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芒麦是披碱草属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文章主要阐述近年来对野生老芒麦进行的驯化工作,以期培育出更多的老芒麦良种。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 Nocvski)又名西伯利亚披碱草、垂穗大麦草等,是披碱草属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为内蒙古自治区推广的优良牧草品种。老芒麦的分布根据耿以礼教授的记载,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苏联、朝鲜及日本也有分布。老芒麦作为栽培牧草在国外开始于十八世纪末,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与老芒麦混播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15)N示踪技术通过盆栽和草场小区试验,研究新疆大叶苜蓿、北疆苜蓿与老芒麦混播不同种间比例组合的作物生长和氮行为。苜蓿固定的氮比土壤氮更易为与之混作的老芒麦吸收利用。老芒麦能从与之混作的紫花苜蓿固定的氮中获得植株生长所需34.9%的氮,使老芒麦对肥料氮的需求降低了20.7%,对土壤氮的需求降低了35.2%。从而减轻了禾本科牧草对混播系统中肥料和土壤氮的竞争,并使苜蓿的固氮率提高19.5%。苜蓿与老芒麦混播的适宜的种间比例组合是1∶1。适宜组合的混合干草产量、氮产量、苜蓿固氮和固氮产物转移都最高。适宜组合混合干草中老芒麦与苜蓿的组成重量比为1∶0.9,搭配合理,营养完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多年老芒麦开花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并利用气象因子建立老芒麦始花日的预测,进行老芒麦开花期预测,并提前做好牧业气象服务指导,加强牧草观测管理。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老芒麦品种川草1号和川草2号为对照,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方法对采自川西北高原的36份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w L.)种质和5份老芒麦新品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供试材料中共分离出了42条醇溶蛋白条带,4个电泳分区(α、β、γ、ω)的多态性带数分别为9、10、8和12条,多态率达92.86%;材料间的Nei-Li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异范围为0.333 3~0.956 5,平均值为0.6196.说明供试老芒麦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对所有材料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在GS值为0.636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聚成5个大类,来自同一地区的老芒麦基本聚在同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几个老芒麦新品系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醇溶蛋白条带多态率为48.00%.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48 6~0.956 5,且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中单独聚为一类,说明老芒麦新品系和野生种质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6.
老芒麦也叫垂穗大麦草,为良好的栽培牧草,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的西北部作为优质牧草和水土保持植物种植面积较大。文中就老芒麦的植物学特征和生态适应性、栽培管理措施、利用价值3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周国栋  李志勇  扈顺  李鸿雁  师文贵  刘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09-13712,13719
[目的]建立并优化老芒麦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以期为探讨老芒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老芒麦的ISSR-PCR的反应体系进行构建和优化,对影响ISSR-PCR扩增效果的Taq酶、模板DNA的浓度、Mg2+、dNTP和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同时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延伸时间进行筛选。[结果]在25μl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含量为:0.2 mmol/L dNTP,0.2μmol/L ISSR引物,1.50 U Taq DNA聚合酶,2.5μl 10×PCR Buffer,1.5 mmol/L MgCl2和40 ng模板DNA;循环次数和延伸时间分别是35次和90 s。[结论]该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老芒麦ISSR-PCR反应体系,通过2份老芒麦种质对所优化体系得验证,结果显示体系稳定,可用于老芒麦种质资源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老芒麦川草2号叶片光合日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老芒麦川草2号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0∶00和下午16∶00,两峰之间有一低谷,出现在12∶00附近。说明叶片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老芒麦川草2号光合作用的最重要环境因子,而气孔关闭则是产生光合午休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浓度(0、50、150、250mmol·L-1)NaCl溶液处理萌发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幼苗,检测老芒麦在盐胁迫逆境下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各供试材料的脯氨酸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P0.05),叶绿素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P0.05),而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P0.05),150mmol·L-1 NaCl浓度是其幼苗相对含水量和CAT活性的一个转折临界点。老芒麦幼苗期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SOD活性和CAT活性对盐胁迫浓度的变化响应灵敏,且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变化差异显著,其可作为快速鉴定老芒麦野生种质材料耐盐性的生理生化指标。熵值法综合评价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老芒麦生理指标的影响表明,50mmol·L-1 NaCl最有利于老芒麦调控各生理指标,提高对盐胁迫的适应性,老芒麦适宜在青藏高原盐碱地和湖滨退化湿地的恢复改良中选用。  相似文献   

10.
老芒麦[Elymus(L)]又名西伯利亚披碱草、垂穗大麦草等,是披碱草属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老芒麦属于半冬性禾草,生育期在呼和浩特地区为110天左右,产草量及种子产量属中上等,干草产量800斤/亩(鲜草3000—3200斤/亩)左右,种子产量100—233斤/亩。  相似文献   

11.
 对采自8个不同地区的49份花序下垂的披碱草属种质材料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分类。利用25个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了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材料属于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和短芒披碱草3个种,而且在同一种内不同居群间具有较大的形态变异,根据这些形态变异,可将老芒麦分为典型老芒麦、粗壮多花老芒麦、分枝型老芒麦和密穗老芒麦4个类群(生态型);垂穗披碱草分为典型垂穗披碱草、高大多小穗垂穗披碱草和分枝型垂穗披碱草3个类群(生态型)。  相似文献   

12.
老芒麦(Cinelymus Sibiricus(L.)Neveski)是我国北方优良的野生牧草,近年来已大量栽培,成为人工草地的重要草种。老芒麦适应性强,抗寒,耐旱,产量高,品质好,种子多,很有发展前途。老芒麦生命周期中的生育时期及其特征,不同生育时期的产量和品质是正确确定收获适期的基本依据。老芒麦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和再生期。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约需100—110天。鲜草产量以开花、灌浆至乳熟期为最高;干燥率以黄熟期为最高;干草产量以蜡熟末至黄熟期为最高。干草品质以抽穗至开花和开花至灌浆期为最好。生产中兼顾干草的产量和品质时,以在开花至蜡熟初期的20—25天为刈割适期。考虑种子的产量和品质,则以在蜡熟中、末期至黄熟初期为收种适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盐渍化草场的苜蓿和禾本科牧草混作对牧草各器官间物质分配,全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盐渍化土壤的苜蓿种植方式。【方法】以苜蓿品种中草3号、草原3号和禾本科牧草老芒麦、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设4种牧草单作及2种苜蓿分别与老芒麦和无芒雀麦混作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不同生育期牧草的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全氮含量、全碳含量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苜蓿与老芒麦、无芒雀麦混作有利于提高其株高。苜蓿生长初期以茎部器官鲜、干质量积累为主,中期以茎部和叶部积累为主,开花期后逐渐向花积累。老芒麦和无芒雀麦各器官中的全碳总含量小于中草3号和草原3号,全氮含量低于二者;混作处理提高了老芒麦和无芒雀麦的全氮含量。中草3号与老芒麦混作处理显著提高了牧草产量(P0.05),2次刈割时干草产量分别较中草3号单作处理提高了15.63%和21.95%,较老芒麦单作处理提高了1.23%和8.48%,且中草3号单作处理的牧草产量高于草原3号。叶、茎、花干质量和花全碳含量均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中草3号与老芒麦混作处理适合在盐渍化偏重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对当雄宁中早熟禾、工布江达丝颖针茅、那曲披碱草、定吉老芒麦、安多梭罗草5个野生禾本科牧草的出苗率、越冬率、农艺性状及其鲜草产量的研究,筛选出适宜高海拔生长的野生牧草,结果表明,5种野生禾本科牧草都能生长在高海拔4500 m以上,播种当年和第2年披碱草和老芒麦的出苗率、生长速度、产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牧草,但播种后第3年开始早熟禾、丝颖针茅、梭罗草产草产量高而稳定,披碱草和老芒麦的产量逐年下降。5种野生禾本科牧草在高海拔产量为:早熟禾丝颖针茅梭罗草披碱草老芒麦。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8个不同地区的49份花序下垂的披碱草属种质材料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分类。利用25个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了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材料属于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和短芒披碱草3个种,而且在同一种内不同居群间具有较大的形态变异,根据这些形态变异,可将老芒麦分为典型老芒麦、粗壮多花老芒麦、分枝型老芒麦和密穗老芒麦4个类群(生态型);垂穗披碱草分为典型垂穗披碱草、高大多小穗垂穗披碱草和分枝型垂穗披碱草3个类群(生态型)。  相似文献   

16.
1988~1990年在乌鲁木齐市老满城进行了奇台无芒雀麦、昭苏无芒雀麦、八农无芒雀麦、林肯无芒雀麦和老芒麦(CK)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奇台无芒雀麦产草量很高,极显著地高于对照老芒麦,与林肯无芒雀麦和八农无芒雀麦均属于丰产型品种,其生长速度和再生速度快,饲草品质好,种子产量表现最高,并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好,是新疆优良的禾本科牧草品种,在生产中可以取代老芒麦。奇台无芒雀麦是地方品种,个体间在许多性状上一致性较差,提高该品种的一致性和生长,再生的整齐度是今后育种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寒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耕地为对照,研究了高寒农牧交错带种植老芒麦草和撂荒2种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耕地相比较种植老芒麦草和撂荒使0-3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9.7%-22.4%和7.3%-10.6%,颗粒有机碳(0.05-2.00 mm)含量分别增加了43.0%-52.3%和28.7%-59.8%,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2.0%-20.6%和5.4%-13.7%.这一结果说明,在高寒农牧交错带通过种植老芒麦草或者撂荒植被恢复措施,对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恢复土壤质量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肃南县大河乡海拔3 100~3 700m的草场引种垂穗披碱草、老芒麦、早熟禾、岷山红三叶、斜茎黄芪试验,结果表明,岷山红三叶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垂穗披碱草、老芒麦、斜茎黄芪试验生长高和产草量均高于当地扁穗冰草,早熟禾与当地扁穗冰草相当。4种牧草品质均优于当地牧草质量,特别是斜茎黄芪的试种成功,填补了高寒地区豆科牧草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老芒麦青贮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试验以老芒麦为原料,通过添加青宝Ⅱ号(FS)、纤维素酶(CE)、蔗糖(S)、玉米粉(CF)和甲酸(FA)等添加剂,研究了调制老芒麦青贮的方法。结果表明:老芒麦直接青贮可调制出优质的青贮饲料。纤维素酶(2.5 g·t^-1)和蔗糖(2%和4%)处理下,乳酸含量和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氨态氮占总氮比例显著低于对照(P〈0.05),可以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乳酸菌制剂(青宝Ⅱ号2.5 g·t^-1)处理、乳酸菌制剂和纤维素酶的混合(青宝Ⅱ号2.5 g·t^-1+纤维素酶2.5 g·t^-1)处理未能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玉米粉(5%和10%)处理青贮饲料的CP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可改善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晾晒1h不能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川西北牧区冷季缺草、夏秋季节调制青干草时雨水较多影响饲草料质量等问题,通过含水量、打捆密度及防腐剂筛选试验,对“川草2号”老芒麦青干草捆的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干物质含量进行研究,以优化青干草加工调制技术.试验表明,含水率21% ~25%的“川草2号”老芒麦青干草捆无论在气味、结构、色泽方面评价都最高,品质较好;含水量21%~25%、打捆密度300 kg/m3、尿素含量2 g/kg时,“川草2号”老芒麦中粗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稳定,表现出了一定优势,有利于提高草产品的利用率、消化率和适口性,减少饲料的损失浪费,为解决该地区家畜冬春饲草缺乏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