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灌溉量和灌溉期对宽幅精播冬小麦的影响,为华北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2013~2015年通过田间试验,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宽幅精播和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和灌溉时期对宽幅精播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灌水量的增加,农田总耗水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也增加,而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降低;随灌水量的增加,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而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同一灌溉条件下,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宽幅精播方式的农田总耗水量多,土壤贮水量消耗比例大,籽粒产量较高并具有较高的WUE。[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WUE,宽幅精播结合灌拔节水+开花水是华北平原冬麦区较适宜的节水种植方式,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省积石山县主要盛产冬小麦、马铃薯、玉米以及油菜等重要农业种植作物,近年来县内为了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专门引入并推广新技术,有效扩大几种核心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本文中主要以积石山县冬小麦栽培为背景,主要探讨了当地颇具特色的宽幅精播栽培技术,同时讨论了当地冬小麦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灌溉量和灌溉期对宽幅精播冬小麦的影响,为华北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2013~2015年通过田间试验,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宽幅精播和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和灌溉时期对宽幅精播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灌水量的增加,农田总耗水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也增加,而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降低;随灌水量的增加,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而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同一灌溉条件下,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宽幅精播方式的农田总耗水量多,土壤贮水量消耗比例大,籽粒产量较高并具有较高的WUE.[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WUE,宽幅精播结合灌拔节水+开花水是华北平原冬麦区较适宜的节水种植方式,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农业机械化深入推进,为便于推广使用机械化作业,通过小麦"宽幅精播"(近年探索的播种新形式)与"等行精播"(我县的常规播种形式)的对比,探索适合我县当前节水、节肥、节药、高产、高效小麦种植,适合机械化(省工、省力、提高工效)管理的新模式。一、基础条件通过对比试验,以更为直接方式发现宽幅精播与传统等行精播种植模式的优劣,为广大农民选择小麦种植方式提供客观参考。为确保试验科学性、可比性,选择我县小麦主产区麦田进行  相似文献   

5.
导读:为了着力提升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冬小麦生产水平,并大面积示范推广,2014年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排在该区开展了小麦宽幅精准匀播试验示范,平凉市崆峒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区种植1万亩。目前,长势良好。示范表明: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栽培技术克服了传统冬小麦栽培中因播幅较窄、出现的缺苗断垄和疙瘩苗现象,能够充分挖掘冬小麦增产潜力,对于提高平凉市崆峒区冬小麦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氮、磷、钾肥料在冬小麦宽幅精播和露地条播2种播种方式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施肥量的基础上,宽幅精播和露地条播在宁县因受冻灾、旱灾的影响,两者差别不明显。为了进一步探讨宽幅精播和露地条播在宁县种植对产量的影响以及对肥料的利用程度,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免耕宽幅精播与传统播种模式相比,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耕作程序,作业效率高,既实现了农田节水,又实现了小麦增产。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免耕宽幅精播栽培技术特点、小麦免耕宽幅播种机的特点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主要粮食来源和经济作物,在小麦的种植中,宽幅精播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小麦的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客是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的特点与运用,同时对它的需践应用和推广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胡麻是崇信县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宽幅精播机和宽幅精播技术的推广,崇信县也积极将该机械和技术应用于胡麻种植研究,而播种密度是影响胡麻产量的重要因素,本试验就采用宽幅精播栽培胡麻的最适密度进行初探,结果表明:宽幅精播栽培中,胡麻的最适密度为9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杨春 《油气储运》2010,(6):48-48
☆粮食类☆ 一、小麦 1.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 2.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3.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4.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5.旱地小麦早、深、平增产节水栽培技术 6.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改变人们生产方式与生活质量同时,也改变人的思想理念,尤其是在农业方面,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作物的精播高产种植技术,尤其是小麦种植,有效运用高产技术不但会提升小麦产量,还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山东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探析,主要包含选地、合理选种、培肥地力、测土配方施肥、精细整地、宽幅精播...  相似文献   

12.
宽幅精播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宽幅精播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群体动态、产量以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行距宽幅精播有利于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提高;与留套种行宽幅播种相比,等行距宽幅精播小麦分蘖数多,成穗率高,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等行距宽幅精播烟农5158和青麦6号的成穗率较高,产量提高显著;与传统播种方式相比,等行距宽幅精播的济麦22穗粒数显著增加,相比对照产量增加显著。等行距宽幅精播相比留套种行宽幅播种和传统播种方式产量提高范围为11.6%~16.4%,且烟农5158的亩产量达到719.3 kg的超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临夏县地处温带半湿润区和高寒湿润区的过渡带,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640.5毫米,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3%,是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蔬菜、中药材等作物,其中冬小麦常年播种面积达13万亩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5%,是全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开展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技术增产效果的试验研究,对探索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技术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规范技术指导,全面提升我县小麦生产水平具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为南乐县小麦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南乐县种植模式上的第2次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小麦宽幅种植技术特点(一)扩大了播幅将播幅由传统的3~5cm扩大到7~8cm,改传统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个体占地空间大,克服了籽粒入土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徽县冬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以期为全面提高小麦的栽培技术水平,实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灵台县为典型的旱地雨养农业区,近年来随着冬季降雪偏少、夏季降雨偏多,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气候以旱为主,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为探究适宜灵台县冬小麦新的覆盖种植模式,在灵台县什字镇庙头村科技示范场内开展冬小麦秸秆粉碎微垄覆盖宽幅沟播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当施肥量为纯氮180 kg/hm2、纯磷126 kg/hm2、纯钾54 kg/hm2时,秸秆粉碎覆盖微垄宽幅沟播产量最高,为9 295.35 kg/hm2,比露地条播增产14.29%,增产率最高,产量差异水平显著。因此,秸秆粉碎覆盖微垄宽幅沟播技术可在陇东冬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是在常规条播基础上的一项创造性发明,解决了以往小麦生产中出现的疙瘩苗、缺苗断垄、超大量播种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益。本文主要总结了甘肃省镇原县在推广小麦宽幅匀播技术中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和技术措施等,提出了推广建议,为今后开展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探索了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冬小麦宽幅播种技术,对冬小麦冬前出苗情况、冬前和春季总分蘖、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动态状况,及收获期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生长发育与产量性状方面的影响好于采用传统“条线状”播种方式播种.  相似文献   

19.
桓台县2008年推行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结合实际研究完成了小麦双线宽幅精播机械定型,并对小麦宽幅精播增产原理与效果、深耕宽幅精播耕作方式和宽幅精播规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宽幅精播通过加大单行播幅,可平均增产7.7%;适宜的耕作方式是深耕宽幅播种,其次为旋耕宽幅播种;水浇条件较好的地块宜采用2.2 m畦面9行播种规格,一般地块宜采用1.5 m畦面6行播种规格。  相似文献   

20.
正为充分挖掘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根据省农技总站的安排,2015年9月-2016年6月,新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砖店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实施了"新蔡县小麦宽幅精播试验研究"项目。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安排在新蔡县砖店镇大宋庄村委,试验、示范面积113亩;该试验田地势平整,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前茬种植玉米。播种前机械深耕整地,用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