其中感觉很渺小,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这也使几日来不快的心情更加郁闷。在别人看来,整天跟在日本客人身边是件挺不错的事,可我内心却总有一种失落和可悲。为什么我只能做做“扬声器”、“传话筒”?在“翻译”中体现自己,同时又隐没了自己,这让人心理很难平衡。 车子慢慢停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西湖的画舫中,曾有人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名诗作为座右铭:“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名似佳人”。 清代杜浚说茶有“四妙”:“曰湛、曰幽、曰灵、曰远。用以澡吾根器,美吾智意,改吾闻见,导吾杳冥”。茶,可雅可俗的属性,主要还是茶的淡淡的苦涩味。某以自然物而升华为文化物,功在文人学士,反过来茶对文人,又是宣泄心中沉郁,浇开胸中块垒,甚至激发文思,助诗兴,浮想联翩所不可或缺少的饮品。难怪唐代诗人白居易每次睡梦初醒时,必饮茶一盅,竟有“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之感。 自唐代始,就热衷于有美女捧茶献舞佐茗。如白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辽沈地区作为满清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祥地以来茶的发展为线索,重点就辽沈地区茶文化形成-“茶史”、茶业在辽沈地区的发展趣事-“茶趣”、茶业在辽沈地区近年来的发展状况-“茶业”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