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即是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难点,也是重中之重,此项工作事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发展“三农”工作为立足点和切入点,文章通过对扶贫开发模式的探讨和创新,从扶贫攻坚方式方法、帮扶策略、措施和成功案例入手,探索一条属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之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空洞化"是指由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造成的农业人口流失、土地闲置、房屋与公共基础设施空置的一种社会发展现象。分析了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空洞化的主要原因及欠发达地区农村空洞化带来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与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地区精准扶贫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任珍 《农业与技术》2015,(2):230-231,255
我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对毕节市的扶贫开发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对当前毕节市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毕节实际,提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措施,以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   

4.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思想。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谈到,我国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之一是社会文明程度低,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如果贫困是一种病症,那么"扶志"就是一剂良药。贫困群众只有具备脱贫意识,才能在根本上摆脱贫困。"扶志"才能催生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贵州省2001~2007年的农业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7年来,贵州省农业人均生态足迹是增加的,从0.578 6 hm2升至0.626 7 hm2,其中耕地占的比例最大;农业生态承载力供给严重依赖于耕地、林地;人均生态盈余从0.209 0 hm2降到0.101 4 hm2,区域农业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及生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解决民族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实现小康,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宏伟目标最广泛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本文从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性、近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推进扶贫攻坚取得的成效、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有效对策等几个方面入手,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探索式地提出了当前民族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扶贫工作的推动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视角,以建始县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贫困户对扶贫贷款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贫困户对银行工作人员以及金融扶贫总体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对政策帮扶作用的满意度不理想。最后针对影响贫困户满意度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农商行扶贫小额信贷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位于我国西南腹地云贵高原上的贵州是典型的贫困民族山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扶贫脱贫的难度极大。贵州依据其特有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等开展精准旅游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有效途径,探索贵州的成功实践及不足对其它民族山区实施旅游扶贫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贫困人口大多聚集在交通不便的内陆农村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移民库区及高原荒漠区,而消除少数民族贫困,加强民族团结历来是我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作为主流扶贫模式的开发式扶贫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开发式扶贫也不断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以湘西州少数民族推行开发式扶贫工作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式扶贫工作提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 ,农民为本。中国农民要实现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过渡 ,必须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政府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民族地区扶贫面临着新任务和新挑战,旅游精准扶贫成为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重要路径。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引证,为试验奠定逻辑推理与理论分析的文献支持。选取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归纳提炼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与成功经验;理论构建基于贫困居民受益的4种典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即政府部门+贫困居民参与模式、旅游企业+贫困居民参与模式、村寨农户+贫困居民参与模式、扶贫共同体+贫困居民参与模式,并阐释其模式特征与实施内容;综合比较4种民族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在模式特征、适用范围、优点缺点、参与方式、受益领域、实施要点的区别,为民族地区选择合适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要从"特"和"实"入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以贵州为例,县域经济发展要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依托和发挥民族地区地理区位、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独特优势,走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特色旅游业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关系着我国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全国农村改革的逐步推动之时,民族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三农"问题仍然严峻,为了更好的解决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在对制约民族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基础上,对依托教育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若干方略进行探索,以期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已成为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华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是国家重点扶贫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其依靠着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悠久、制作精美的新华银器,成为了国家脱贫工作中成功的典范。而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华银器的销售已远远不是店面销售所能满足的,新华村将如何面对互联网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成了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本论文针对新华村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自身优势实现脱贫作了分析与探索,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并为其他的民族村落所借鉴,能够因地制宜地适用于我国的民族贫困地区,帮助我国更多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抓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都水族自治县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县,能否落实好扶贫工作具有深远意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以及贫困地区群众能力素质,在新常态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规划,从而解决贫困地区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县级既是扶贫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又是主要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县级组织在整个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和功能,加速构建以县为核心的精准扶贫新机制,是形成扶贫工作新合力,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基于此,以贵州省雷山县为例,探究推进县级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吉木乃县土地肥沃,现有农耕地面积约24000亩,主要种植小麦、油葵等农作物。现有3个农业村,分别为别拉尔克村、沙尔梁村和恰尔合特村。另外,由于昼夜温差大,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吉木乃县的农业发展走势极好。为了促进小麦的再增产,促进我县农民的收入水平,达到扶贫攻坚的目的,新疆吉木乃县委党校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机化的生产模式。本文将以吉木乃县的小麦种植为例,浅析大力发展农机化对于扶贫攻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支持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式,旨在了解和分析JD乡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状况。研究发现:在JD乡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中,不管是正式社会支持还是非正式社会支持都还不完善,尤其是正式社会支持严重缺位。该群体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非正式社会支持,其中丈夫主要是提供情感性支持;兄弟姐妹和父母在情感性、工具性社会支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朋友和邻居主要提供社会交往性支持。其次,研究还发现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的娘家人提供的支持超出了婆家人提供的社会支持。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对如何改善该类群体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思考和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新三农”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三农"问题即农业"劣质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村居)民"丰裕型贫困化"等问题。"新三农"问题是在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它是原有"三农"问题在新时期的全新表现形式。对于"新三农"问题,我们要深刻反思其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也要在解决之道上另辟蹊径,在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强调农村幸福文化的塑造,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我国还没有完全解决三农问题,就又冒出了"新三农"问题:农业劣质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村居民贫困化。要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的目标,必须将新旧"三农"问题通过农业规模经营的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