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真菌病是秋季常见的一种蚕病,特别是晚中秋蚕期发生较为严重。为有效预防秋期真菌病 的发生,减少养蚕损失,提高秋蚕生产质量效益,文章探讨了家蚕真菌病的暴发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以期 降低家蚕病发病率,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2.
3.
李立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06-106,165
家蚕真菌病是蚕桑生产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能力极强,一旦发生,会对蚕桑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介绍了家蚕真菌病常见类型及发病原因,并提出其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严格消毒、及时施药、改善环境、防治虫害、病蚕处理等。  相似文献   

4.
5.
程英武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07-108
介绍了近年常见家蚕农药中毒的种类与症状,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和中毒后的救治措施,以期为家蚕中毒的预防和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家蚕真菌病发生及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大量调查及试验,对目前生产条件下山东省家蚕真菌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家蚕真菌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发育时期、蚕品种、消毒方法、饲育式及蛹体保护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有效地控制该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家蚕血液型脓病主要是家蚕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属于亚急性传染性蚕病,又常常被称为细胞核型多角体病、脓病等,好发于3龄后,特别是在5龄中后期至熟蚕期前后,一旦发病,会导致家蚕数量和质量下降,给蚕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史兴花  洪福 《农村科技》2004,(10):16-16
入秋后,日照逐渐缩短,天气转凉,成年母鸡开始停产换羽,新蛋鸡陆续产蛋,可采用以下饲养管理技术,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9.
1.及时整编鸡群,淘汰老弱残鸡蛋鸡产蛋高峰过后,正常情况下,其产蛋量每年递减15%~20%.因此,对延长使用年限的鸡群,必须随时检查,及时淘汰病、弱、残鸡,然后进行人工强制换羽,以减少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2.人工强制换羽,提高生产能力秋季到来,鸡自然换羽开始,但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不利于提高鸡的生产力,如采用人工换羽,效果则要好多.其方法是:断水、断料2天半,同时停止补充光照,而后适当供水、供料,从第3天开始让鸡自由采食含有0.2%的硫酸锌的产蛋鸡料,并恢复补充光照.通过这种方法,可使鸡群新陈代谢紊乱,营养供应失调,从而达到使鸡群同步换羽、同步重新产蛋的目的,一般可使产蛋量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怀新 《农家致富》2004,(20):45-45
深秋,正是各山塘水库养殖池鱼增肥长膘的大好时节。同时,山塘水库养殖的常规鱼也将迎来一个鱼病旺发的小高潮。  相似文献   

11.
獭兔属典型的皮用兔,其皮毛的价值要大于肉的价值.而真菌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獭兔皮毛的质量以及仔、幼兔成活率的高低,影响到獭兔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獭兔养殖户(场)应对该病引起注重,应加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及漫延.  相似文献   

12.
立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逐渐明显。这一时节是池塘养鱼的黄金季节.抓好池塘养殖管理.有利于鱼类催肥长膘,同时可增强鱼的体质。为夺取全年丰收及鱼类安全越冬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秋季池塘养鱼管理主要技术措施概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滥砍滥伐现象日益严重,导致我国树林面积不断减少,使得当前常常出现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环境给人类敲响的警钟,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因此,植树造林活动在近些年不断开展.可是植树造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树木死亡的现象,大大削减植树成活率.为此,本文针对提高秋季植树造林林木成活基础措施展开分析,旨在提升林木的成活率,更加有效的完成植树造林工作,从而减少环境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蚕病是影响蚕桑产业质量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介绍了家蚕病害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供桑蚕养殖户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非遗传因素是实际生产中发生大量不受精卵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环境、技术、遗传、生理病理等因素的分析 ,重点阐述了控制和防止不受精卵发生的实用技术 ,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腔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是养蚕中最常见的病毒病,严重威胁着蚕桑生产安全。因此,抓好病毒病防治工作,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赵晓 《河南农业》2014,(21):20-2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桑生产的疫病,最近几年在农村养蚕中多有发生。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已成为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病原的存在、养蚕的环境条件以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发生该蚕病的主要原因是蚕种带毒、环境污染、忽视"防微"。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阶段的消毒工作。一、养蚕前消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药生产治虫用药次数的增多、时间推迟,加之桑园治虫不规范,致使家蚕中毒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到蚕茧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2008年春季开始在亭湖重点蚕区进行实际调查家蚕农药中毒情况的同时,对如何预防和抢救中药中毒家蚕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将成功经验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保证了蚕作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从春季开始投苗至秋季,历经四五个月的养殖池塘底质随养殖时间的延伸而不断老化,饲料等有机物培育出大量的微生物(包括害虫和病菌),秋季适温的天气再加上质变的环境,池塘往往变成病虫害繁殖的温床,直接对鱼类形成威胁。秋季早晚温差较大,池塘水体容易因上下分层而缺氧。  相似文献   

20.
进入秋后,气温骤凉且昼夜温差较大,猪发病增多.笔者根据在乡镇兽医站从事多年兽医工作的经验,就秋季猪的常见病防治,给养猪户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